詩美人也美,富有熱心腸愛國心,她的詩隨便拿出一首就可豔驚四座

沈紫曼(1909—1977),原名沈祖棻,字子蕊,筆名絳燕,海鹽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教授。所著書有微波辭、涉江詞稿、涉江詩稿、宋詞賞析、唐人七絕詩淺釋、古詩今選六種。短篇小說、新詩、散文、雜著之散見報刊未及收拾者,百數十篇。

詩美人也美,富有熱心腸愛國心,她的詩隨便拿出一首就可豔驚四座

沈紫曼被公認為格律體新詩先驅詩人之一,以其一首《別》享譽大江南北。被文壇譽為江南才女。其在古典文學研究和舊體詩詞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對於中國格律新詩的創建和完善有著重要的影響。

生於蘇州一個保留著濃厚的文化傳統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薰陶使她自幼就對文學顯露出強烈的愛好和天賦。

春的夢想、細密的心理、纖柔的詩情,在她的各種文體形式的嘗試中盡情地舒展著,散見於當時刊物的新詩、散文、小說、獨幕劇等,顯示了她的文學才華和創作風格。

發表了一系列的短篇歷史小說,贏得當時評論界在廣泛關注,被文壇譽為“江南才女”。

詩美人也美,富有熱心腸愛國心,她的詩隨便拿出一首就可豔驚四座

沈紫曼最著名的一首詩——

《別》

我是輕輕悄悄地到來,

象水面飄過一葉浮萍;

我又輕輕悄悄地離開,

象林中吹過一陣清風。

你愛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顆夏夜的星;

你愛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個春天的夢。

除了《別》這首,她還有另外一首上學時寫的好詩《浣溪沙》,一起來了解下。

《浣溪沙》

芳草年年記勝遊,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裡思悠悠。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譯文:芳草萋萋,又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還記得那些流光裡的風景嗎?那時的我們在春天裡流連,那朵歡顏,那些吟誦,那雙清亮的眸子,那個難忘的我——兜兜轉轉地融入了歲月的深處,而今年的三月,鶯兒唱得還是那樣悠揚,花兒開得還是那樣鮮豔,可是鼓鼙動地,戰雲密佈,誰還有閒情來吟風弄月,賞花聽鶯呢?只有我一個人在揚花飛舞、落絮雜陳的環境裡,帶著憂鬱的表情孤獨地登樓遠望,唉,只望見桔黃的殘陽西下。暮色氤氳,晚風扶搖,那一線線淒涼的斜暉,就像是一線線密集的刺目的春愁撲面而來。

沈紫曼以深沉的理解和同情展開了對歷史的想象,在對歷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態的探求中獲得了超越日常經驗的生命體驗,它讀出的那些未曾寫出的意義,成為人的現存處境的歷史模式的最佳註解,在回顧歷史的同時獲得了對“現在”的觀照。

詩美人也美,富有熱心腸愛國心,她的詩隨便拿出一首就可豔驚四座

沈紫曼詞風婉約,清新明麗,即使是急管繁弦也被她揮灑得月白風清,玉潤珠圓。不過,其可貴之處卻在於脫開了一般花間詞人的狹窄逼仄,而是不僅僅著眼於一己悲歡,更把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國恨家仇……諸多的紛紜情愫統統納入筆下。既情動於衷,而又情動於眾。無論是她的舊體詩,還是新詩,都曾得到過文學評論大家吳宓和朱光潛的誇讚。

沈紫曼不僅文采出眾,而且富有熱心腸愛國心,正如她在一首詩中所說的:“我卻用彩虹架起夢的橋樑,採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潔的月光,用情絲和思緒繫上靈活的筆尖,去做燈光照亮每個靈魂的暗隅。”(《贈孝感》)

沈紫曼以對歷史深刻的主體認、豐富絢爛的想象、充滿激情的文字,照亮了歷史的那一角暗隅,昭啟著對歷史背後人的命運的關注。而她,也以她澄明的心靈、虔誠的情懷照亮了她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