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一個臍橙園的“逆襲”之路

奉節一個臍橙園的“逆襲”之路

產業扶貧,關鍵在龍頭企業帶動,核心在科學、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如何讓更多貧困群眾從產業鏈上受益?奉節這家臍橙園,“逆襲”路上的做法值得借鑑。

2012年,奉節人孫開洲幾乎走投無路了——種了7年的臍橙,他不但沒賺到錢,十多萬元積蓄打了“水漂”,城裡的房子、妻子的嫁妝都變賣了,岳母的養老錢都搭了進去。

2019年,又一個7年過去了,孫開洲打了個“翻身仗”——今年,他的臍橙銷售收入實現3000萬元,帶動96戶貧困戶走上產業脫貧之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來到他的果園支招談合作。

是什麼讓孫開洲走上了“逆襲”之路?前不久,重慶日報記者走進了他的臍橙園——

下海創業,“家底”全搭進去了

2005年,32歲的孫開洲從奉節縣地稅局辭職,到白帝鎮八陣村涼水(土地名)流轉550畝荒地種植臍橙。

“都說我不該放著好好的公務員不當,去種地!”孫開洲的決定,不但同事、朋友不理解,連家人也不同意。“我喜歡農業,思想鬥爭了一年,決定豁出去了!”

這550畝荒地,地處長江邊上,雖草比人高,但日照好、有山有水。在孫開洲看來,自己有文化、有頭腦,不懂技術就買書籍學,開溝挖地不在行就請農民做,一定可以幹好。

臍橙種植要3年後才初掛果,到第五年逐漸豐產。但到了第四年,孫開洲就有些撐不住了,手頭的10多萬元積蓄支付了土地租金,當年果子賣的錢還不夠農藥、化肥成本,農民的工資更是發不出來。

錢花出去了,但臍橙卻沒能種植成功。父親也埋怨他不聽話,父子倆碰頭就吵架。“甚至到了要斷絕父子關係的地步。”

孫開洲苦苦支撐著。年初,花朵盛開的時候,他安慰自己,鼓勵大家,到年底就好了。到了年底,他又寄希望於明年應該好起來。

到了2012年,為支付農民工工資,孫開洲把縣城唯一的房子低價賣了,妻子也賣了自己的嫁妝、首飾,岳母還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那年除夕,他們一家人只好在果園裡度過。

“幾乎走投無路了。”開朗的孫開洲變得沉默了,頭髮也稀疏了很多。

專家來支招,果園“枯木逢春”

“這麼努力,怎麼還是沒成功?”孫開洲不甘心。一次,縣裡一位農技師到果園參觀,看到修枝整形都是“亂剪”,“罵”孫開洲像普通農民一樣管理果園。“我被罵醒了。”

孫開洲意識到,僅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柑橘種植涉及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等方方面面,自己不但技術不在行,連開溝挖土還不如農民。

201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長彭良志到奉節開會。得知消息,孫開洲軟磨硬泡,把他請到了自己的果園把脈。

“奉節臍橙規模大,你要打造自己的有機產品。”彭良志建議,一是對果園土壤、果樹葉片進行營養診斷,採取配方施肥技術,缺啥補啥,減少化肥使用量;二是實施生草栽培增加有機質技術,構建循環農業;三是引進國家柑橘工程技術中心研發的抗藥性捕食蟎,投放到果園,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這樣既提高了品質,又降低了成本。”

經過對土壤、葉片診斷,孫開洲的果園並不缺磷,但鋅、硼、氮要補。依照彭良志的建議,果園每株果樹節省農藥、化肥錢10餘元。一年下來,整個果園成本降低了十幾萬元,並且生態環境逐漸向好,果子也比過去長得好看,口感更好。

這之後,彭良志成了孫開洲的義務技術顧問。每隔一段時間,彭良志都要到孫開洲的果園實地查看臍橙的生長情況,有時還冒著酷暑修剪樹形。

解決了技術難題,孫開洲還兩次前往雲南哀牢山,學習果園管理體系建設知識。

牽手貧困戶,構建扶貧產業

要生產有機臍橙,僅靠生草栽培增加有機質是不夠的,孫開洲建起了養豬場、養牛場,但他並不懂飼養技術。

“我要的只是糞便。”很快,孫開洲以零租金的方式,將養殖場先後承包給貧困戶楊雪成、彭振兵、蔣元祥。“唯一的條件是保證果園的糞便供應。”

一分租金都不要,就可以在孫開洲的養殖場餵豬、喂牛掙錢,楊雪成稱,遇上這樣的好事,三人都非常用心,每人每年能創收10多萬元實現了脫貧。

朱元貴5150株、陳金生2500株……現在,孫開洲的果園近1000畝,他又採取反包的方式,承包給當地農民、貧困戶管理,他提供技術、肥料支持,並負責監督操作和收購果子。

孫開洲還為朱元貴等人購買了養老保險,每月還有2700元的基本工資,另外的收入就跟承包臍橙的產量、品質掛鉤。今年,朱元貴管理的臍橙產量達40萬斤,一年下來10萬元的收入沒有問題。孫開洲說,果園反包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

7年前,孫開洲的550畝臍橙園施用化肥農藥要15萬元,但產量只有6萬斤,果子每斤只能賣1元錢,平均每畝產值僅有109元。現在,果園面積增加到近1000畝,使用的化肥農藥只需30萬元,產量卻達到了150萬斤,果子每斤最高賣到7元,平均每畝產值達到了7500元,次果率由過去的40%減少到10%以內。

“成本降低了,品質提升了。”兩年前,孫開洲的臍橙進入了阿里巴巴的淘鄉甜高端禮品店,60%的臍橙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平時每天1000單,最高峰達到25000單。”

探索出成熟的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孫開洲又動員附近439戶果農參加他的臍橙專業合作社,為他們提供技術、肥料和銷售服務,帶動他們穩步贈收。

如今,孫開洲的臍橙產業鏈每年支付農民工資120萬元,帶動貧困戶96戶。今年,孫開洲銷售臍橙3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孫開洲,終於實現了一個臍橙園的成功逆襲。

記者手記》》

讓貧困群眾從產業鏈上受益

彭瑜

產業是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關鍵。貧困戶脫貧致富,既要靠自身努力,也要靠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還要靠社會力量的帶動。這種帶動,就是讓貧困群眾從產業鏈上受益。

讓貧困群眾從產業鏈上受益,首先龍頭企業打鐵還得自身硬,掌握好技術、把握準市場,企業得到發展,實現盈利;其次貧困戶受益,也不僅限於打工掙錢,更要讓他們在產業鏈上更新觀念、學到技術、懂得管理、開拓市場。

從孫開洲“逆襲”之路來看,在臍橙產業鏈上,每個環節他並不是大包大攬,而是因人而異把群眾當合作夥伴,將養殖場承包給願意搞養殖的貧困戶、把果園分包給能管理的群眾、對不懂技術的果農給予指導、幫沒有銷路的村民賣果子、為只能打工的農民提供崗位,這樣既保證了貧困群眾的收益,又提高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發展能力,還降低了返貧的風險。

發展扶貧產業,帶動群眾脫貧,絕不僅僅是務工掙錢。要把激發內生動力與用好外部力量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貧困群眾從產業鏈上得到觀念、技能、管理、銷售、工資等多方面的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