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院州”合作建川藏高原高端農產品示範區


甘孜:“院州”合作建川藏高原高端農產品示範區

農業科技之花破寒而綻 10年助農增收9.64億元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楊琦)

“平均畝產492.7斤,沒想到,荒地也能種出好‘錢景’,有科技支撐就是不一樣!”近日,在康定市章古村羊肚菌種植基地,當聽到省農科院食用菌專家團隊現場測產的數據,基地負責人華慶祥喜滋滋地說。

據華慶祥介紹,去年在章古村流轉了300餘畝土地,由於地瘦土薄、基礎設施差,發展產業難度不小,當時還有點後悔;但在“院州”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土壤改良,添加現代農業設施,因地制宜種上水果、中藏藥材、羊肚菌,現在100畝羊肚菌相繼出菇,預計將實現產值240多萬元,帶動400多戶村民增收,自己是嚐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了。

華慶祥是甘孜農民受益於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的一個代表。

從2008年開始,省農科院與甘孜州政府開展了兩輪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10年來,經過 “院州”專家團隊緊密合作,在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良繁體系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效促進了甘孜農業增效、農民脫貧增收和鄉村振興。

據甘孜州農科所所長楊開俊介紹,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10年來,為甘孜州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推進作用,10年來助農增收9.64億元,有力地加快了藏區脫貧奔康步伐。

在近日召開的全省科技大會上,羊肚菌馴化和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兩個科研項目還分別獲得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

千里沃野,綠地藏金,10年來, “院州”農業科技之花綻放在雪域高原。

務實合作

藏區群眾吃上“科技增收飯”

甘孜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四川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的主戰場之一。受氣候、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州貧困量大、面寬、程度深,特別是產業發展嚴重滯後,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壓力大,脫貧攻堅同步建成小康的任務十分艱鉅,科技助推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精心指導,務實合作,注重實效是 ‘院州’合作秉持的理念。”甘孜州農科所副所長劉軍告訴記者,自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以來,為促進農業科研成果推廣項目的順利實施,雙方在學術上互相交流,在資源信息上共享,共同致力推動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見成效。

2015年4月,在省農業廳組織的對康定羊肚菌高產攻關田(10畝)進行現場測產中,康定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508公斤,創大田栽培羊肚菌單產新紀錄。

康定羊肚菌的高產,是甘孜 “院州”合作結出的一枚碩果。

2018年底,甘孜州人工種植羊肚菌面積達到1.42萬畝,平均畝產達150公斤,預計產值將突破1.7億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藏區群眾吃上了“科技增收飯”。

“院州”合作10年來,有效打通了科技下鄉“最後一公里”,科技培訓在農民中間,現場指導到田間地頭,建立“專家大院”,培育了科技帶頭人、科技示範戶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院州”還選派出多名專家多次深入項目實施區調研指導,為發展相關領域產業“把脈問診”,增強了高原藏區選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針對性。

與此同時,甘孜 “院州”合作課題組也派出多人次分別參加國家食用菌等產業創新團隊的研討、培訓,並組織專家對各縣農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有效拓展了科研人員的視野,提高了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10年來,省農科院和甘孜州政府密切溝通,科學選定合作項目,每年召開座談會對合作項目推進情況進行總結和交流,確保了‘院州’農業科技合作項目順利推進,成效卓著、碩果累累。” 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說。

成果轉化

建川藏高原高端農產品示範區

一路合作,一路探索,一路歌。

從2008年8月 “院州”農業科技合作十年來,通過深入開展農牧業科技大推廣、大培訓、大示範活動,加大良種推廣、農技推廣和農機推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甘孜州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探索出了“科技+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科技創新推廣和成果轉化路子。

——加快了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成果轉化的步伐,提升了農業科技含量,尤其在農作物育種攻關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加快了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步伐,特別是在食用菌生態栽培、甜櫻桃、釀酒葡萄種植、地產中藏藥材人工馴化與推廣等方面成效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