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有人統計過,程硯秋一生編演過二十九出新戲。這新戲的概念,就是完全是重新編寫重新按腔,和改編的老戲有本質上的區別,比如《鎖麟囊》《女兒心》。

那麼,今天說的這出《費宮人》就是程先生編演的一出新戲,但是他和別的新戲還是有區別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呢,區別在它是一種比較新的演出形式,這種形式雖然不是程硯秋首創,但是一齣戲裡,其中的一折全部用崑曲,這個也是程硯秋首創,別人從來沒這麼演過。

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程硯秋

過去這種形式,叫做“兩下鍋”,一般京劇和梆子愛這麼搞,那麼皮黃和崑曲就不多見了。

程派《費宮人》,其實也是根據崑曲《鐵冠圖》編演的,程硯秋為什麼要編演這麼一齣戲呢?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這樣的背景下,程硯秋一腔愛國情懷無處發洩,憤而編演了這出意有所指的新戲《費宮人》,編劇為杜穎陶(一說陳墨香)。

文獻《程硯秋史事長編》記載,此劇於1937年4月9、10日首演於上海黃金大戲院,1937年6月4、5日在北京首演於新新大戲院;1938年11月26日再演於上海黃金大戲院。

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程硯秋演《費宮人》

這出戏一共六場:“撞鐘、焚宮、守門、殺監、刺虎、祭墳”,它是唯一一出,程硯秋運用大布景的新編戲,現在還有照片流傳,背景為紫禁城,巍峨雄偉,非常有氣勢。主要演員有:程硯秋飾演費貞娥,俞振飛扮演崇禎帝,侯喜瑞飾演李闖王,吳富琴飾演公主,鍾喜久扮演一隻虎李過,俞振飛在此劇中戴髯口,以崑曲官生演崇禎皇帝,將一位窮途末路的亡國之君演繹得真實感人,入木三分。

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史依弘演崑曲《刺虎》

這出戏的故事情節梗概是:宮女費貞娥,年芳十六,為公主的貼身侍女。闖賊攻入北京,攻破紫禁城,費貞娥代替公主與李自成的部將一隻虎李過成親,費氏成婚之夜假意殷勤勸酒,李過被灌醉,為費貞娥所殺,費殺了賊人之後,去到煤山崇禎帝自縊處,哭拜祭奠,最後自刎而死,以死殉國。

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崑曲《刺虎》

此劇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有極強的愛國意義。面對國破家亡,表現了絕不和侵略者妥協的那種意志和決心,也充分反映了程硯秋的愛國情懷,以及他個人對待日寇侵略的態度。但遺憾的是這出戏,除了留下幾張照片,沒有留下唱腔錄音唱片劇本,到今天沒有人會,也沒人有興趣挖掘,現在基本失傳。

據記載:程硯秋此劇極具特色,除了京劇崑曲兩下鍋這個特點外,“刺虎”一場,本來崑曲的唱腔和表演就非常精彩,很有特色,程先生為了突出一些劇情,另闢蹊徑,一改崑曲節奏慢的常態,將最後結尾一段的崑曲曲牌改成節奏和情緒都非常激烈的“西皮快板”,憤慨激昂,效果特別強烈,程先生這麼一改,馬上這段的感覺就大變樣,這樣演唱比用崑腔,更能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恨,怨,仇,懼的那種情境以及人物情感。

關於程派的《費宮人》一劇

程硯秋演《費宮人》刺虎

最後一場戲,費宮人假冒公主,全身素縞去煤山崇禎帝的靈前祭奠,演唱極具程派特色的大段“反二黃”唱腔,抒發亡君之悲亡國之痛,淒涼哀婉;痛斷肝腸。大家知道,程硯秋是編腔大師,他的唱腔每一段都耐人尋味,別具一格,讓人聽了過耳不忘,特別的他的“反二黃”唱腔,每一段都各具特點,傳言此段的唱腔精彩異常,是程先生反二黃中的精品,無論情緒和人物在唱腔裡都表現的淋漓盡致,聽了讓人潸然淚下,無限哀鳴,使人聯想到亡國之痛,人們感同身受,激勵民眾奮起抗戰,激發反抗入侵者的鬥志。

程先生一生留下很多唱片,但崑曲的唱片幾乎沒有,這出戏據說唱腔和劇情,以及身段舞蹈場面都非常精彩和引人入勝,只可惜我們現在也只能從文字的記載中窺探一鱗半爪,至於此劇如何精彩那也只能臆想了,因為它早已經丟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