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暴風崛起?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

作為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社交電商在2018年儼然成為風口,進而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餑餑”。社交電商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舒適的購物體驗,讓更多沒有接觸過電商的人群,通過便捷的操作即可享受“動動手指買遍全國”的購物體驗,完成了電商覆蓋面和滲透率的飛躍,並打破了傳統電商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

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後電商時代,基於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所帶來的裂變和爆發式增長,似乎正在掀起另一場逆襲。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半個月內,五家社交電商平臺“不約而同”融資、IPO,在這背後是拼多多僅僅用三年時間跨入電商第一梯隊的“行業級”現象。同時,電商巨頭京東也宣佈搭建微信社交生態“超級聯盟”全面升級社交電商戰略。

社交電商暴風崛起?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


社交電商為什麼突然成了風口?“社交電商過去幾年一直在做,但直到最近一兩年得到資本認可,被驗證為可行的模式,可規模化複製且想象空間大,所以大家認為風口來了。”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單一的某個社交電商平臺是有機會複製一個淘寶的體量,因為目前通過拼多多的市場表現是有可以被預見的數據支撐,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

社交電商的異軍突起,與這三個方面有很大關係:

1.主流電商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運營成本與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流量轉化率整體走低,而新公司更是難覓機會。

2.技術的成熟是必要條件。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社交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供應鏈與支付環節日漸完善,這為社交電商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條件。

3.消費者購物習慣在改變。時下,人們的時間普遍被各種新聞、視頻、遊戲、社交等應用充斥,碎片化趨勢明顯,同時消費過程中的信息傳播、交互方式、應用場景與營銷形式更加多元化。

以上這幾點,都為社交電商的爆炸式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社交電商暴風崛起?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

任何時代的消費者,追求的永遠都是“多、快、好、省”,再加上優質的售後服務,奇妙的是,不同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往往是這幾個元素的排列組合。沃爾瑪(好、省)、亞馬遜的(多、好)、7-ELEVEN(快、好)等,不同排列組合,成就了不同的零售巨無霸企業。

其中微商基於移動互聯網,藉助於社交軟件為工具、以人為中心,以社交為紐帶,不斷地發展。只是社交電商的一種,但對社交電商的探索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可能成為重要的戰略渠道。

社交電商暴風崛起?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


但是,當時業內人士對“社交電商”概念提出了質疑,認為社交電商本來就是偽命題,社交是一種引流方式,不是一種電商模式。另外,當時的社交電商只是少部分情況下的購物體驗,不是大眾常規的消費需求,移動電商也並未爆發式增長,社交電商還沒有一個可以作為標杆的案例。因此,拍拍網在一年後,即2015年的11月就被京東關閉了。

“其實社交電商只能算是顛覆性的趨勢,本質是營銷方式的不同,實際還是平臺和自營的電商模式。”李成東認為,社交電商能夠崛起有幾個必要條件:一是電商發展進入瓶頸期,運營成本日漸增長之下新的公司沒有機會;二是移動社交媒體技術驅動,及供應鏈和支付環節的完善;三是時間碎片化和購物習慣的改變;四是會員制和店主制的用戶裂變模式,不僅讓流量獲取成本低,還解決了用戶留存率及復購率的難題。

巨大流量紅利或催生獨角獸

社交電商快速崛起,並以其裂變式的成長速度令人矚目,“社交+電商”也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面對這個萬億市場,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新興平臺都想分得一杯羹。

社交電商領域玩法各異,目前有六種主要模式:以可微貓為代表的B2B2C類平臺分銷模式;以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等為代表的平臺“拼團”模式;以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等為代表的“平臺+達人分享“模式;以什麼值得買為代表的內容導購類平臺;以有贊、點點客、微盟等為代表的服務商類工具模式;以及傳統微商代理模式。

社交電商暴風崛起?後電商時代的“新物種”


行業認為,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更重視用戶、內容,這使得它在產品、推廣、交易、數據管理等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前景。社交是能夠將電商行業進一步放大化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在嘗試社交電商的原因。

對於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的關係,正如肖尚略所言,“我們是在長江、黃河之外,再挖出一條河的玩家。”百川納海,社交電商有望帶來零售增量市場,但發展軌跡仍然要遵循零售的本質。

長期來看,社交電商是一個全新的玩法,以往傳統的遊戲規則不再適用了。未來,社交電商的玩法可能會更加多樣化,短視頻、遊戲、直播等新“流量黑洞”的出現會讓行業更有趣更好玩。

當然,無論產業如何變遷,渠道和營銷形式如何劇變,踏實做好產品、做好口碑才是正道。

想讓社交電商真正的從一種新奇玩法成為一種商業模式,還需要將商品、信息和用戶三者真正連接起來,讓電商銷售終端無處不在,連通消費者生活的所有角落。相對而言,未來“社交電商”不僅要在價格上佔據優勢,還要嚴格把控商品質量,只有維持優質的購物生態體系,才能持續領跑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