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在傳統教育當中,一直有玉不琢不成器,嚴師出高徒這樣的說法和理念。但是近年來在我國的教師當中卻瀰漫著一種管教學生的無力感,就是這戒尺不敢舉,教鞭也不敢揚。

沒錯,其實我們說不能體罰學生,這當然是底線,絕對不能觸碰,但是在不體罰的前提下,該如何更好的懲戒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困惑的問題。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小陳同學就讀於北京某大學的幼教專業,她的理想就是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幼兒教師,然而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她,最近卻對這份期待的工作產生了深深的困惑。她說:比如說懲戒這一塊,就是如何能夠找到一種孩子能夠認可,然後家長也認可,咱們老師也能夠就是很順利的進行這個教育,這一塊就比較特別,比較麻煩。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其實小陳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僅今年開學以來,因為老師懲戒學生而發生的事故就不在少數。今年9月,安徽歙縣一個高二學生因連續違反紀律,被老師用紙卷著的筆拍頭並罰站,然後跳樓自殺。而在揚州,一位女老師因批評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連續被辱罵粗口,激憤之下連扇這個中學生四個耳光,老師被學校與當地教委給予了相關處罰,並要求向學生道歉。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因教育懲戒而產生的師生矛盾,家教矛盾近年來不斷髮生,但無論什麼原因發生了這種意外,老師一定會被放在放大鏡下審查。因此處理處分老師成為了解決問題的常規手段。

任教於北京任教於北京某中學的王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真的是不敢再管了,自己就曾因為留下學生補作業,與學生家長髮生過沖突。王老師表示,自己與家長的分歧雖然源於懲戒,但終歸是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老師們最害怕的就是在懲戒過程中被冠以體罰的名目。一旦家長認定老師體罰,或是覺得孩子受了委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校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事實上可能不一定是老師的問題,但是畢竟要維護自己學校的聲譽,往往有時息事寧人,老師也就成了處理對象。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在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的當下社會,不少家長都信奉快樂教育賞識教育的觀點,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化,反對懲罰學生。其實家長們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擔憂的背後是頻頻被媒體曝出的負面消息。就在日前,河南省禹州市文殊宏升學校體罰學生200個,抱頭蹲之一女生雙腿肌肉拉傷。北京某幼兒園及上海某親子園等地發生的體罰虐童事件,至今想起來讓人心有餘悸。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其實,懲戒不同於體罰!體罰的害處不言而喻我們就不多說了,而對孩子進行懲戒作用,它的作用其實是消除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讓孩子走上正軌,把行為習慣從幼時開始往好的方向去培養。因此懲戒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講是一劑良藥。就是讓他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教育懲戒權作為立法賦予學校或教師的權利,其本質是國家教育權的具體化!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教師重拾必要的懲戒權,最需要的是明確體罰與懲戒的界限,適度實施。這樣才能既解除教師處處拿捏的巨大壓力,也能防止一些家長過分敏感,動輒向學校施壓的矛盾,比方說暴力懲戒,甚至是用一些虐待的方式,這些都是不可以的。同時青少年心理專家也指出,由於當下青少年抗壓抗挫折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因此教育懲戒既要規定好方式和允許發揮,又要順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孩子心理特點應該進行家校溝通,把發生的問題跟家長說清楚,請家長在家裡懲戒也行

你的孩子成長良藥“教育懲戒”被誰弄丟了?

教育懲戒作為家教關係中的敏感成分,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教師專業素養與師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首先一定要保證我們的師德,以身作則。老師要在情緒比較冷靜的時候,進行一個懲戒教育。如果老師心情不好,那就要儘量的遠離懲戒,甚至可以請假。絕對不可以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到孩子身上。

家長對於教育懲戒應該有更加理性和正確的認知,通過溝通建立起家教信任關係,才能完成共同的教育目標,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