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密集佈局都市圈 打造區域增長極

在我國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跨區域發展戰略的總體格局下,打造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大都市圈,正成為區域發展的突破口。

權威人士表示,目前,我國提出的19個城市群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其中跨省城市群規劃均已出臺並實施。但實施過程中發現,以城市群作為標尺,範圍相對較大,缺少必要的切入點和抓手。該人士稱:“這就意味著,需要一個更小的切入點。這也是在城市群核心地區推進都市圈建設的主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表示,城市群由於跨區域,協同難度較大。但現代化都市圈是以超大、特大城市為強大支撐,一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緊湊型、緊密型的空間生態,基本上在一個省的行政區劃內,較容易形成共識,整合資源。“都市圈創造出來的經驗可以以圈帶群,逐步推廣。”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規劃司副司長周南此前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9春季論壇上表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推進,“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流出並存的現象日益凸顯,中心城市和周邊一體化發展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她認為,相比城市群,都市圈更有利於平衡利益、加強合作。

有數據顯示,我國都市圈時代特徵愈發明顯。人口增長、就業通勤、空間擴張和產業聯繫均呈現出都市圈化格局。以北京都市圈為例,超過36萬在京工作的人居住在環京地區。

“但我國都市圈與國際相比仍有差距。”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院長顧強此前表示,我國都市圈節點城市、微中心發展嚴重不足,跨城交通建設非常落後。比如北京市郊鐵路僅290公里,遠低於東京4476公里、倫敦3076公里,而北京極端通勤平均需要72分鐘,54%集中在北三縣。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堅持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都市圈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進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

記者獲悉,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等城市聯動加速外,目前,西安、南京、鄭州、武漢、成都等多地已加速推進都市圈的佈局。

記者從陝西省發改委瞭解到,大西安都市圈將由西安、咸陽部分區域及西鹹新區為主組成。具體實施“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空間戰略,打造大西安“三軸三帶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組團”的空間格局。加快功能佈局優化與疏解,推動西鹹一體化,增強主城區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文化旅遊、國際交往等核心功能,完善閻良、臨潼、鄠邑等副中心城市功能。

鄭州方面,著力推動“1+4”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強化在中原城市群帶動作用,推動城市功能整合和產業佈局優化。加強區域生態、交通、市政和文化網絡共建共享,重點通過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聯通各區域,規劃研究“米”字形快速軌道(城際)交通建設,形成“一核四副六廊多點”大都市區空間結構。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