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背文言文,老師不講解,學生是如何理解意思的呢?

棋之道159540949


古代文言文的學習跟我們現在學現代文有什麼區別呢?其實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過去沒有所謂的文言文之說,當時他們所學的內容,就是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現代文是一樣。古代人在學習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識文斷句。

古代的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要怎麼讀一篇文章是需要自己的識文斷句。所謂識文,就是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斷句就是知道如何將一篇文章某個地方停頓。識文斷句是被稱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所以在古代,小時候所學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字,詞,句。但是都是一些經典著作,比如說,三字經,百家姓等等。通過識文斷句的學習,基本上能夠知道每一個字大概是什麼意思。

第二,熟讀經書。

在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的詩文斷句之後,才能夠進入熟讀經書階段。古代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四書五經。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

古代人讀書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一階段的學習主要解決的是修身和齊家的問題,第二個階段的學習主要是解決治國平天下的問題。

古代人的學習,其實跟我們現代人的學習沒有本質的區別,那麼最主要的就是古代人的學習是要將所有的著作都能夠背下來,能夠理解,能夠寫出相應的文章,這才是讀書的最重要的。

所以說古代人都文言文,就像我們現在讀一篇白話文是一樣的,不存在不理解的問題。

再加上古代也不是說沒有老師講解,古代一般來講只有有錢人才能讀書,窮人家的孩子是不能讀書的,而有錢人家的孩子一般會請老師在私塾裡面教書,很多東西老師還是會講解的,並不是說沒有老師講解。


義哥說教育


古人遵循了“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原則,這是我們的先人多少年來經驗總結,我也贊同這一原則。



ZBP1


古代人背文言文講究語句的韻律,也即語句的抑揚頓挫,大多文言文,只要多讀熟背,文中的很多意思,基夲都能通過這種語音的音韻表達出來。


白雲居士小議


背誦而不求甚解,這是古人學習的普遍規律。古代先生也就只是說“到時候就明白了”,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背的越多,且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當年不理解的部分的確就能理解。


一介畫匠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