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有清先生

張有清,1942年出生於北京,第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北京書法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他曾受教於畫壇巨匠於非闇先生,後習書法,以隸書、魏碑見長,尤擅簡牘。他在書法實踐中還嘗試將書法和繪畫相結合,增添了書法作品的形式美。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文 \ 聶振斌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有清是馳騁書壇近四十載的老將,成就卓著,碩果累累,早已進入藝術創作的成熟期。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就,他的藝術追求和創作精力卻如正當壯年。張有清研習漢隸魏碑,得中和之美,一以貫之,根底最深。他的隸體中楷,平正穩健,端莊圓潤,靈動飄逸,雅緻秀美;他的隸體大楷,已不是隸體卻又不失隸體,在這“不是”和“不失”之間融和著張有清的創新因素。他的方幅大字“雪松龍柏”,“眠雲聽泉”,“新篁佛雲”,“冰雪聰明”等,是其隸體書藝走向渾融圓熟的標誌。這些書法作品,把繪畫的、音樂的、文學的審美功能融為一體。欣賞這種書品,既可直觀生動的畫面形象,又可感受到情感活動的節奏、韻律,還能得到文學的意義揭示;既有感性的激發,又有理性的啟迪。它把情感、想象、理解、體悟全調動起來,從而產生“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有清在隸體書藝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逐漸把情趣移向漢簡。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他開始蒐集、整理、研習、臨摹漢簡,同樣勤奮刻苦地研習,不停地臨摹,不停地進行創作,因而他的藝術畫廊中不斷地增添新品。張有清的簡體書藝與隸體相比,筆墨情趣迥然有別,結體卓爾不群。他的簡體作品,如書錄曹操、李白、杜甫、朱熹、毛澤東詩詞的長幅作品,隨意寫來,古拙率真,既保留了他隸體書法的和諧完美,又多了些天趣童心。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他研習漢簡帛書,受竹帛底色之啟迪,自制色彩鋪染宣紙,以絢麗烘托平淡,為“計白當黑”的書藝傳統增添了一種“計彩當墨”的新品種。這種作品,更增強了書法藝術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是立體的,是由靜至動的,不僅會看到形體舞動,還能感覺(視聽綜合感覺)到隨著形體舞動的節奏、韻律,因為這種美感不是單純來自平面空間,還是來自時間與空間兩個方面,是時空的融和。色彩為繪畫的主要因素,但寫字畢竟不是繪畫。張有清運用色彩襯托書法,色彩的斑斕絢麗都是寓意與象徵,而不構成具體事物形象,因而不是繪畫。色彩是書法的背景,是為突出書法而設的,鮮花綠葉,主次分明,以引起各種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對書法藝術的感悟和理解。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作者為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張氏書法 美不勝收

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和全國性書展。多次出訪日、韓、美、法等國,從事展覽和講學活動。出版有《簡牘基礎入門》、《漢武威簡書三種解析》、《隸書佳聯選萃》、《書法雲梯叢書》中(《魏書格言》、《漢簡格言》、《魏書楹聯》、《漢簡楹聯》、《隸書詩詞》)、《張有清魏書聯聖集文選聯》、《張有清簡書聯聖集聯》、《張有清書法藝術》等專著。在“中國書法大講座”中,他應邀講授“隸書技法”、“魏碑技法”,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歡迎。曾參與編寫大型工具書《書法字海》、《規範漢字大字海》。還主編《中南海古蹟楹聯名家聯墨》,書寫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珍藏竹簡版《孫子兵法》。出版“夢想2+1”《溢彩流金》書法作品選五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