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敢上臺表演,有增強孩子自信的繪本嗎?

調皮寶媽育兒記


孩子膽小、不自信的話,閱讀繪本的效果和作用並不大,因為表演上臺,是面對觀眾的。你給孩子讀繪本的話,場地是在家裡,觀眾就是家人,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基本上不會緊張,但是一到正式的場合,孩子還是不願意上臺。

孩子如果現在上臺扭扭捏捏不大方的話,一般屬於性格內向,不自信。做鬼臉往往是因為不知所措,但又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掩飾自己的慌亂。

這種情況,建議讓孩子學學表演,專門針對孩子開設的表演課。

那麼什麼是少兒表演呢?

少兒表演融合了聲樂、臺詞、形體、表演、上鏡等,可以看出綜合性很強。表演接觸到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等非常多。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兒童音樂劇,需要多個孩子的互動,合作,共同的展示演繹等,呈現出來。

展示自我,是表演訓練的第一步,先是在課堂上,讓羞於表演的孩子,大膽的展示自己,其次是在舞臺上,循序漸進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在表演中,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表演會潛移默化的接觸個各種故事等,長期的角色演繹之後,孩子會習慣性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在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感受之後,更懂得怎麼讓自己被接納,為他人思考。

讓孩子會說願意說

表演練習中,會教孩子朗誦、繞口令、編故事、自我介紹練習等等,多樣化的形式鼓勵孩子多說,願意說,大膽的說!慢慢的習慣於,當眾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少兒表演是解放孩子的天性

為什麼說表演是解放孩子的天性呢?舉個例子,大家在看許多親子類的節目可以發現,很多年齡小的寶貝都樂意在觀眾面前展示自己,比如說阿拉蕾,活潑可愛,願意展示自己,基本上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哪怕唱的不好聽,也很認真很自信的唱!

其實每個孩子都具有這樣的天性,只不過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該環境下塑造的具體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性格還沒有完全形成塑造的時候,通過科學的方式,讓他們敢於做自己,願意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那麼不管是在現在,還是未來,這樣的人更能抓住機會,成為大家的leader。


藝朝藝夕


建議讀《大腳丫跳芭蕾》,還有《皮特貓系列》。



這本大腳丫跳芭蕾就是講一個深深熱愛芭蕾舞的女孩在經歷了打擊以後最終如何自信的站在舞臺上給大家跳舞的過程。

而這套皮特貓主要培養孩子的心態。告訴孩子在面對困難、遇到陌生的環境以及一些沮喪的事情的時候如何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套書也是我們家寶寶目前特別喜歡的一套書,我們是走到哪裡都講,公交車、地鐵,出門都要帶著。

另外,對於孩子不喜歡上臺表演這件事也不要著急,不喜歡錶演也不代表孩子就是膽小,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展現自己的特長,但並不會影響他喜歡某件事情,只要機會成熟,相信他能夠更好的展現自己。我們作為家長就是要成為他強大的後援團給予他們支持,然後靜待花開!

希望推薦的幾本書能夠幫助到你!


圖媽解憂鋪


這本書的作者託德·帕爾很擅長用簡單的文字,配合充滿童趣的塗鴉畫,描繪溫馨並鼓勵的場景。每一頁隨手塗鴉般的畫都能讓我們會心一笑,每一頁都只配上短短的一句話,然而就這麼簡單的一本書講的卻是人生大道理——有些時候,犯錯誤也沒關係。每個人都會犯錯,甚至大人也一樣!我們就是這樣學習的。

當我們對孩子說:“你還太小,等你長大了再做”,當我們對孩子說:“算了,你太慢了,我來吧”,當我們對孩子說:“你做錯了,應該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是在我們這樣的言語和行為下,慢慢失去信心和勇氣,覺得自己是無能和弱小的。

當我們控制不住對孩子發了火,當我們無意間傷害了孩子,當我們發現以前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我們自責、內疚、懊惱、無助。

如果我們帶著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告訴孩子,同時也提醒自己“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我們就不會為自己或孩子犯錯誤而焦慮,而是會考慮如何從中學習成長。孩子們也不會因為畏懼犯錯而放棄好奇和探索,而這份不怕失敗和犯錯的探索精神將是多麼好的學習品質啊,擁有這種探索精神的孩子怎麼會缺乏自信呢?

這本書適合2-6歲的孩子,這個道理卻適合所有人——犯錯誤沒關係。


正面教育侯思遠


孩子膽小,不敢上臺,我覺得首要不是推薦繪本,您可以試著給孩子找一個好的語訓老師,尤其是親和力強的。孩子膽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缺乏自信,需要通過外界的鼓勵,有了足夠的自信,孩子才會慢慢放開。

我女兒就是這樣,以前,在幼兒園連講話都小聲更別說去上臺,我也沒勉強她,因為找不到方法。後來一個家長推薦了一位非常有親和力的語訓老師,讓孩子放開去表現自己,鼓勵孩子多說,並且讓孩子感覺去上課是玩遊戲一樣,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學了大概半年時間,孩子從不敢在人前大聲講話,到第一次上臺比賽緊張哆嗦,到後面發揮超長,並得獎,看著孩子一步步過來,感受到她的變化,尤其是自信心增強很多。

個人的深切體會和您分享。若周邊沒有這樣的語言培訓,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先建立自信開始,至於繪本,市面上挺多,目前還沒看到專門有針對表演方面的,家長倒是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相互角色扮演,增加閱讀氛圍,增強孩子信心。


潤心媽咪


孩子的自信源自於能力,有能力的孩子也更自信。孩子上臺表演扭扭捏捏,不大方,那要如何讓孩子自信呢?

家長有意識的增加孩子的專項能力,比如上臺講故事或者表演,那讓孩子在沒上臺之前就學會講故事和表演。可以先在小範圍內表演給家人或者朋友看,一步步的培養孩子的能力,有能力之後,從別人好的反饋當中,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然後在幼兒園班級上表演,最後再登臺。

我孩子幼兒園的時候,有段時間老師讓小朋友輪流講餐前故事,他自己衝上去講了一個不成功的故事,回來後難過了幾天。我知道後,和他一起準備了一個故事,讓他自己記熟,然後再到班上講的時候就非常成功,他也非常興奮。後面就很喜歡一起準備故事,到幼兒園再講,老師和小朋友還叫他“故事大王”。

對於這一類的繪本,我推薦《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裡面的《我就是喜歡我》。講的是孩子的歸屬問題,在肯定別人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


宸寶的雜貨鋪


我覺得從問題和補充說明中來看,你是希望孩子能大方自信的在舞臺上表演,是嗎?繪本引導是很好也是很多媽媽會想到的辦法,推薦怎樣的繪本倒是個很好的問題。

一、瞭解原因

孩子不敢上臺表演,真的只是膽小嗎?扭扭捏捏做鬼臉,會不會是在臺上出於無奈?還是因為沒準備好?緊張忘詞?還是有不愉快的關於舞臺表演的回憶?

只有你才最清楚孩子,可以通過觀察、聊天等方式找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進一步解決問題,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推薦合適的繪本。

二、家長協助孩子準備

不論是何原因,一個順利的表演都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包括節目準備和心理準備。

做節目準備時,開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準備難度低一點的節目,在家陪孩子一起練。一起練的形式有多種,看孩子喜歡。比如,慢熱謹慎點的可以先做觀眾,家長來表演,經常忘個詞(說不定你還真記不住),讓孩子提醒你。或者家長一遍孩子一遍,或者就是看孩子表演,家長提醒……過程手機錄下來回放,孩子會知道練一遍和五遍的區別。

等節目準備的差不多時,可以帶孩子多“彩排”幾次,有條件去真正的舞臺,沒條件在家、在小區畫一個都行,家長也要一起上。如果孩子不願意,也可以在家先表演給他的玩偶看。

最後也說一句,上舞臺表演要做到大方自信,真的很難,尤其是沒準備的情況下,不信你試試?孩子除了需要幫助,更需要理解。若是孩子確實不想上舞臺時,家長不要勉強以免留下負面印象,可以說,如果你覺得還沒準備好,今天可以暫時不上。不要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和原來的自己比,每天有進步就好。


職場媽咪育兒育己路


對於孩子膽小,不敢上臺表演,父母可以給孩子多加鼓勵與表揚,平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像城市裡,很多社區都會有一些表演班,家長不防給孩子報個名,收費一般幾十塊錢,但經常有一些社區活動,表演班都會上臺表演,表演的次數多了,孩子膽子也就大了。

也可以通過繪本進行引導,推薦:

1、《凱能行》

這本書有一種培養孩子樂觀情緒、幫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魔法,非常值得閱讀。書中凱有一個大灰貓,每當凱做什麼決定或者遇上困難時,它都會用一種耐心積極的方式去表達,不會消極的抱怨。大灰貓也很懂得如何去安撫和鼓勵孩子,推動孩子前進。現實生活中,孩子也需要有一個像大灰貓一樣的父母。

2、《沒有做不到的事》

故事中,小男孩湯姆7歲生日那天,收到了許多的禮物,都是他最鍾愛的遙控飛機、機器人、玩具車之類的,唯有爸爸送給他的網球拍不知道怎麼用,他覺得根本沒有人打網球:媽媽不打,姐姐不打,好朋友卡文也不打。。。。。。最後爸爸拿起了球拍,告訴他:只要勇於嘗試,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思雨yp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有名言——如果把繪本當成教材和參考書的話,就會使教育意義加強,能入腦,卻不能留在心裡。比起這個,繪本更重要的作用是,通過讓孩子感受快樂和喜悅,打動其心靈,從而留在他們的心底。唯有打動心靈的歡樂才能成為生存的力量,促進孩子的成長。

繪本閱讀主要是讓孩子快樂,愛上閱讀,進而自然而然的受到教育。

不過今天既然問到這裡,就推薦一下。

如果是2、3歲的孩子,推薦“培養自信心的成長繪本”系列讀物。這套叢書精選自日本繪本第一刊《兒童之友》。該刊物由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於1956年創辦,當時日本的繪本出版幾乎是一片空白,《兒童之友》以堅持不懈的精神,源源不斷地為孩子們製作最優秀的繪本。聚攏了一批世界級的繪本作家,如赤羽末吉、林明子、長新太、安野光雅、加古裡子等人,對日本繪本的勃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套書包括01《消防車吉普達》02《慢悠悠的壓路車》03《忙碌的大卡車》04《奇奇出門去》05《驕驕的王冠》06《洞》07《我沒生病》08《三隻小豬》等。

如果是4歲以上的孩子,推薦“聰明豆系列”裡面的《達芬奇想飛》和《山羊學游泳》。這套裡的其他繪本也很推薦。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能一蹴而就。這是一項緩慢的工作。希望家長們不要著急,拔苗助長不可取哦。


悅讀範兒


德雷克斯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首先,自信建立的過程,需要經過 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 兩個步驟。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從這兩個方面幫助孩子瞭解“不敢”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辦法。

其次,蒙臺梭利說過“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負責”。所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再次,與您分享幫助孩子積累自信的三個技巧:描述你所看見的;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特質或優點來形容孩子做的事。

最後,6本肯定自己,建立自信繪本推薦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


樂媽成長育兒



如何面對孩子膽小怕羞的孩子,是困擾許多家長的常見問題。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不一樣,他們處在某個環境時的表現也會不一樣。有的孩子天性就比較開放,喜歡錶現自己,有的孩子內斂,不喜歡錶現自己。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其實都是有其長處的。


所以建議:

第一,不要太拘泥於這件事情。不如退一步,先別急著要求孩子在幼兒園去表現,而是先從孩子的好朋友下手,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在好朋友之間大膽地去表現自己。如:孩子們一起去玩,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特長,那就可以在孩子和好朋友一起玩時,通過遊戲的方式,很自然的提供一個讓孩子展示的機會,以後逐漸擴大人群的範圍。這樣一點點的建立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膽表現自己的自信和表現自我的慾望。同時孩子也享受這個過程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感覺。千萬不要逼著孩子或訓斥著孩子上臺表演,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第二、家長不正確的教育

其實膽小的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與外界接觸次數增加,膽小怕羞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但是有些家長不懂這一點,把孩子膽小怕羞當作一個大的缺點來對待,急於糾正,方法又不當。常常在公眾場合提醒孩子,有的還強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現自己,當孩子不肯時,有當著大家的面說孩子膽小怕羞。這樣不僅沒有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反而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


第三、多與外界接觸

膽小的孩子一般不常接觸陌生人,不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家長多到和孩子年齡相姐近的集體中玩耍。如:遊樂場,公園等公共場所。

下面推薦一本增強孩子自信的繪本:

勇氣

這本精巧的兒童繪本就像一首散文詩,語言優美、琅琅上口,畫面鮮活、風趣幽默,非常適合大聲朗讀和課堂講述,作者採擷生活中小小的片斷,用優美的語言和活潑的畫面,教孩子用源源勇氣面對未知的下一刻:勇氣是騎自行車不裝輔助輪,是留下一根棒棒糖明天享用,是向陌生人問好,是勇嘗不喜歡的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