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供應鏈新藍海,小小電子煙帶來巨大商機


臺廠供應鏈新藍海,小小電子煙帶來巨大商機


導讀

隨著電子煙在全球持續升溫,市場發展的迅速程度讓許多人都始料未及,連一向對消費者變動敏銳的日本菸草產業公司(JT日煙)社長寺畠正道都坦承:“沒想到市場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擴大得如此之快”!

電子煙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百年以來的菸草市場及消費習慣,同時也改變了百年菸草製造業的生態,而全新的電子煙行業供應鏈,更是替中國帶來新一波的巨大商機。

雖然臺灣的法規為禁止“進口、輸出、製造及販售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且市場火熱程度不如歐美等地,但早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生產基地的臺灣,仍有許多製造商不顧市場輿論,積極卡位到“新型菸草”這個風口浪尖,抓緊商機成長的新脈絡。

晶片需求成產業動能

臺廠供應鏈新藍海,小小電子煙帶來巨大商機


“在無線充電Touch MCU(微控制器),出貨最具動能主要來自電子煙。”2018年元月,盛群的總經理高國棟在業績發表會上,對電子煙的成長力道充滿期待。

經過一年的時間考驗,盛群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在煙霧感測、指紋辨識、無線藍芽耳機充電及小家電等MCU出貨暢旺助陣之下,盛群的全年獲利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淨利4.7臺幣,吸引投資者目光。

據日盛投顧的市場調研報告指出,相較於其它臺灣MCU廠商大多將主軸放在物聯網、車用電子,盛群則是少數把成長動能放在電子煙的供應商。早期的電子煙因為充電安全考量,大多采用外商晶片,然而,盛群卻在2017年通過電子菸廠商的認可,開始陸續出貨,成為公司主要的成長動能之一。

除了電子煙的助力加持,盛群今年也受惠於成長力度驚人的無線藍芽耳機。自從蘋果推出AirPods之後,帶起一波無線藍芽耳機的風潮,許多國際大廠們紛紛跟進,包括華為、小米及SONY都推出了類似產品,而盛群幾乎獨佔了華為、小米等中國手機品牌的充電裝置及耳機觸控訂單。

另一方面,專攻MCU的廠商新唐,雖然對於電子煙內部件的出貨較為低調,但從國內電子煙的相關財經報導可知,電子煙裡面所採用的MCU有大多數來自新唐,且比重不低。

新唐指出,由於越來越多的傳統產品,搖身一變成為科技產品,像是傳統的掃地工具變成搞衛生的智能機器人;傳統的菸草產品晉升為時下流行的電子煙。這些轉變都已讓控制電源的MOSFET(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出現大缺貨朝,同時,小家電商品的新應用,也讓許多MCU供應商找到新的增長助力。

此外,新唐也低調錶示:

“由於市場之前最火的挖礦產業(指虛擬貨幣)較少琢磨,所以相對不太受影響。反而是主要佈局的智慧家庭市場、當紅的無線充電裝置和藍芽耳機市場,新唐MCU都有切入,因此相當看好後續發展”。(新唐之所以提到挖礦產業,是由於深圳華強北曾一度是全中國最大的礦機銷售基地,但隨著2018年比特幣崩盤,不少深圳的MCU產業受到影響)

微型電池運用廣泛

臺廠供應鏈新藍海,小小電子煙帶來巨大商機


興能高董事長邢雪坤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當所有人都聚焦於大型電池,往電動車市場邁進的時候,興能高卻調整目標向“微型電池”發展,藉由穿戴裝置的全面火紅,掌握到巨大商機。

興能高副總經理王光昌表示:

“拿掉「煙」這個字眼,電子煙其實就和其他行動裝置產品一樣,需要一顆微型電池提供動能”。所以,電子煙就像是一種新科技產品問世,帶來額外的訂單需求。王副總指出,許多國外的電子煙品牌商,為了能夠取得穩定的出貨量,都曾來詢問過新能高是否願意協助提供微型電池。

其實,在電子煙帶來新的成長動能之前,微型電池的需求量早已暴增。王副總提到:“一組售價高達1000人民幣起跳的蘋果AirPods火紅,是需求成長的一大關鍵”。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蘋果推出AirPods之後,市場反應熱烈,全球創下銷售佳績;預計2018年的AirPods出貨量在2500萬組,而今年更有可能突破5000萬組,成長翻倍。

由於蘋果AirPods耳機的走紅,帶動各家手機廠商的跟進,掀起了一波無線藍芽耳機的風潮。王光昌進一步解釋,相較於過去的無線耳機只需要一顆微型電池,蘋果一組AirPods無限藍芽耳機就需要三顆電池,除了左、右兩邊的耳機本身就內嵌,還有充電座也需要一顆,這龐大的需求量就已經讓微型電池供應商接不下來,只能不斷的擴廠因應。

微型電池需求出現大爆發,對興能高絕對是加分的。但現在的情況是,眼前有太多訂單量,卻礙於生產線的問題負荷不來。“電子煙市場很大,藍芽耳機的市場也很大,但是目前興能高已經都滿載了”王副總笑著表示。

至於擴廠緩慢問題,邢雪坤解釋:

“興能高也想要快一點承接到這股浪潮,只是微型電池產品屬於少量多樣化,為了因應消費產品的不同,可能設計成針型、楓葉型及鈕釦類型等各式各樣的型號,所以在生產上有一定的難度;但也因此,現階段微型電池的毛利率遠比傳統鋰電池高出一截”。

儘管新能高是全球前十大,臺灣唯一一家可以量產出貨的鋰高分子微型電池專業供應商,但面對當前穿戴裝置及電子煙的爆發,還是隻能先穩步並慢慢打開市場。

組裝技術成賣家品質保證

臺廠供應鏈新藍海,小小電子煙帶來巨大商機


電子煙的大藍海時代來襲,連市值上兆元的鴻海集團也來分食這塊“大蛋糕”。

有消息指出,目前電子煙製造產量規模對於鴻海集團的營收貢獻度而言,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極具成長性。國家菸草專賣局數據則顯示,2016年捲菸行業銷售收入為13706億元,據此測算,我國電子煙市場僅佔菸草行業的0.23%。

對比歐美市場的滲透率,國內市場依然有待開發,預計2022年電子煙產量將達47.5億支。這樣的倍數成長幅度,遠遠大於智慧型手機。此外,中國已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電子煙生產重鎮,高達95%的比重全來自中國深圳地區。

國內健康衛生委員會的官員指出,電子煙有很多都是臺商廠製造。而許多電商賣家,都會在網絡銷售業面上強調“產品是由某知名工廠代工製造”,藉以強調品質保證。

其實從2014年開始,市場上就曾傳言“某知名工廠要進軍電子煙行業的信息,並且正在與電子煙龍頭企業談天價收購等事宜”。隨後,天價收購的消息雖然沒有獲得證實,但市場上也出現了一款外型輕薄,名為Suorin Air的電子煙設備,而該設備正是金致遠科技公司與某知名工廠戰略合作下所誕生的產品。

許多人猜測,鴻海之所以如此低調,不願意對外宣稱“該公司進軍電子煙產業”的原因在於董事長郭臺銘的市場佈局考量,但不置可否的是,“許多上游廠商都已將電子煙做為企業營利的新項目”。就比如替全球銷量第一的加熱不燃燒設備IQOS代工的盈趣科技,光其精密塑料的代工毛利率就高達66%。

總的來看,臺灣的電子煙法規是否嚴格,對於上游的供應端來說都不會有太大影響,且只要不涉及尼古丁,這些企業仍然能透過電子煙的內部件加工及製造,替產業帶來新動能。

此外,電子煙涉及的領域不光只有MCU、微型電池及組裝技術,還包括塑料應用、CNC加工及陶瓷加工等專業精密技術,由此可見,小小的電子煙,卻影響了全球科技與加工產業的未來發展,也難怪許多國家在“電子煙監管議題”上遲遲無法做出決定,畢竟“牽一髮動全身”,若是貿然禁止,很可能會對相關產業鏈帶來不可預期的傷害。

電子煙的藍海時代已經來臨,舉凡科技業、製造業、零售業還是菸草業,無不張開雙手擁抱這個興新市場,或許逐漸限縮的監管措施可能會帶來不少影響,但在此之前,我們無法否認的是“電子煙未來將取代傳統菸草,而產業爆發的日子才剛要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