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稻價格持續走低,以後還能漲嗎?

神農之聲


目前水稻價格持續走低,以後還能漲嗎?

目前已經是3月末,稻穀市場供應壓力繼續增大,而需求則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大米終端消費逐漸進入淡季,再加上市場也將進入陳稻主導下的行情,後期稻穀價格保持震盪下跌的走勢的可能性較大。

從國內這兩年的稻穀市場行情來看,由於供大於求表現明顯,再加上政策性稻穀的購銷底價下調,使得2018年國內稻穀價格大幅下降,而且持續表現出弱勢走低行情。截止目前,黑龍江建三江地區普通粳稻收購價2770元/噸,吉林松原2800元/噸,江蘇南京2650元/噸,安徽安慶2580元/噸,均比本週初保持穩定,個別比上週略有下跌。湖南株洲地區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380元/噸,江西南昌2480元/噸,安徽蕪湖2440元/噸,湖北枝江2620元/噸,也基本穩定。

在2019年產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保持上年水平的支持下,雖然因為供需保持寬鬆的基本面,使得稻穀價格依然面臨下跌的壓力,但幅度將會有限。其中,短期內來看,目前託市早稻拍賣仍在持續進行,託市中晚稻的拍賣計劃尚未出臺,但各級儲備稻穀的輪換出庫及拍賣卻比較多,使得陳稻流入市場的數量不斷增加,如果託市中晚稻拍賣再啟動的話,後期市場的供應壓力會越來越大,那麼二季度新稻穀上市之前,稻穀價格仍將繼續震盪走弱。

從全年來看,國家穩定稻穀生產和市場的意向比較明確,從2019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保持國標早秈稻1.2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粳稻1.30元/斤,以及在一號文件中明確將稻穀和小麥作為必保品種,以及穩定稻穀播種面積等就可以看得出來。基於此,儘管有整個供需寬鬆的大格局影響,但2019年稻穀市場價格預計波動下跌的幅度預計會較小。


糧小咖


從近期的糧食收購價格週報來看,水稻價格的確呈現走低的態勢,3月18日全國早秈稻平均價格為2396元/噸,環比下跌0.3%,中晚秈稻的平均價格為2551元/噸,環比下跌0.1%,粳稻的平均價格為2735元/噸,環比下跌1%。再往上推一週,3月11日早秈稻的平均價格為2402元/噸,環比下跌0.2%,中晚秈稻的平均價格為2554元,環比下跌了0.1%,粳稻的平均價格為2764元/噸,環比增長了0.2%。通過這兩週的數據看,無論是早秈稻、中晚秈稻還是粳稻,平均價格都有所下降,眼下正是春耕之際,南方水稻種植主產區得備耕播種,水稻價格走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特別是對於一些種糧大戶來說,投入成本比較高,農資、地租、人工等費用逐年上漲,而水稻價格卻上漲困難,如果後期價格跟不上,弄不好就會虧本,所以有出現退租的現象,這也是無奈之舉。目前水稻價格持續走低,以後還能上漲嗎?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水稻去庫存困難重重,供大於求是水稻價格走低的主要因素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性質就決定了其價格不能大起大落,一直以來有著收儲的制度,只要農民種植了水稻,基本上不用擔心糧食賣不掉,每年到收糧食時,都會啟動收儲措施,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入庫的糧食越來越多,而去庫存效果卻不理想,雖然每年都進行稻穀國儲拍賣,但成交率比較低,造成市場上整體供大於求的局面,水稻價格自然難上漲。水稻、小麥、玉米等同屬糧食作物,但水稻在深加工領域拓展很有限,不像玉米可以多元化加工,這也使得去庫存之路舉步維艱,2017年、2018年連續下調最低收購價,也是想通過價格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方向,也就是進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二、水稻存在內外價格差,進口糧源一定程度上帶來市場衝擊

我國水稻種植面積雖然比較大,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由於消費市場比較大,國外的貿易商也想來分一杯羹,由於我國加入了WTO,不能完全拒絕進口,好在實行進口配額限制,2019年大米進口配額為532萬噸,其中長粒米266萬噸,中短粒米也為266萬噸。進口糧源很多時候與國產大米價格存在一定的價格差,國產大米價格上不去,水稻的價格也會受到影響。好在糧食作物進口量有限,每年都實行進口配額制,使得進口糧源對國產糧食價格影響有限,真正影響的是心理作用,畢竟國內糧源已經很充足,再有進口大米來攪局,自然有影響。



三、水稻價格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最低收購價成了市場價重要參考依據

一直以來水稻受宏觀調控的影響,每年都實行最低收購價,一年定一次價,在2007年之前,水稻的價格處於相對低位,早秈稻只有0.7元/斤,中晚秈稻只有0.72元/斤,粳稻的價格為0.75元/斤。為了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從2008年開始上調最低收購價,在2014年、2015年時達到頂峰,早秈稻價格為1.35元/斤,中晚秈稻價格為1.38元/斤,粳稻價格為1.55元/斤,隨後從2016年開始小幅度下調最低收購價,2018年、2019年早秈稻價格1.2元/斤,中晚秈稻價格為1.26元/斤,粳稻價格為1.3元/斤。最低收購價的下調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以粳稻為例,在2014、2015年時價格為1.55元/斤,畝產量按1200斤算,在2018、2019年畝產值就下降了300元。對於農民來說,現在有點尷尬的是,水稻最低收購價很多時候成了農民賣糧的最高價,糧販在收糧時往往參考當年的最低收購價,只要最低收購價往下走,那麼賣糧時的價格也會跟著下調。

四、普通水稻價格難上漲,優質糧源依然有上漲空間

現在正是春耕的時候,是否種植水稻,相信農民自己心裡也有數,種植口糧的,不會在意最低收購價的高低,畢竟又沒打算賣,如今種植得轉變觀念,不能再按照原來的種植方式來。個人認為普通水稻價格很難再上漲,畢竟2019年最低收購價已經確定了,但優質糧源仍有上漲空間,在2018年時已經有所體現,東北地區普通粳稻的價格為1.3元/斤,而一些優質稻的價格達到1.5元/斤以上,這與人們的消費觀念轉變有關。現在人們的消費水平明顯提高,很多人不再是隻求溫飽,而是講究品質,還會把它作為一種禮品送人,真正的優質糧源由於稀缺性,呈現出一定的品牌溢價,水稻的價格也比普通的要高些。所以農民在選擇種植時,可以選擇種一些優質稻,這樣種植收益上會相對高些。



總之,普通的水稻價格上漲難度很大,畢竟種植面積比較大,庫存量偏高,而終端銷量卻未增加,反而呈現下降的趨勢,不利於水稻價格上漲。不過一些優質水稻,價格卻有上漲的勢頭,像富硒、有機概念的水稻,不僅銷路好,而且價格也偏高。這種新的變化,也是農民在種植水稻時需要注意的,多結合市場需求走,只有跟著市場走,才能有望獲得市場價,否則就只能期待著最低收購價上調了。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水稻價格持續走低,以後價格是否能上漲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

微塵微視界


目前水稻價格持續走低,以後還能漲嗎?



目前水稻價格價格行情不容樂觀,而且還出現下跌的行情,但今年水稻的價格總體來說,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畢竟水稻作為三大糧食作物之一,而且水稻的用途只能作為人類的消費主食食用。對於目前水稻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使得我國今年會進口一些優質水稻或者是大米。儘管我國的水稻儲存量充足,而且連續十幾年水稻增產,使得我國的玉米庫存量大增,但是我國每年還從外國進口一部分優質大米。2017年最高進口了500萬噸,2018年進口大幅度的減少,但也超過了450萬噸,所以近期水稻價格受到了衝擊。

二、2018年我國水稻又出現了豐產的現象,這就使得我國目前的水稻價格比較低的主要原因,去年我國消費和生產總量結餘在1802萬噸左右,也就市場上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了水稻的價格上漲壓力很大。



三、上個月剛公佈了2019年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2019年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和去年的最低收購保護價是一樣的,早秈稻的收購保護價為1.2元每斤,中晚秈稻收購保護價為1.26元每斤,粳稻最低收購保護價為1.30元每斤。根據通貨膨脹和現在的物價以及種植成本,相應的來說,水稻的價格終於下調了,這也影響了水稻的價格的上漲,畢竟政策又是引導著水稻價格的變化。

四、近期庫存水稻正在陸續的投放市場,並進行拍賣,這也影響了目前水稻價格。好多地方的庫存水稻去存願望特別強烈,而且隨著人們的膳食結構改善,大米的消費量逐漸的減少,尤其是近期溫度不斷的上升,使得大米的需求量有所減少,一些水稻加工企業減少了加工量。



總之,今年我國為了保護水稻種植戶的利益,沒有降低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其實從經濟學的發展角度來講,通貨膨脹率也可以說降低了水稻最低收購保護價。今年的水稻價格不容樂觀,對於水稻後期的價格來說下降的可能性,但上漲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就目前水稻的價格一般在1.26元左右每斤,優質水稻的價格達到了1.30元左右每斤,超級稻的價格在1.45元左右買進,當然對於一些有機稻的價格要更高一些,比如黑豆的價格在1.8元每斤,五常水稻的價格在2.7元左右每斤。所以對於優質品種的水稻的價格要高一些,最低收購保護價的政策,在鼓勵農民進行種植產業結構調整,選擇一些優質的水稻進行種植,這樣種植收益就高一些。


宗元三農堂


水稻價最近有小幅上漲,由月初最低價每斤1,20元,現在l,25元。市場米價零售長粒一直是去年價2,50/斤。米廠壓價,糧販壓價,加之出米率低,糧價一直上不去,以後稻穀越來越少谷價看漲。


將軍69055570


市場定價了!說實話很難




看國家政策,現在因為國家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發展,希望大家進城,然後土地流轉出來,讓一戶或者是資金比較雄厚的人來做,這樣便於管理和提高產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