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士曾與杜月笙互換情人,建國後毛主席連續十年用稿費接濟他

人生天地間,幹啥事都需要錢。我黨誕生前後,一直苦於經費不足。

1920年,毛主席為籌備黨的成立、湖南革命運動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歐洲勤工儉學,急需一筆數量較大的錢款。

當時在上海的毛主席只好向湖南老鄉、大名士章士釗告急。章士釗當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籌集了兩萬銀元,全部交給了毛澤東。隨後,毛澤東將此筆鉅款一部分給了赴法勤工儉學的同志,一部分帶到湖南開展革命活動。

其時的毛主席才二十多歲,但此前他所主編的《湘江評論》以及他在上面發表的文章,在全國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一直熱衷革命的章士釗自然對這位小老鄉是刮目相看的,何況還有毛澤東的岳父、北大教授楊昌濟向章士釗的親筆推薦:“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欲言救國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當代英才,望善視之!”

楊昌濟親筆信中說的毛蔡二君,就是指毛主席與蔡和森。

章士釗早年就讀於武昌兩湖書院,與當時求學的黃興為莫逆之交,後又與黃興一同進入南京江南陸師學堂。1903年,全國發生拒俄運動,江南陸師學堂學生積極響應,章士釗為該校學生運動的領袖。不久,章士釗又因《蘇報》案而一舉揚名。一個月後,章士釗又創辦《國民日報》,繼承《蘇報》傳統,繼續宣揚民主自由思想。他

曾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後淡出官場。

章士釗才華橫溢,學貫中西。他曾因留學與考察,到過日、法、英、德等國。對西方的哲學、政治學、法學及邏輯學均有很深的研究,對康德、弗洛伊德及馬克思的著作和文章均有翻譯。

大名士曾與杜月笙互換情人,建國後毛主席連續十年用稿費接濟他

英國留學時的章士釗

1931年,50歲的章士釗在上海掛牌當律師,且投靠了杜月笙,寄身杜月笙門下近20年。胡適曾在日記中這樣說:“(今天)見著章行嚴(章士釗,字行嚴),多年不見他了,他現在上海做律師,實在是靠杜月笙等人吃飯。他說,他現在是‘吃流氓飯’!我勸他寫一部自傳。他現在吸鴉片煙,每天跑馬場,甚可憐”。

章士釗最荒唐的是事情,是與杜月笙曾互換情人。章士釗的外孫女洪晃在《我的非正常生活》一書中曾這樣說章士釗:“我的外祖父有三個老婆,第一個是個知識分子,他們過不到一起,所以就分開了……”“第二個老婆是我的外婆,帶我長大,但是好像原來是青樓裡的,我媽媽是抱來的,因為我外婆不能生孩子”“第三個老婆原來是一個上海黑手黨青紅幫的頭頭杜月笙的情人,我外公是黑手黨的律師,他們在重慶的時候互相換了情人。”

洪晃是著名導演陳凱歌的前妻,她母親章含之是章士釗的養女,曾擔任毛主席的英文教師,前夫是北京大學教授洪君彥,離婚後又嫁給了當時的外交部長喬冠華。

大名士曾與杜月笙互換情人,建國後毛主席連續十年用稿費接濟他

章含之與洪君彥

章士釗的生花妙筆曾在杜月笙門下大放異彩。抗戰剛結束,戴笠飛機失事而死。蔣介石示意教育部長陳立夫,要發動一些文化、教育、法律界名人,寫幾副輓聯來悼念。

有人知道杜月笙與戴笠交誼匪淺,章士釗在其門下,故讓杜請章撰一聯。章士釗果然出手不凡,其上聯雲:“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下聯曰:“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遂被各界公認為最佳之聯。

抗日戰爭勝利後,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又一次與章士釗見面。毛主席特意為章士釗幫助解決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旅費的事情再次向其表示感謝,章士釗聽了非常感動。

談判後期,毛主席見到章士釗問他:“關於重慶談判的事,你怎麼看?”章士釗在手上寫了一個“走”字,並小聲說道:“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明確地表示蔣介石對和談並沒有誠意,重慶乃是虎穴之地,不可久留。

解放戰爭後期,章士釗曾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和談代表團成員。建國後,章士釗擔任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館館長等職務。

據養女章含之回憶,章士釗曾對她多次講過,他一輩子從沒有存款,但也從不缺錢。別人給了他錢,又轉手給了比他更為需要的人。

看到章士釗樂善好施,“愛管閒事”,毛主席就動了給他還錢的念頭,實則是變相地接濟這位老先生。

1963年初,毛主席向他的英語教師章含之說:“我還欠了你父親一筆債沒還呢。”並要章含之轉告她父親:“從今年春節開始,要還這筆欠了近50年的債。一年還2000元,10年還完。”

章含之回到家裡把這事說了一遍,章士釗聽了哈哈大笑,說:“確有此事,主席竟還記得。”可是,他們父女並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幾天之後,毛主席果然派秘書送來了2000元 ,並說,主席安排今後每年春節送上2000元。對此,章士釗囑咐章含之說:“告訴主席,不能收此厚贈。當時的銀元是募集來的,自己也拿不出這筆鉅款。”

章含之將父親說的話轉告給毛主席。毛主席笑著說:“你也不懂,我這是用我的稿費給行老(章士釗字行嚴)一點生活補助啊。他給我們共產黨的幫助,哪裡是我能用人民幣償還得了的呢?我要是說明給他補助,他這位老先生的脾氣我知道,是不會收的,所以我說是還債。你告訴他,我毛澤東說的,欠的賬無論如何要還的。這個錢是從稿費中抽的。”

從1963年春節起,毛主席每逢春節初二這天,總是派秘書給章士釗送去2000元,直到1972年送滿兩萬元。

大名士曾與杜月笙互換情人,建國後毛主席連續十年用稿費接濟他

毛澤東與章士釗

毛主席七十壽辰時,設家宴邀章士釗、程潛、葉恭綽、王季範四位湖南老鄉到中南海,並各攜子女一人到席。

1973年春節過後不久,毛主席又認真地向章含之提出:“從今年開始還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應該多少。就這樣還下去,行老只要健在,這個利息是要還下去的。”

然而就在這一年,章士釗向黨中央提出再度前往香港探訪親友,尋找和平統一臺灣的途徑。他的想法得到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支持。為此,周恩來總理還為章士釗此行安排了專機,並且特別為章士釗老人配備了醫生、護士、秘書及警衛。章士釗此次前往香港,名為探親,實則是身負恢復與臺灣聯繫的重任。章士釗先生到香港剛好一個月,因年齡太大,加之氣候不適,便病倒了,於同年7月1日在香港辭世,享年92歲。(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