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人到中年,一定不能犯這種錯誤

杜月笙:人到中年,一定不能犯這種錯誤

杜月笙對人生目標都非常明確,而且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為了達到目標,他可以不惜錢財,不擇手段。

1925年,38歲的杜月笙已經自立門戶,生意興隆,建造杜公館,出門有專職司機和保鏢。這應該算他煙土、賭博兩業的鼎盛期,“青幫第一大亨”的名稱已在上海灘叫得響亮。

但是,杜月笙自己清楚,再怎樣,也依然在黑社會中,為了打進知識階層,黑白通吃,他覺得改頭換面,重新包裝自己!如何自我包裝呢?

首先,為附庸風雅,從著裝風格上改變——將短打裝扮變成長袖服飾,摘掉鑽戒,遮起刺青。之前的張揚和奢侈沒了,多了風雅氣質。

其次,杜月笙開始聽說書,而且專門聽歷史興衰、英雄俠義的故事。這一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後來的言談舉止、行為做派。

第三個改頭換面的策略是健全人事,為杜公館引入文書角色。

具體做法是:在公館設立文書間,聘請秘書,專司翰墨和文案,聘請法文翻譯,幫助他和法國頭腦打交道。

通過以上策略,外在形象改變了,內部組織完善了,再走出去,杜月笙儼然成為一名舉止文雅的紳士。

這一形象的改變,促進杜月笙廣收門徒。以前所收都是打打殺殺的武角色,如今收的是知識界的文角色,新聞界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要麼拜他為師,要麼將他引為知己。

通過這些人,杜月笙得以玩轉上海灘新聞界,成功控制言論渠道。利用這股力量,他還可以幫助某些達官顯貴抹除負面新聞。這種做法,便是他一貫的生意經——存交情。

為了不斷提高身價,除了新聞界人物,學界泰斗也在他的結識計劃中。

杜月笙:人到中年,一定不能犯這種錯誤

一個人運道好的時候,想什麼就來什麼。

正當杜月笙想結識知識界人物而無門時,機會自己送上門來了——國學大師章太炎寫信給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出面,幫他居住在法租界的侄子解決一起房屋糾紛。

杜月笙很快將此事解決,也因此有了登門拜訪章太炎的理由。

杜月笙溫文爾雅、謙恭有禮的做派讓章太炎很有好感,兩人相談甚歡,結下“平生風義兼師友”的友誼。章太炎當時境況不佳,杜月笙每月都會出資接濟。

正是這次會面,讓杜月笙有了自己的大號。章太炎為他取名為“鏞”,號“月笙”。西方之樂謂“鏞”,鏞者功也;東方之樂謂“笙”,笙者生也。

除了新聞界人物、學界泰斗,杜月笙還以賭會友,結識了多位著名律師,包括戲曲界的梅蘭芳,都與他結下深厚情誼。

至此,杜月笙已由之前名副其實的黑社會老大,搖身轉變為名副其實的文雅紳士。

他不喜歡別人喊他杜老闆、杜大帥,只有杜先生才是他對自己得意的定位。當別人喊他杜老闆或者杜大帥時,他會糾正:叫我杜先生!

杜月笙:人到中年,一定不能犯這種錯誤

1926年7月,革命軍北伐,與北洋軍閥展開殊死搏鬥。

剛開始,杜月笙並未輕易站隊,因為在勝敗還沒明朗之前,誰都不能得罪。

1927年,北洋軍閥節節敗退,局勢明朗起來之際,南北軍閥會師上海,將上海灘隔絕為死城。

為了緩和當時局勢,杜月笙使用美人計,成功拖住直魯軍閥中的軍官畢庶澄,直到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並且大獲勝利:解放了租界以外的整個上海市,消滅北洋軍閥三千餘人。

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讓杜月笙他們擔心起來——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力量一旦強大起來,他們這些大亨的好日子也就要到頭了。

上海這種局勢,讓蔣介石蠢蠢欲動,一方面,他想篡奪工人起義的革命成果;另一方面,他擔心自己這麼做了擔不起破壞國共合作的罪名。

這種顧慮讓他想出一計——利用幫會力量,攪亂局面,在混亂中除掉三千多人的工人糾察隊,搗毀共產黨的上海總工會。

杜月笙:人到中年,一定不能犯這種錯誤

於是,他委派手下將士楊虎與陳群二人,前來上海與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這三位上海灘大亨秘密聯繫,表明意圖。考察權衡之下,蔣介石決定重用杜月笙。

從杜月笙的角度而言,山雨欲來,時局動盪,他需要重新選擇靠山。就目前形勢來看,國民黨蔣介石是最佳選擇。

靠山既已選定,杜月笙開始購買槍支軍火,重新啟用小八股黨,欺世盜名地成立“中華共進會”,又推選青幫“通”字輩人物浦金榮擔任共進會會長。

浦金榮不過是名義上的會長,背後真正的操縱者是杜月笙等人,進一步說,其實是國民黨。

一個為了獲取共產黨革命成果,一個為了維護幫會勢力。杜月笙從此成為蔣介石幫兇,此開始了“合作”。

若干年後,當自己被蔣介石視作“夜壺”那樣,棄之不及的時候,杜月笙也許才幡然醒悟,若論功過是否,投靠蔣介石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