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中國人崇拜龍、以龍為圖騰、將自己喻為龍的傳人,民間關於龍的傳說和故事更是數不勝數,千百年來深刻地印記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及華人的心底,並以“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儀徵東部有條源於蜀崗江淮分水嶺、蜿蜒數十公里的一條河流,由北向南一直注入儀揚河(古運河),這條河歷史上有著不少與龍有關的傳說與名字:懷子河、帶子溝、太子港等,如今人們稱其為龍河。

不知何年何時,龍河之畔漸漸形成一座集鎮,清朝時稱為龍河集。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位於龍河街鎮東側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橋(凌三公路),橋上停放的是筆者的專駕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街道(東西向段)

有關儀徵龍河的傳說,筆者認為並歸納為“惡龍”、“龍蛋”和“元龍”三種,具體不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找找。

史載,漢代末年,陳登(字元龍)任廣陵郡太守。陳登注重農耕、興修水利,在其主持下,選擇儀徵白羊山以南低窪處建壩築塘、開河引水、興建大型水利設施,後人為了紀念他,將水塘和水道稱為陳公塘和元龍河。

陳公塘周邊長九十多里,可灌田千餘頃,是揚州、儀徵後山區最大的水塘,它與元龍河一起發揮著防洪、蓄水、灌溉、濟水、航運等綜合作用。陳公塘是揚州五塘中最大的塘,在中國水利歷史上還是比較有名的。如今,陳公塘已湮滅、消失,而元龍河千百年來一直流淌至今。無論歷史上民間是如何稱呼這條河的,如元龍河簡稱龍河,或與各種龍的傳說相呼應稱龍河,還是河流彎曲如龍稱龍河等等,正式標註為龍河還是上世紀九十年的事。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街道(南北向段)

龍河街鎮(集鎮)可以想見必是隨龍河而逐步發展而來,地名也是以河為名的。據有關文章,1932年龍河始置鎮(行政建制);建國初期可能建鄉;1958年,龍河鄉改龍河公社(不確定);1983年,公社改鄉;2000年撤鄉併入新城鎮。筆者這裡要再次聲討百度等搜索引擎,查點資料太難,出來的都是無用的東東,浪費時間和精力。

龍河街鎮位於儀徵東北方向、龍河(流)之西,X202縣道(大新線或儀圩曹線)南北穿鎮而過。筆者2017年5月,騎行龍河時正遇修路,路難行,街道也不成樣子。凌三公路(鄉村道路)凌橋段跨越龍河,東西交匯於X202縣道。雖然緊鄰G40國道,可惜沒有入口,只能望路興嘆。陸路交通一般。儀徵境內水運早已停息,龍河也是一般無二。

X202縣道(大新路)與凌三公路形成T字形,從橋西至X202縣道東西段,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街道,目前主街應是南北道路兩側,並重點向南發展。龍河街道比較普通,不算繁華也不太簡陋。龍河中心衛生院還不錯,居然還是全民編,可能與當年的“神醫”張胖子(張勁松)有關。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老街唯一的馬頭牆

龍河老街南北走向,在X202縣道東側不遠並與之平行。當年龍河集市也曾興旺,尤以木材、陶瓷器、糧食、苗豬為大宗交易,據說還是儀徵全縣六大集鎮之一呢,水路交通可能是最大優勢了。如今老街很難找到早年集市的樣子或痕跡,也沒有店鋪及一絲商業氣息,一個非常普通的街巷。

目前,老街分成兩段,南段為老街巷,北段稱育才巷,筆者在老街走了個全程。老街巷裡有堵馬頭牆(防火牆),由於看不到全貌,嚴重懷疑只剩半堵了,這是筆者看到唯一有點年頭的歷史建築。馬頭牆比較破敗,屋頂的瓦換成了大瓦,好在保留了馬頭牆還算不錯。這棟建築的窗簷也很有特色。這棟建築與馬頭牆的存在,使得老街厚重了一些,可惜的是筆者沒能打聽到,這棟建築以前是幹什麼的。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當年的供銷社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當年公社孵蛋的坑房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老街巷裡的舊房子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老街巷南端巷口

有馬頭牆的房子隔壁是一棟十幾開間的平房,房子很陳舊了,看上去可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築,一溜十幾間的平房在那個年代算是大手筆了,聽當地人說是原供銷社的。孵小雞的炕房保持完好,估計建設時間要比供銷社的房子晚,質量也好吧。老街巷裡還有一些老房子,有的都坍塌了。

老街巷的南頭直抵河邊,這裡可能是老龍河,從衛星圖上看,這條河流或直或彎曲環繞在龍河街鎮的南、西和北三面,並與龍河連通。巷口的河邊有個水埠似的臺階可以用來洗東西或取水,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可以想象這裡會是非常的熱鬧和繁忙。筆者來時,河邊還有人正在洗東西,還有一位在釣魚,非常生活化的農村場景。河邊還停留著2艘舊船,不知是否還能使用。

令人詫異的是巷口竟有一處茅房,散發著異味,幾片石棉瓦圍著,一個蹲位,破爛的彩條布當門簾,這是一座公共廁所?這是筆者在儀徵所走過的鄉鎮老街裡非常少見的一處茅房,還是如此的原始。龍河是沒錢還是沒地來蓋一座象樣點的公廁?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育才巷南巷口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原龍河中心小學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現龍河中心小學

龍河老街北段是育才巷,從南邊巷口往北百十米就是原龍河中心小學。龍河小學創辦於1915年,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龍河人,望子成龍、望子成才,是中國每個家長的期望和夢想,育才巷的名字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其意義不言而喻。其實中國很多地方都會把有學校的地方(街道、路、巷等)命名為“育才”。

百多年前的龍河小學是所現代學校,起初只有初小,1921年建高小,學制6年,成為儀徵當時僅有的三所完小之一。從此可見龍河注重教育是有歷史傳統的,同時反映出龍河當年有著一定的經濟實力。

2014年,在街鎮南邊丁衝安置區南側,大新路以西,龍岔路以北異地新建龍河中心小學。新的小學真的很漂亮,可惜週末大門緊閉也沒看見門衛,筆者無法進入校園一睹丰采。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中心幼兒園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原龍河中學現龍河街道社區居委會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原龍河中學校舍和旗杆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龍河教師公寓

沿著原龍河中心小學北面的小弄堂向東走去,不遠處是龍河中心幼兒園,幼兒園北面是原龍河中學,南面是教師公寓。

看到獨立小院門樓上的“教師公寓”四字,還真的讓筆者有些小激動,雖然各鄉鎮學校或多或少都建有教師宿舍,但能掛出“教師公寓”牌子的似乎只有龍河。一棟3層小樓組成的單元和戶數不會太多,也無法安置所有的老師,但筆者從這四個字中感受到的卻是龍河人的不一樣的尊師重教。

撤鄉並鎮及撤點並校後,龍河中學併入新城中學,原校園門口掛上了新城鎮龍河街道社區居委會的標牌。2棟主教學樓基本閒置,教室門板上還貼著考場的標識和一些校友的留言,有點讓人感慨。校運動場種上了麥子和油菜,有些老教室成了養雞場所。這座校園沒能很好的利用起來是個很大的浪費,筆者覺得完全可以改造成養老院。街鎮生活資源齊全、衛生院也離的不遠,綜合利用起來非常可行。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通過筆者觀察,龍河工業企業不多、實力不強。街鎮東北部和主街道路旁有幾家工廠,估計都是私企了,規模都不大。據相關資料,原龍河鄉上世紀工業產值就不太高,如今似乎也沒什麼大的發展,這也許就是阻礙龍河發展的症疾所在。

筆者在原江蘇省儀徵市精密鑄造廠廠區裡想拍些老廠房、舊設施的圖片,遭到老闆娘的阻止,可能她擔心筆者偷取她家的Know How。解釋一番無果還要筆者刪除圖片,刪圖是不可能,但筆者還是老實的被老闆娘押解“出境”。在筆者走訪儀徵鄉鎮的過程中,這種遭遇雖有但很少,想來也蠻好玩的。

跟隔壁老王聊聊,得知原江蘇省儀徵市精密鑄造廠早先還是很不錯的,其後的發展與社會上公家資產變成私家的戲碼如出一轍。唉,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筆者能夠說的清楚、更不會說了算的。

另外,龍河街鎮房地產開發要比其它鄉鎮差太多,除丁衝安置小區是以聯排別墅規劃建造了成片住宅外,未見成片的居住小區,從衛星地圖上也可以證實。

工業、房地產都跟不上,龍河靠什麼來發展呢?龍河曾經有過輝煌,可改革開放幾十年卻落伍了,值得反思。從上面老闆娘待人接物就可以看出一、二。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儀徵龍河,何時飛龍在天

不知不覺在龍河轉了幾個小時,等想起吃午飯時卻錯過了時間,看到一家叫金龍旅館的進去試試運氣。老闆娘說可以用她自己採、醃的野芥菜下碗雞蛋麵,收15元。筆者感覺有點貴,順口問了句:有肉嗎?結果就成了3個荷包蛋的一碗麵。

老闆人很客氣,吃麵時與其隨便聊了聊,卻意外得知《龍河地域文化 小“龍人”成長課程》的校本教材,他還專門去翻了出來給筆者一閱。

這是由龍河中心小學自編自印給學生用的特殊教材,龍河中心小學是江蘇省特色文化建設學校,學校立足本地龍河的歷史、文化、傳說等地域文化進行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造新一代的“小龍人”。這有點潛龍在淵、潛龍勿用的意思,令筆者拍案叫好。

龍河已流淌了1800多年,相信它還將繼續流淌下去。老話怎麼說的,潛龍在淵,騰必九天。龍河,好運,早日龍飛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