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書中的主角韋小寶,不再是一個偉光正的角色,他不識中文、沒有毅力、愛走捷徑、賄賂貪汙、溜鬚拍馬,卻一路高升,順風順水。書中的武功高手們,已無半分自由不羈之態,身負枷鎖、艱難前行,最終死於非命。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鹿鼎記》裡最偉光正的角色,非陳近南莫屬,武功高強,統帥天地會十數萬兄弟反清復明,江湖上人人敬仰。可現實社會里,不止有江湖,還有朝廷,還有鄭王爺。韋小寶與陳近南在柳州江上相會時,師徒兩人的對話,令我感觸頗深。

“ 韋小寶和他站得近了,看得分明,見他兩鬢斑白,神色憔悴,想是這些年來奔走江湖,大受風霜之苦,不由得心下難過。”

“你放心,我片刻也不停留。小寶,你師傅畢生奔波,為的就是圖謀興復明室,眼見日子一天天過去,百姓對前朝漸漸淡忘,韃子小皇帝施政又很妥善,興復大業越來越渺茫。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我這條命不是自己的了,早已賣給了國姓爺。人生於世,受恩當報。當年國姓爺以國士待我,我須當以國士相報。眼前王爺身邊,人才日漸凋落,我絕不能獨善其身,舍他而去。哎!大業艱難,也不過做到如何便如何罷了。”

陳近南一生為反清事業艱辛奮鬥,直至霜染雙鬢,距離目標卻越來越遙遠。他忠於鄭氏,卻因能力強,功高震主而被猜忌。外無希望,內無信任,責任又無法擺脫,只能苦撐,直至死亡,悲夫!

談起金庸武俠小說中的英雄,最豪氣干雲者非喬峰莫屬。《鹿鼎記》中的“鐵丐”吳六齊,武功不是最高,但其英雄氣與喬峰有幾分相似。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英雄必愛酒,丐幫吳六齊亦如此。他酒後闖禍,誤傷本幫長老,被革除出幫。英雄落魄之際,吳六齊受查伊璜盛情款待,贊為海內奇男子。之後,吳六齊為清廷征戰,官至廣東總督,又受丐幫長老斥罵,幡然悔悟,加入天地會,反清復明。

吳六齊敬重英雄。韋小寶一行逃離平西王勢力範圍,抵達廣西,他絲毫不以廣東總督、天地會二把手身份為意,親赴廣西與其相會。他遇“百勝刀王”胡逸之,邀其共飲,自曝其天地會香主身份,坦蕩交友。他敬重雙兒以身護主,與其結為兄妹,抬高其身份,使之與韋小寶匹配。

吳六齊胸有熱血,不畏生死。聽到韋小寶掌握了吳三桂要造反的真憑實據,他心中大喜,準備和吳三桂大幹一場。談起馮錫範的卑劣行徑,他就破口大罵,定要跟他好好打上一架。他不識水性,卻吩咐船家在狂風驟雨中把小船駛向江心,去驚濤駭浪中飲酒敘事。

“天下的事情,越是可怕,我越是要碰它一碰。最多是大浪打翻船,大家都做柳江中的水鬼,那也沒什麼大不了。何況馬大哥外號‘西江神蛟’,水上功夫何等了得?馬大哥,咱們話說在前,待會若是翻船,你得先救韋兄弟,第二個再來救我。”

吳六齊是一位古典英雄,鄙視重色輕友者,尊崇義薄雲天者,對武林高手惺惺相惜,視權勢財富如糞土,生死若浮雲。而這樣的一位英雄,未能堂堂正正與吳三桂一戰,卻被“神拳無敵”歸辛樹一家誤殺,身首異處,悲夫!

阿九,九難!

20年前,你風華正茂,光彩照人;20年後,你武功絕頂,身入空門。

國破家滅、利劍斷臂、愛人遠離,你如何能以纖弱之軀承受這種種苦難並立足於亂世?天可憐見,你幸遇名師,武功大進,又逢奇遇,修為更至化境,皇宮高牆,任你來去。

你身得自由,心卻為仇恨所縛。再次入世,你刺殺康熙失敗,旅途中又險為番僧所侮,利用阿珂報復吳三桂也未成功。無奈你生性純良,不通計謀,這世間事,又豈是單憑絕世武功而完成的呢?

離開雲南,你選擇隱去。我知你無法摒棄前塵煩憂,我祝願你能找到心之所向,或武藝絕學,或寄情山水,或繪畫丹青,或禪理佛學......

渴望“仙福永享,壽與天齊”的神龍教主洪安通,在教內實行威權統治,保持高壓狀態,阿臾拍馬者得勢,老成持重者被迫害。至終,神龍教遭遇大難,教眾離心離德,洪安通受教內高手圍攻,兩敗俱亡,再也無法壽與天齊了。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洪安通作為《鹿鼎記》頭號反派,德行有虧,得此結局,卻也不冤。然而,洪教主在雅克薩城高裡津總督府的處處忍讓,卻給武俠敲響了喪鐘。

“他見羅剎總督以短銃指著自己,雖然西洋火器厲害,但以他武功,也自不懼,只是正當圖謀大事之際,要與羅剎國結盟聯手,不能因一時之忿而得罪了總督,當下慢慢退到門邊,並不反抗。”

以洪安通的武學修為,本可遨遊天地不受拘束。權謀之術,非其所長,可他偏要積極入世,在權謀傾軋中盤桓。金庸武俠中的其他大反派,歐陽鋒、東方不敗等,又何曾有過這樣的窩囊?

“一劍無血”馮錫範,武功亦是極高,在鄭王爺府中謀得差事,保護二公子。他行事卑劣,在柳州賭場內,乘隙制服幾大高手。之後對雙兒下手,一擊不中,因自重身份,不再追擊,倒也頗有高手風範。

“馮錫範於自己武功向來十分自負,聽眾人如此恥笑,不禁氣得發抖,此時若再換劍又攻那驍騎營軍士,要傷他自是易如反掌,但於自己身分可太也不稱。”

一代崑崙高手,其死法卻頗諷刺。馮錫範沉迷富貴鄉,貪戀爵位,無任何反抗地被幾名侍衛坑害,做了茅十八的替死鬼。武俠世界裡,武藝是自保的不二選擇,現實社會中,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鹿鼎記》是一本寫實小說,在這裡,武功只是一件工具,權勢、財富才是目的。相比於武功這一苦徑,陰謀詭計、察言觀色、溜鬚拍馬、不擇手段更易生存於現實,也更易達成目標,數十年之苦功,不及人前一句馬屁。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武俠世界裡,武功有正邪之分,人品有高下之別,武功高,人品好,方可受人敬仰。現實社會中,武功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之一,叢林法則、靈活機變方能生存,勝者王侯敗者賊。韋小寶的法寶石灰粉,為江湖人所唾棄,而殘殺無數仁人義士的鰲拜卻死於此。武功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這就是現實。

讀《鹿鼎記》,武林高手並非死於堂堂正正的決鬥,他們或死於背叛,或死於陰謀。刀能殺人,計謀亦可殺人。

武俠夢碎,英雄末路,現實已來

現實中的江湖,三言兩語咋道得盡金庸筆下的無奈-《鹿鼎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