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TOP120丨港口圈


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TOP120丨港口圈


自2016年全球經濟復甦,全球集裝箱吞吐量增速穩步上升,但2018年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貨幣政策等各方因素影響,全球集裝箱吞吐量增速增速變緩。下面是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前120名。


2018年度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TOP120丨港口圈

在120強中,中國內地有26家港口登榜,加上排名第七的香港以及臺灣的高雄、臺中、臺北、基隆四個港口,共31家港口。

全球十大集裝箱中國佔七,上海港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120各港口,前十大港口中,中國有七個,分別是:以4200萬標箱,4.4%的增速,繼續穩居世界第一的上海港;以2635萬標箱,增速7.1%位居第三的寧波舟山港;珠三角地區兩大強港深圳港、廣州港分別居於第四、第五的位置;中國香港集裝箱吞吐量跌破2000萬,成為第七名;緊隨它後面的第八名是完成吞吐量1932萬標箱的青島港,天津港以1601萬標箱位列第十。

其他中國港口排名情況,廈門港(第15名)、大連港(第17名)、營口港(第24名)、蘇州港(第25名)、連雲雲港(第35名)、日照港(第41名)、佛山港(第42名)、東莞港(第46名)、福州港(第51名)、南京港(第53名)、煙臺港(第60名)、唐山港(第61名)、北部灣港(第67名)、泉州港(第75名)、珠海港(第82名)、海口港(第92名)、嘉興港(第97名)、錦州港(第104名)、武漢港(第108名)、中山港(第115名)。中國臺灣地區,高雄港(第16名)、臺中(第96名)、臺北(第102名)、基隆(第113名)。

2018年,全球集裝箱增長量普遍放緩,但也有港口逆勢增長,全球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港保持8.7%增速。2018年集裝箱增長率最高的是哥倫比亞的布埃納文圖拉港,年增長達到48.8%;排名83位的阿卜拉杜國王港,增速高達35.29%。而我國排名41位的日照港,去年增長率為24.2%,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年增長率更高,為26.3%,閃耀全國港口。

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總體來說呈增長態勢,但也有不少港口為負增長。巴拿馬的巴爾博亞港-29.3%,伊朗阿巴斯港-22.4%,豪爾法坎港-13.8%,德國漢堡港‐1.0%,中國港口中,除了香港出現‐5.7%的負增長。

拉美地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7.7%。地區前十大港口分別為巴拿馬科隆港、巴西桑托斯港、墨西哥曼薩尼約港、哥倫比亞卡塔赫納港、巴拿馬太平洋巴拿馬港、秘魯卡亞俄港、厄瓜多爾瓜亞基爾港、牙買加金斯敦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和智利聖安東尼奧港。其中,瓜亞基爾港集裝箱吞吐量206.4萬標準箱(TEU),同比增長10.3%,成為拉美地區第七大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