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便捷幫老闆解決管理混亂,無序,散漫的管理BPM方案來幫忙

企業中流程無所不在,傳統的管理系統如ERP、CRM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用來處理流程的。那麼BPM(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和這些管理系統的區別是什麼?

淺釋BPM

ERP只是一種特定的應用,而BPM則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可以實現端到端的業務流程管理,並搭建流程驅動的應用。

企業的流程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通用的、業務邏輯性很強的流程,例如財務流程,庫存管理流程,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這些流程可以做成固定的應用。第二種是企業獨特的,並且邏輯性也很強的流程,例如訂單流程,每個公司都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行業特性制定不同的流程,而這就非常適合用BPM; 第三種就是臨時或自由流程,沒有很強的業務邏輯。

首先,ERP、CRM這些管理系統固化了一些流程和管理方法,但如果需要改動流程的話就通常比較困難。而BPM天生就是為了流程變動而設計的,它可以在系統內輕鬆地改變流程,而不需要重新的編碼。此外BPM工具本身也提供了優化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站在業務的角度來不斷的優化流程,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傳統管理系統是以功能為中心的,面向業務的需求。而BPM則是以流程為中心,從管控角度來看待企業運營。傳統應用程序提供各種功能的接口和界面,使用者需要進入相應的模塊,選擇相應的操作,從而執行任務。而BPM則是流程驅動型的,它會驅動人或者系統來執行任務,並推動他們參與完整的流程。在流程跳轉到某一個人時,BPM系統會把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截止日期推送到個人桌面,同時會顯示整個流程當前的運轉狀況,已經有哪些環節得到了處理,處理結果如何,還有哪些環節正在等待處理等等。同時,如果在截止日期內這個任務沒有得到處理,BPM會啟動異常處理機制,自動完成或者跳轉到另一個異常處理流程上。

怎麼便捷幫老闆解決管理混亂,無序,散漫的管理BPM方案來幫忙


對管理者來說,BPM可以幫助他們監控當前的流程執行狀況,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完成了什麼樣的任務,出現問題的環節在什麼地方,從而幫助他們管理工作進度,同時能夠明白哪些地方可以進行改進,實現流程的不斷優化。

明白了BPM和傳統管理系統的區別所在,就知道了最適合BPM的場景。當工作必須由多人或者應用程序處理時,最適合應用BPM來處理流程。BPM能提升現有的應用程序,驅動它們執行工作,或者傳送數據到應用程序中,使應用程序成為流程的一部分。而如果只有一個人執行工作,或者沒有特定的時間排序和期限,就不一定適用BPM。

BPM強調端到端的流程,其中包括幾個重要參與元素:流程、信息、人、應用。

有些流程需要跨越不同的價值鏈單元,例如不同的部門或者供應鏈上不同的夥伴,這就需要打通不同的應用系統,實現這些系統之間功能和數據的連通,就需要BPM來完成。

另外,BPM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流程中引入了人的因素,並把人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BPM與EAI最重要的區別就是,BPM更強調人的協作,包括人與人的交流,以及系統和人之間的交流。

怎麼便捷幫老闆解決管理混亂,無序,散漫的管理BPM方案來幫忙


揭秘BPM

要揭示BPM的實質,我們不得不談到工作流。很多人認為業務流程管理(BPM)是“工作流的深化”。於是,常常有人將工作流與BPM混淆,也有不少人採用工作流技術來定義BPM終端。現在,許多研究人員和從業者開始意識到,BPM的定義應該更為嚴謹而不僅僅是“工作流”的提升。BPM在大多數情況下,包含了工作流管理(WFM)。而今,BPM被大家定義為:支持業務流程的設計、實施、控制、分析、優化的軟件和技術,融合人、組織、應用、文件和其他信息的綜合性管理平臺。

對比了工作流管理(WMF)和業務流程管理(BPM)的生命週期,描述了各種階段業務所支持的過程。傳統的工作流系統重點是在BPM生命週期的上半部分。很少有虛擬執行和診斷階段,在設計階段的支持也是有限的。它們僅僅提供一個流程編輯器,簡單的流程分析或運維模塊。此外,傳統的工作流系統往往只是通過日誌數據和任務執行的情況來進行簡單的診斷,而非提供專業的診斷工具來執行。

怎麼便捷幫老闆解決管理混亂,無序,散漫的管理BPM方案來幫忙


目前,Gartner預計BPM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同時指出業務流程分析(BPA)是其崛起的一個關鍵方面。業務活動監控(BAM)是BPA中一個重要的新興領域。BAM工具通過圖形化的方式顯示流程中的重要信息(例如,時間、瓶頸,利用情況等),能有助於流程的改善以及提高管理者監控、決策的效率。BAM也包括對流程大數據的挖掘,即從日誌提取過程模型。BPM的診斷階段擴展了傳統的工作流方法, 並允許新的方式來支持業務流程。它包括流程分析的方法、技術和工具,以及支持設計、制定、管理、監控和分析整個業務流程。這是從流程的深度來看,劃分BPM與工作流的最大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