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已被直接發現,愛因斯坦能得諾貝爾獎嗎?

周聞天下直通車


首先,愛因斯坦其實已經拿過了諾貝爾獎,沒拿到諾獎的是霍金,並不是說霍金不配,而是霍金的理論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也沒有那麼高端的設備去驗證它是否準確,所以霍金沒有拿到諾獎。

至於愛因斯坦,其實愛因斯坦在1921年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獲獎是因為光電效應,並不是相對論。

其實,以愛因斯坦的成就來說,如果諾獎是屬於那種有多少成就就拿多少次獎的話,那愛因斯坦在有生之年至少要拿4-6個,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布朗運動,光量子假說,光電效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但是我們發現愛因斯坦並沒有拿到這麼多,這是因為諾獎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同一類獎頒給同一個人一次。舉個栗子,居里夫人的物理學獎是1/4,而化學獎是1,所以她其實沒有違反這個規則。

縱觀整個諾獎歷史,打破規則的人只有1,2個。

諾獎之所以不給愛因斯坦再頒獎其實也來自於這裡,如果再頒獎給他,他物理是拿到1了,也不可能給化學獎,像愛因斯坦那些成就幾乎都是憑藉一人之力,那肯定還得給1,那給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又不能不給,那就得一直給。這不是諾獎委員會想看到的。

所以只給了愛因斯坦一個。所以,即使愛因斯坦現在還活著,黑洞的獎也不會給他。給了他,引力波要不要給?這兩都給了那廣義相對論要不要給?廣義相對論給了狹義相對論要不要?又陷入死循環。


鍾銘聊科學


不能。雖然黑洞的陰影已經被直接觀測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作出的預言,但這並不能讓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只有健在的人才能獲得諾貝爾獎,而愛因斯坦早在1955年已經過世。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黑洞是從愛因斯坦的理論中推導出來,但得出這個結論的並非是愛因斯坦本人,而是另一位天文學家——史瓦西。在1915年,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後不久,史瓦西首先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得到第一個精確解,由此預言了能夠束縛住光的天體的存在。半個世紀後,惠勒把這種絕對黑暗的天體稱之為黑洞,這個名稱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如果史瓦西在世,他也是有資格拿到諾貝爾獎。但遺憾的是,在1916年,史瓦西在提出黑洞概念之後幾個月,因病醫治無效而去世。

按照慣例,在直接發現黑洞的研究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們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就像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樣,為直接探測引力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物理學家最終摘得桂冠。引力波也是廣義相對論的重要預言,這是愛因斯坦本人推導出來的。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先後有過10次提名,但愛因斯坦在生前始終沒能因為廣義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已經有兩大證據——水星近日點進動和星光偏轉,可以支持廣義相對論,但直到愛因斯坦去世之後數年,另一個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預言——引力紅移才被實驗證實。此後,更有一系列的高精度實驗可以進一步證實廣義相對論。

另外,之所以愛因斯坦沒能因為廣義相對論而獲諾貝爾獎,還與當時愛因斯坦所處的時代有關。但考慮到愛因斯坦在當時的影響力,諾貝爾委員會最終以“光電效應”的名義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獎。


火星一號



本次拍攝到的黑洞在宇宙尺度上又一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也讓愛因斯坦這位一個多世紀前的物理學家再次被人們所“膜拜”,然而膜拜歸膜拜,諾貝爾獎卻從來不授予已故之人,因此愛因斯坦並不能因為這次的黑洞照片而再獲諾獎。

其實愛因斯坦本人是非常不願意相信黑洞存在的,1939年還專門發了論文闡述了自己認為黑洞不存在的理由。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黑洞最早是由德國人卡爾.史瓦西從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中解出來的,但史瓦西黑洞只是眾多黑洞類型的一種而已,除史瓦西黑洞外還有克爾黑洞以及克爾—紐曼黑洞。



愛因斯坦一生中至少有三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分別是光電效應,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這其中只有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兩個相對論則受限於當時的條件而無法證明,因此並沒有獲得諾獎。

除了本次的黑洞照片外,2016年探測到的引力波也早在一百年前就被愛因斯坦預測了,假如愛因斯坦活到現在的話,他至少還能再獲得兩個諾貝爾獎。


已經去世的霍金生前也是研究黑洞的專家,但他提出的霍金輻射很難在M87這種超大質量黑洞上看出來,因此就算霍金在世的話也同樣無法獲得諾貝爾獎。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不能,這次黑洞照片的拍攝,是直接證明黑洞存在最有力的證據了,更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短時空環境下仍然正確的證明。

但是,愛因斯坦並不能由此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愛因斯坦已經不在了,而這和諾貝爾獎不頒發給去世的人規定是衝突的。

準確的說,這個規定是後來才用上的。

193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和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曾頒發給已去世的人。1974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實際上,愛因斯坦獲得過的唯一一次諾貝爾獎也不是因為他的相對論而頒給的,而是小小的“光電效應”現象的成功解釋。


對於愛因斯坦而言,如果真的“論貢獻行賞”,諾貝爾獎在愛因斯坦在世的時候頒給他幾次都不為過,畢竟那時候已經有好幾個幾百年困擾經典力學的自然現象在相對論的框架下得到了一一解釋,並且相對論還成功預言了很多可能存在的事實。

比如水星進動問題,太陽附近的光線會彎曲……還有黑洞的預言等等,相比於他發現解釋的“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其他的貢獻更值得獲得諾貝爾獎,但事實上愛因斯坦確實沒有因為相對論得到過諾貝爾獎。


除了諾貝爾獎方面的規定,另一個很大的原因應該是相對論在那時候的科學界仍然很抽象,難於理解,並且是一個很新的理論,並沒有轉化為應用技術服務人類。

科學界沒多少人理解,就沒有人提名,諾貝爾獎是不存在自薦的,所以諾貝爾獎委員會也不敢隨便頒發。另外,在諾貝爾獎的頒發規則裡,還有一個潛在的傾向,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理論轉化成技術”,那時候的相對論大多確實停留在理論上,但這個在今天卻很不一樣。


大家都覺得相對論距離我們很遙遠,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相對論轉化成的技術帶來的服務,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每天用的定位,無論是GPS,還是北斗。

借用行內對偉大貢獻者的一種評價:愛因斯坦不是因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光榮,相反是愛因斯坦給了諾貝爾獎光榮。


擋不住的熵增


很可惜,愛因斯坦不能拿這個獎。1783年,首先提出黑洞假說的是英國科學家約翰·米歇爾,他猜測有一個逃逸速度等於光速的天體,連光也無法逃離,於是人們看不見它,當時稱其為“黑星”。可是當時的科學家都忽略了它。那時愛因斯坦還沒出生。一個半世紀後史瓦西得到了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解,再次提出了魔球說,又一次發現了米歇爾的黑洞。

而愛因斯坦對這個假說很反感,一直不認為會有這麼離奇的天體,連光都不能逃出,這不符合他的方程式。後來還寫過一篇文章,否定黑洞假說。對此愛因斯坦一直很糾結。

所以,如果發現黑洞要頒獎的話,也應該頒給米歇爾和史瓦西。


思想有益


眾所周知的一點是,諾貝爾獎只授予在世的人,即是說,已經離世的人,無論他的理論研究有多重要,貢獻有多大,這都是被硬性規定無法獲獎的。

實際上,黑洞的發現者是一名叫史瓦西的天文學家,而他對黑洞的發現是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推導出來的,因此,愛因斯坦只能說是黑洞的間接發現者。雖然只是間接發現的,但黑洞的確實存在確是更加地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方程式的正確性。

其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廣泛地認同了,如果說僅是因為黑洞天體的存在而再次證明的了他的正確性而獲獎,那麼只要一個理論能足夠的正確,在未來它還會有很多很多的事件可以證明得了它的正確性,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循環多次的獲獎呢?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民科小才女


這種水平能當小編?愛因基坦本就是得了諾貝爾獎,而他一生最大錯誤就是接受諾貝爾物理獎,反而貶低了自己,因為他的成就遠遠超越諾貝爾。



o還未走過這裡


諾貝爾獎佩得上愛因斯坦?


李滿信


像這種科學巨匠需要諾貝爾獎來獎勵嗎


小咕咚喝水不咕咚


愛因斯坦這個名字比諾貝爾獎名氣還大,比它榮譽還高。愛因斯坦不需要用諾貝爾來增加榮譽名氣,反而諾貝爾需要愛因斯坦來擴大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