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歸雁”群體成為群眾致富“領頭雁”

河南省南召縣太山廟鄉馮莊村大學生趙昭和張華辭去省會鄭州的工作,夫妻返鄉創業興建大型現代化養殖場--南陽市雅民農牧有限公司,一年出欄1500頭優質肉牛。2013年,她們從周邊鄉鎮流轉1200畝地,400畝種核桃,400畝種玉米、小麥,400畝種花生。她們又利用牛糞、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和稻草等原料,依託南陽市農科院全程技術指導,建立雙孢菇種植基地,種植出來的雙孢菇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圍繞“牛”產業拉出了“金鍊條”,趙昭幫扶並帶動周邊200戶貧困群眾致富增收。

河南南召:“归雁”群体成为群众致富“领头雁”

南召縣“歸雁”工程實施以來,已經有一大批像趙昭一樣的返鄉創業能人回到家鄉,形成“雁陣效應”,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創業正由“孔雀東南飛”,逆轉為“春暖雁歸來”,人才迴流現象推動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返鄉創業者不僅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更成為脫貧攻堅的一支“生力軍”,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型職業農民”。

近年來,南召縣先後在北京、上海、十堰、深圳、蘭州、大連、廣州等地成立了異地商會和外建黨組織,利用商會所在地的地緣優勢和會員聯繫廣泛的人脈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勞務輸出、經貿交流活動,使其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臺、迴歸創業的陣地。該縣每年在南召籍在外人員相對集中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項目推介會、鄉情懇談會等活動,開展“在外創業人士家鄉行”活動,組織在外遊子參觀家鄉的發展變化,增強遊子迴歸創業的意願,感召了一大批成功人士走上回歸創業之路。

河南南召:“归雁”群体成为群众致富“领头雁”

南召縣返鄉下鄉創業正在實現由“勞務輸出一人,脫貧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回鄉創業,造福一方群眾”的創業效益轉變,“歸雁”群體以及帶來的“歸雁經濟”效應,“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返鄉經濟在興起。南陽市“十大返鄉創業之星”---魏家安2013年回到南召縣崔莊鄉王莊村創辦南召縣鑫林源農綜開發公司,大規模流轉群眾荒坡地,培育發展30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幫帶周邊3個行政村、32戶貧困戶,這些貧困村民到中藥材種植基地參與種植管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人均務工年收入2萬多元。

河南南召:“归雁”群体成为群众致富“领头雁”

為讓企業家迴歸、大學生迴流、農民工回鄉,南召縣在財政、場地、稅費、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設立迴歸反哺愛心獎、創業獎、特別貢獻獎,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激勵優秀人才迴流。還注重發揮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作用,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下鄉創業開闢綠色通道,提供註冊登記、政策諮詢、創業指導、社保關係接續等“一站式”服務,定期公佈最新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指南等信息,組織創業指導培訓,幫助迴歸創業人員選準投資方向、投資項目,提高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近年來,共舉辦各類創業培訓班200多期,培訓1萬多人次。

返鄉創業者觀念新、腦子活、點子多,2012年,在成都、西安發展的雲陽鎮山頭村王曉,在家鄉親情的感召下,辭去企業高管的職務,回鄉創辦了南召錦天園林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了全縣規模最大的“南召玉蘭生態觀光園”。他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旅遊扶貧,輻射帶動縣內2萬多戶群眾發展花卉苗木10萬畝,直接幫扶帶動600多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廖濤、常德娟,記者李向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