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臨床試驗84天,腫瘤縮小5釐米

本文來源:中國腫瘤時訊 ID:oncology_doconline

微信公眾號後臺回覆:“入群”,進入中國腫瘤時訊粉絲群,還有福利紅包~


“今年71歲的葛阿姨已經與卵巢癌抗爭了近7個年頭。”

曾經家住遼寧大連瓦房店農村的她,像中國很多同齡老人一樣,怕給兒女添麻煩,也怕花錢,不舒服了總是先忍一忍。

直到2012年的那個冬天,實在忍受不了肚子巨痛的葛阿姨不得已聯繫了在外工作的孩子。當小兒子帶她到當地醫院就醫後,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葛阿姨患上了卵巢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

主治醫生本想通過手術的方式救治葛阿姨,可是,就在開刀後,醫生不得不放棄了手術,因為葛阿姨的癌症已經處於晚期,病灶已無法清除,如果強行手術,葛阿姨在手術期間將有生命危險,手術已變得無能為力。

小兒子清晰記得,那時候,嚴重的腹水甚至讓葛阿姨無法低頭,癌症帶來的痛苦,讓2007年就已失去老伴(老伴患的是食管癌)的葛阿姨感覺天都塌了。好在兒女很孝順,即便醫生都覺得沒有好辦法,基本已經放棄治療的情況下,孩子們也並沒有放棄,從此葛阿姨開始了化療的艱辛歷程。

經過一系列化療後,奇蹟彷彿出現了,當時的化療效果非常好,完全超出了醫生和兒女的預期,葛阿姨的病灶居然消失了。

參加臨床試驗84天,腫瘤縮小5釐米

癌症捲土重來

對癌症並不瞭解的葛阿姨以為自己已經痊癒了,在外忙碌的兒女也以為消失的病灶不會再出現。就這樣,葛阿姨在農村老家一個人又生活了四年。

然而時間到了2017年初,卵巢癌捲土重來。葛阿姨和小兒子清楚地記得,那是2017年的正月十二,依然是肚子痛讓葛阿姨寢食難安、痛不欲生。

小兒子將葛阿姨從農村接到大連生活,並在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下稱“大連五院”)再次進行了6個療程的化療治療,可是這一次,化療不再有他們期待的好效果,葛阿姨的腫瘤在一天天變大,甚至大到用手都能摸到,並感覺它在長大。在隨後的檢查中,CT結果讓小兒子簡直難以置信,腫瘤的直徑竟然有17釐米。

巨大的腫瘤,對葛阿姨的內臟造成了嚴重的壓迫,除了難以忍受的癌痛,葛阿姨出現進食困難、排尿排便困難等情況,人也一天比一天虛弱。

參加臨床試驗84天,腫瘤縮小5釐米

絕望之際入組臨床試驗

因為母親一生清苦,又經歷了太多的社會變革和家庭變故,來到大連治療後,雖然化療效果不理想,但是小兒子仍然不忍心放棄母親,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母親,也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出現,小兒子一直與大連五院的主治醫生保持著密切的溝通。

就在一家人擔心葛阿姨的身體連化療都承受不了的絕望之際,一直給葛阿姨治療的醫生向他們推薦了一個國產PARP抑制劑的臨床試驗。一家人都是第一次接觸臨床試驗,小兒子也有過猶豫,但不忍放棄母親的心,促使他通過網絡等途徑瞭解臨床試驗和這款藥,他了解到這種藥物屬於國際前沿水平而且經過多年研發,目前在國外已上市,使用一年的費用大概要30萬人民幣。

主治醫生的推薦、國外已上市的藥品、母親的身體狀況,加之經濟上的因素,小兒子決定讓母親嘗試這種新的治療方法。

葛阿姨記得特別清楚:就在2018年12月11日這天,她符合入組條件,開始參與這項臨床試驗。而在開始用藥的第一個週期,葛阿姨的肚子就不疼了,“

就像以前沒生病(確診卵巢癌)的時候一樣”。

用藥四個週期後,葛阿姨的腫瘤直徑已經縮小到12釐米,病灶變小了,飲食也正常了,並沒有出現過噁心、嘔吐、腹瀉等概率性不良反應,除了感覺容易疲勞外,葛阿姨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

多年來一直和母親 “並肩鬥癌”的範先生如今也有心情開玩笑了:當初老家的醫生都覺得我母親沒希望了,最近我們回去檢查,醫生和護士看到我母親去醫院,眼神裡都帶著驚訝,老太太又(還)來(活)了(著)啊!

參加臨床試驗84天,腫瘤縮小5釐米


醫學大咖眼中的臨床試驗

然而,生活中,並非所有病人都像葛阿姨和她小兒子這樣,在猶豫後選擇、在選擇後堅持、在堅持後獲益,因為對臨床試驗的認知和理解有限,或許很多人正在與新的治療方法擦肩而過。

關於抗腫瘤新藥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曾做過專業的解讀。

沈琳教授表示,一般來講越早期的臨床試驗,比如I期的臨床試驗,它對於病人的要求會更高。要求受試者的身體狀況,要跟正常人幾乎無差別幾乎沒有,也就是機體的各臟器的功能都是非常好的,以保證在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受試者能夠抵禦不良反應,並從這些不良反應中恢復正常,甚至不影響以後的治療,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II、III期臨床試驗時,前面已經有一些病友提供了非常好的證據了,而且從I期受試者身上,醫生已經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就可以更安全、更有保障地讓患者參加臨床試驗,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患者可以從種獲益的。

沈琳教授認為,特別是現在已經入精準醫療時代,所謂的精準醫療就是在臨床試驗以前,很多藥物已經找到了固定的靶點。以間質瘤為例,我們知道c-kit基因突變的人群可以從伊馬替尼中獲益,這時我們再找到這樣的人群參與臨床試驗,有效率就特別高,而且能夠持續很長時間。所以,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基於固定的靶點精選人群,實際上對參與臨床試驗患者的獲益相對來說是更有保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