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那年,我也差点结婚,因为我的同学结婚了

很多优秀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家长的认知高度。

忆自己读书时代,身边这样的优秀孩子很多。我自己也几近因为大人的认知问题而荒废学业。今天说几则事例,说明大人认知高度的重要性。

说15岁结婚,确实有点荒诞,但这是事实。而我自己也差点掉进这个传统农民习惯思维上的陷阱。我的同班同学中,有两人是初中没有毕业就结婚的。一个叫小顺子,一个叫七戈子(就是在那篇校园霸凌中提到的拳头如“雨点”的同学 )。

目前这两人一个在北京跟着舅子卖酒,一个在我长大的镇子上卖杂货。

先说我自己的经历。

既然是自述,所以细节会多一点儿,有趣些。

因为家境不好,二姐早早就帮我物色好了结婚对象—— 一位二姐邻家的六年级女孩。那时候,我正读初二。

因为动手能力比较强,那位小女孩喜欢隔三差五跑到二姐家,看我摆弄一些小手工。二姐看出女孩的心思,趁热打铁,给小女孩买了一支钢笔作为礼物,并和女孩家长说定——等我初中毕业就结婚,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我也觉得小女孩很可爱,也懵懵懂懂地接受了。

大哥来到二姐家,二姐兴奋地告诉大哥这个好消息——希望得到大哥的称赞与支持。没想到的是,引来的却是大哥的暴跳如雷。我当时在院子里,听到哥哥、姐姐争吵的部分对话。

大哥—— 你胡闹什么?! 他才读初中,我还指望他读大学的!

二姐—— 怎么可能?! 全村这么多年就出了一个大学生,还在我们家。凭什么大学生都出咱家?!咱家经济条件不好,哪家的闺女愿意嫁咱家?这个家庭不错,孩子也机灵,应该趁早给老三定下来。(大哥那时候正在读大学)

其他的对话我没有听清楚。总之,争论是很久。

最后,二姐说——不管了。娶不上媳妇,不要埋怨她。

我到田间井里提水,那个小女孩跟我到了井边。

小女孩—— 你长大后,还会不会喜欢我?

我回答—— 不知道。大哥说我以后要去读大学的。

小女孩生气得跑开了。

再次见面是五年后,我被大学录取之后的某一天。二姐告诉她我考上大学了,小女孩来到二姐家。嬉笑调侃地说了一句—— 怎么样呀? 大学生。

我难为情地支支吾吾,好像啥都没有说出来。

故事结束。

我发誓——这个故事自始至终,我连女孩的手都没有碰过。哈哈

据二姐说,那个女孩后来跟着一个小痞子跑了,日子过得不好。后来在县城开了一家烧饼店。

二姐外,整个家庭对读书都很重视。

我父母最有名的口头禅是—— 只要孩子行,砸锅卖铁供他们读书。这个村子里有这种想法的农民也只有我的父母。他们认为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大哥对我说话、给我写信,内容多是帮我想象未来——枣中是哥哥的母校,将来也是你的母校。

事实上,大哥说上面话的时候,我正在普通初中读书。因为过于顽劣,已经被学校赶回家3次了(我做的那些令老师无法容忍的坏事,有空再说——不是现在的孩子们可以想象的,远比安徽太和的小朋友严重得多)。这所初中100多学生,每年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3-5人。

等我考上重点高中后,大哥又不停地说——将来你读大学后,你会发现即使一片树叶,里面也有很多学问。(哥哥学的是林业)

大哥给我的一个最有趣、搞笑的要读大学的理由是——

城市里的厕所是冲水的! 一点臭味儿都没有。不像我们农村,要蹲茅坑。

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我从来没有设想过假如考不上大学会如何。似乎,读大学是一件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高考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压力,在我心里就像一场升班考试。

15岁那年,我也差点结婚,因为我的同学结婚了


本来下面写了几句我的那些顽劣往事。似乎与今天的题目无关,暂时拿下。这几天清明回老家,和同学聚会。大家又提起我那时候的故事(每次有我参与的聚会,大家都会重提那些事情),他们说——这些稀奇古怪的坏点子,你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几天回老家,跟着二哥料理养猪场、浇地、捣鼓香椿树,累脱了,浑身酸疼。感觉整个人不在状态,上面的文字写得也很凌乱。

暂时写这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