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妙語"建言中國經濟:要人人可創新、處處有創新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2日電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機遇與挑戰共同擺在了企業面前。12日,在中新經緯、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新聞社上海分社主辦的上市公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以妙語說道,“創新”說到根本上,就是“人人都可創新、處處都有創新”。如果真正能夠做到的話,創新才能夠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姚景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

從基本面來看,姚景源首先肯定了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巨大貢獻。他指出,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所以才能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實現小康。他認為,現在到了“決勝全面小康”階段,中國經濟要由過去的那種“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個轉變事關歷史全局、事關所有重大戰略決策。”

他稱,中國經濟在長時間高速增長的過程當中,積累了諸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而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到今天日益凸顯。“如果不從根本上使它能夠得以解決的話,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會加劇。”

姚景源認為,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三個“大量投入”:大量的資本投入、大量的資源投入和大量的勞動力投入。進一步來看,過於追求速度,依賴大量資本投入支撐“高速度”,導致了產能過剩問題;過度依靠大量資源投入,走高能耗、高物耗的路子,跟隨而來的是高汙染;最後,大量勞動力投入,不得不面臨的是“人口紅利”的消失。

落實到企業身上是什麼問題呢?姚景源認為,高速增長帶來的就是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漲。務必要看到,過去用低價格打天下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需要轉型升級,轉到“高質量增長”上來。

如何實現高質量增長?姚景源直言,“從根本上講,就是靠創新。”他說,很多人提到創新就是“技術創新”,雖然這確實是創新的一個重要領域,但不單單是技術創新,技術人員、工程師、科學家的事,創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以及思想內在的創新。其實說到根本上,就是人人都可創新、處處都有創新。

“如果真正能夠做到‘人人都可以創新、處處都有創新’,創新才能夠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姚景源如是說道。(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