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曹雪芹魂牽夢繞的地方,外國使節到此都得下船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地處京郊的石橋,歷經五百年風雨不倒,甚至引得皇帝特意賜名。而因橋興起的小鎮,也是藏龍臥虎之地。外國使節當年為何到此就要下馬?又為何讓曹雪芹魂牽夢繞?小小的通運橋,連通著的張家灣古鎮,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千里運河,這裡是北“龍頭”

北京是一個乾燥缺水的城市,不要說水路運輸,就連冬天飄點雪花都成為可喜的事兒,可見乾旱。但在古代,自元朝以來,大都(元時舊稱)就是以水運而聞名天下的。蜿蜒曲折的千里京杭大運河,正是以通州為節點,大噸位船舶上的南北貨物在此交換運輸,再進北京城就得換船了。

現在的大運河通州段乃至整個北京段,連能走遊船的地方都不多了,不過卻留下了不少與當年運河有關的地名:一條八通線上就有八里橋、土橋兩座以橋為名的城鐵站。通運橋,則是整個通州中最關鍵的一座,更是著名的京杭運河的北碼頭,民間稱“龍頭”。熱鬧時,上萬條的商船停靠在這兒,會經常出現“堵船”的情況。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如今去通運橋,在八通線土橋總站下車後,打車到張家灣鎮便可。不過向鎮上人問路說“通運橋”時,對方很可能會一愣,反應快的會告訴您:“咳,不就是蕭太后橋嘛!”敢情這裡的母親河,就是以遼代太祖妃的名字命名的“蕭太后河”。

不過“蕭太后河”上的“蕭太后橋”,可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到了明朝嘉靖年間,大運河在朝廷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據《通縣誌》記載,為更好地便利交通和保衛運河的安全,便以蕭太后河為護城河,遂在張家灣的南城門外架上了一座木橋,橋東百米即是大運河。此橋的建成,大大方便了京杭運河的運輸。但經年累月,小小的木橋如何承受得住頻繁的運輸,於是屢壞屢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漕運的運輸。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京杭運河圖(清)

這下終於驚動了深宮大內的萬曆皇帝。為保證運河的運輸,這位出了名的懶皇帝於萬曆三十一年親自下旨命令在蕭太后河上建石橋一座,並於鎮上建三官廟一座以鎮橋。同時萬曆皇帝賜橋名“通運”,賜廟名“福德”。並由當時的首輔大臣葉向高親自撰寫碑文。一座小小的石橋,能得到皇帝大臣如此重視,還是與運河在國家財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分不開。

如今遠遠望去,數丈寬的河岸上,古老的石橋橫跨兩岸,甚是壯觀。走近細瞧,橋上石獅子,橋下鎮水獸雖歷經數百年的風化,仍惟妙惟肖。但橋面上的青石板路早已坑窪不平,那一道道深深的車轍,見證了當年運糧車在此往來的熱鬧場景。而橋頭聳立的張家灣鎮南城門,臨河而立,更是威武雄偉,頗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但如今,這座古橋早已變得冷冷清清。無法想象在明代,這座運河的“北龍頭”,橋上四方人士川流不息,橋下小舟大船穿航不斷,琉球國上供的使臣在此下船登岸,進京面聖,赴安南的大使許天賜於此橋下乘船南行,而曹雪芹祖孫三代往返於兩京之間,都是在此橋處換乘車船……好一派烈火烹油、繁花似錦的熱鬧景象。斗轉星移,物是人非,空剩下這橋上的石獅子,坐看滄海桑田。

千年古鎮,有曹雪芹家開當鋪

想想古時通州的發展,真是應了“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諺語。通州的水路發達,不僅為通運橋迎來了幾百年的輝煌,更是帶火了周邊的張家灣古鎮。如今在橋的北段還保存著一段城牆及一座雄壯的城門,這便是當年的張家灣古鎮的城池遺址了。這座通運橋立在張家灣古鎮的南門外,一方面將大運河北上的貨物卸船運進張家灣鎮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護城橋的作用,有一定的軍事意義。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據鎮上老人回憶,原先的城牆上寬可跑馬,四座城門更是堅不可摧。直到1937年日本人佔領後,為修築軍事堡壘,才強行將古老的城牆拆毀。只留下如今保存的這一段。一座鎮子之所以需要修建如此堅固的城池,最大的可能便是鎮子中藏著巨大的財富,張家灣便是如此。早在漢代,這裡就因鄰近水路,財源興旺。不斷在張家灣古鎮挖掘出的錢幣窖藏遺址便是佐證。1981年在該鎮的燒酒巷村,一次就發掘出漢代五銖錢1000餘公斤。而其他幾百斤規模的錢幣窖藏更是不計其數。

到了明初,這裡一度因為首都的轉移而冷清下來。但沒幾年,永樂皇帝攻克南京,改朝換代,北京再次成為都城。從紫禁城的修建開始,張家灣鎮又一次紅火起來,忙碌的南北水運為這裡帶來了驚人的財富。由於人流的密集,這裡的商業、服務業都日益繁榮起來。是中國歷史上最善於經商的民族之一——回族,最早嗅到了這裡濃厚的商業氣息,不少外省回民商人都來此進貨出貨,並在鎮上開貨棧定居下來。如今張家灣鎮上的清真古寺,就是為方便在張家灣鎮經商的回族民眾禮拜而建的。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到了明成化七年,漕糧全部改由這裡運輸,南方各省運糧船也都在此停靠。這一下子使得經過張家灣的漕船數量倍增,加速了張家灣古鎮的繁榮。到了清代,這裡更是成為客運碼頭,沿運河出行的達官顯貴、商賈行旅都要經過張家灣,鎮上有會商30餘家,當鋪三家。那句“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的千古絕對,正是由此地得來。

在這三家當鋪中,便有一處是曹雪芹家所開設的。有不少專家研究說,紅樓夢裡提到的許多民俗景觀,都是張家灣此地場景的真實寫照,說明了繁華的張家灣古鎮給多次途經此處的曹雪芹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清嘉慶年間洪水將河道淤塞,漕船不得不改道他出,又經歷了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兵禍劫掠,張家灣才失去了往日輝煌,衰落了下去。

千萬皇木,古鎮橋頭“廠子”多

如果細心看,一定會發現,在張家灣古鎮的周邊,以“廠”命名的地方不在少數。比如在張家灣古鎮兩裡地之外,便有一座皇木廠。永樂皇帝朱棣將國都再次定在北京,對於張家灣古鎮的發展至關重要。要知道蒙元時期的元大都,在元末農民起義軍的戰火洗禮下幾乎蕩然無存。再次作為首都,皇宮衙署的修建必不可少。由此,南方特產的金絲楠木、鐵梨木、孔雀木等珍貴的木料,都先順水運往杭州,再由杭州裝船北運,直達通州。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如此多的珍貴木料,需要有地方囤放,於是便在張家灣鎮上選址建廠,儲存木料了。上世紀70年代,從運河中出土了兩根巨大的鐵梨木,是古代洪水氾濫決堤衝擊皇木廠所致。其中一根被首都博物館收藏,另一根則被替放在十三陵中的定陵地宮使用,尺寸合適,天衣無縫。久而久之,運輸工人和看守人員越來越多,形成了村落,便以廠為名了。在村內尚有一株當年皇木廠官吏所植國槐一株,四人合抱才可圍住,堪稱奇樹一棵了。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除去皇木廠,古籍還記載著張家灣鎮上有花板石廠一座。但年深日久,位置已不為人所知。成了歷史謎團。不過,說來也巧,1998年修築京沈高速公路之時,在皇木廠村舊址挖坑取土去墊路基,一下出土了46塊巨大方石。待專家看後驚奇地發現,這些石料與明十三陵出土的岩石完全相同,因此也可以確定,在皇木廠旁,就是古代花板石廠的所在地了。此外,張家灣附近還有儲存“金磚”的磚廠,儲存水果貢品的瓜廠等,如今這些地方早已沒有了當年的作用,只留下地名任後人憑弔。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攝影/子胥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點擊查看更多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一週好玩

春季菜單

京城雙週賞花指南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让曹雪芹魂牵梦绕的地方,外国使节到此都得下船|北京秘境

大師“金豆”咖啡

電影推薦

食在中國 味在巴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