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 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美國將對來自歐盟價值超過11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以報復歐盟向空客提供補貼對美國造成的不利影響。

這是美歐貿易衝突“停火”大半年以來,美國對歐盟做出的最新實質性關稅威脅。美國政府此舉有助於維護陷入困境的波音公司的利益,但卻使得美歐長期以來因飛機制造業補貼所引發的爭端快速惡化,開啟了特朗普全球貿易戰的新戰線,美歐貿易摩擦升級危險大大增加。

博弈報復的來龍去脈

1992年,歐盟與美國簽署協議,規定政府對大飛機的貿易補貼要限制在研發成本的1/3。但幾年後,空客出貨量快速增長,並於2003年超越波音,於是美國在2004年向世貿組織(WTO)提起訴訟,指責歐盟向空客提供非法補貼,影響了波音出貨量。歐盟隨後也向WTO起訴美國政府為波音提供鉅額非法補貼。雙方矛盾由此展開。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十多年來,歐盟和美國相互斥責對方對波音和空客提供違法補助。而WTO早已判定,美歐均為各自飛機制造商提供資金補貼以取得競爭優勢,要求雙方停止相關補貼,否則可能面臨制裁。2018年5月,WTO裁定歐盟未停止對空客的補貼。今年3月底,WTO也認定美國仍以減稅方式每年向波音提供約1億美元的違規補貼。這為雙方的所作所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按照WTO相關規定,歐美均可參考相關數額向對方徵收報復性徵稅。具體而言,若被訴方未在合理期限內執行裁決,或爭端各方未就補償問題達成一致,投訴方可向WTO爭端解決機制申請,中止給予被訴方的最惠國待遇,並開始實施報復。同時,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定,報復的目標必須是在有爭議和遭受損害的相同部門,報復金額應限於利益喪失或損害的程度。若受損方認為僅報復一個行業或部門無效或不能達到平衡,則可在其他部門進行交叉報復。

率先發難,意在何為?

美國率先發難,精準打擊歐盟各國。目前,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列出的徵稅清單來看,美方將報復範圍設定為兩組:一組針對空客的四個製造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英國,一組則廣泛針對歐盟28國。在第一組中,主要擬徵稅產品包括直升飛機、貨運飛機及一些飛機零部件。在第二組中,徵稅範圍則廣泛得多,主要針對食品和農產品,體現了交叉報復的思路。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兩組徵稅清單

特朗普此舉意在拯救波音公司。近來,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37 MAX飛機接連出現兩起重大安全事故,導致大量訂單流失,其對手空客公司競爭優勢凸顯。特朗普政府選擇此時對空客發動打擊,很明顯是在幫助波音,避免空客搶佔其大量市場。在面臨天價索賠的當下,波音公司僅靠其自身恐怕無法承擔鉅額損失,因此只有美國政府才能拯救波音。特朗普上臺後,一直高呼重振美國製造業,而波音則是“美國製造”的驕傲。如果波音公司倒閉,則整個美國將無法承受。因此,救波音就是救美國製造業、救美國經濟。特朗普在此關鍵時刻出手打壓空客,意味著美國政府開始著手拯救波音。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美國波音公司工廠



摩擦升級的深層原因

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歐貿易摩擦不斷。2018年5月,美國宣佈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的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作為報復,歐盟對總額28億歐元(約合32.4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 同年7月,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暫緩開徵新關稅以及進行貿易磋商達成共識。容克承諾歐盟將擴大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的進口,雙方將降低除汽車以外的工業品關稅,這暫時緩和了美歐互徵關稅的緊張局面,但只意味著“半休戰”。

近期,美歐在為“三零”(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和零補貼)自貿談判做準備工作,但因雙方在農業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談判遲遲不能啟動。對此,特朗普威脅稱,如果談判無法展開,美國將對歐盟產品加徵新的關稅。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對於當前美國110億美元的貿易制裁威脅,歐盟態度總體強硬,開始準備相應的報復措施,這使美歐自貿談判前景進一步複雜化。

歐洲議會議員舒克指出,美歐之間的信任感已經觸底,歐盟想遵循規則、加強多邊貿易體系,但特朗普堅持其貿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議程,這就是歐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深層次原因。

裂痕擴大,可有盡頭?

雙方多領域裂痕擴大。今年4月4日是北約成立70週年,卻成為美歐關係的尷尬時刻。北約原計劃舉行29個成員國領導人的峰會,結果將其降級為外長會議,且未舉行大型慶祝活動。英國《金融時報》稱,此舉表明各成員國擔心特朗普可能會利用這一場合,再度抨擊歐洲盟友的防務支出,加大美歐裂痕。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北約外長會議現場

美歐矛盾不僅存在於北約的防務開支問題上,在政治決策上的意見不合也顯而易見。美國先後退出《巴黎協定》、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這對歐洲開展國際合作以及維護自身安全造成打擊。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

在2018年11月一戰結束100週年紀念活動上,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演講,對“國家主義”進行了譴責。這被認為是對特朗普“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國家主義的警告。馬克龍還將其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合影上傳至社交媒體,以顯示歐洲在應對美國挑戰上的“團結一致”。


美歐經貿關係又“爆雷”,打打談談將成新常態?

2018年11月11日,特朗普、默克爾和馬克龍在巴黎參加一戰結束百年紀念活動。

在今年4月初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舉行前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公開反對法國向互聯網巨頭徵收數字稅的計劃,法方則對此不以為然;蓬佩奧只派副手參加此次G7外長會議,從而將美法分歧和美歐矛盾進一步暴露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美歐裂痕衝突雖然在擴大,但總體上會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因為雙方政治、經濟高度依存,如果一味尋求報復,可能會危及雙方的更大利益。尤其是當前歐洲經濟增長放緩,歐盟不僅擔心美國對其11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更擔心美國對其汽車業徵收高額關稅,這將對歐洲經濟產生更大不利影響。而且,面對俄羅斯的威脅和中東亂局,歐洲在政治和軍事上仍需要美國的支持和保護。因此,歐盟在強調準備貿易報復的同時也表示,願與美國進行磋商,取得公平結果。美國也表達了類似態度。總的來看,打打談談將成為美歐經貿關係的常態,美歐政治和軍事關係也會在吵吵嚷嚷和討價還價中繼續維持。

撰文 /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