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父親行跪拜之禮時是怎樣避免場面尷尬的?

芯愉


臣子父親向皇帝兒子行跪拜之禮的,福垊知道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光緒的父親老醇親王向光緒跪拜;一個是宣統的父親小醇親王向宣統跪拜,就是載灃升為攝政王后還是要向宣統跪拜的。後周最大的撿漏帝柴榮當了皇帝,在解決如何面對生父這個問題上,他封自己的父親為國舅;怕父跪拜兒子的尷尬,乾脆老死不相往來!那劉邦稱帝后,是如何解決這一尷尬的呢?

稱帝的劉邦向父親跪拜——要做最孝順的兒皇!

劉太公四個兒子:長子死的早,次子最勤勞,三子敗家子,四子天之驕。劉太公最喜歡老二劉喜,他勤勞能幹,一看都是旺父子;劉太公最討厭老三劉季,他好逸惡勞,招惹是非,一看就是敗家子。誰知道他最討厭的老三,經過八年的拼搏,竟然成為了天子。

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異姓王楚王、韓王、淮南王、梁王、衡陽王(後改為長沙王)、趙王、燕王聯名擁戴下在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姜樓村南520米的官堌堆(遺址)稱帝,建立西漢。隨即王后升為皇后,王太子升為皇太子,去世的生母尊為昭靈夫人。夫人這個級別相當於諸侯王的妻子(那時沒有王妃一說),也就說劉邦相當於把他父親尊為諸侯王。

稱帝后的劉邦很忙,東奔西走,而劉邦的家人都安置在櫟陽宮。他封過最討厭的雍齒後,就回到了首都長安,這裡距離櫟陽非常近。於是劉邦向他父親表現的機會來了。不要以為劉邦混成皇帝,劉太公就給他跪拜,在劉太公眼裡,劉邦還是不成器。而劉邦因為父親看不起自己,而自己混得好得不要不要的,帶著一種炫耀和厚道(假裝是低調),對父親五天一朝拜——其實就是跪拜。劉邦跪得心安理得,劉太公接受的心安理得。因為劉邦一直要把自己打造成孝順皇帝。自漢惠帝以後,皇帝諡號前多加以孝字。

太公家的管家看不下去了——他要拍皇帝馬的!

太公家的管家(那時叫家令)看著太公享受兒子跪拜時的得意情形,就想到了一個讓太公不得意,讓劉邦很得意的主意。人生要說很多話,最關鍵的就那幾句話,說好了一句頂一萬句。就看你有沒有機會,有沒有膽識去說了。管家小心翼翼地對太公說:“老爺子,在下有句利於大漢皇朝的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太公看他把話都提到國家的高度上了,當即應允。管家說:“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有一個君主。皇帝是您的兒子,但畢竟是天下之主;您是皇帝的父親,但畢竟是天子之臣。天下怎麼能有皇帝跪拜人臣的道理呢?這樣下去,別人就會效仿,嚴重的話則會影響我大漢千秋基業啊!”太公從來沒有想到兒子一個跪拜竟然這麼嚴重,當即傻眼了,問道:“為之奈何!”


那管家立即如此這般地告訴了太公。

五日後,劉邦在眾人的擁簇下又來跪拜太公,到家門口卻發現老爺子抱著笤帚,彎腰屈膝站在門口,大呼:“歡迎陛下幸寒舍!”在古代迎接貴賓時,主人就會先把衛生打掃後,然後在門口熱情迎接。杜甫曾有詩云“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劉邦驚呆了,他突然感覺太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親,趕緊攙扶,並說:“老人家萬萬不可。”劉邦急得就叫成了老人家了。太公輕輕推開,恭敬地說:“皇帝乃天下之主,怎麼能因為這老朽亂了天下的法度呢!”劉邦回去一想,就把老爺子的管家叫來了,然後賞賜了管家五百斤黃金。幸福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父愛子一尺,子敬父一丈。

前201年五月廿三(丙午)感動萬分的劉邦下了一份詔書。詔書說:世上只有爸爸好,父親有天下傳給兒子,那兒子有天下就要讓位於父。這點兒西哈努克親王做到了,他當國王后不久就讓王位拱手讓給了父親,他父親也算是皇太父吧。不過,劉邦只是說了。詔書繼續說:想當年天下大亂,黎民倒懸,群雄逐鹿。朕持三尺劍,帶著弟兄們,滅暴秦,誅項羽,平叛亂,終於天下太平。這都是爸爸教育得好。王侯將相尊朕為皇帝,但太公還是黔首。今天朕尊太公為太上皇。劉邦的繼母李氏,隨即成為太上皇后。

此後劉邦繼續五日一朝太公,依然是對太公跪拜。太公別提多開心了,太公成為了最大贏家。

那麼皇上劉邦在太上皇劉太公前怎麼自稱呢?


劉邦自稱臣,稱太公為大人。前198年十月,皇帝為劉太公舉辦84歲大壽。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都過來慶賀,劉邦為老爺子敬酒,笑著說道:“一開始大人總認為兒臣敗家子不成器,不能為咱家掙產業,不如二哥。今天兒臣的產業跟二哥比起來,您看看誰的多啊?”太上皇無言以對,群臣大笑,群呼萬歲。一年後,太上皇駕崩,一共當了五年的太上皇。


福垊


題主誤會劉邦了,劉邦如此聰明,怎麼會讓這樣尷尬的事情發生呢。劉邦稱帝后,對於妻子和兒子以及眾大臣都有冊封,只是冊封的時間有差異。對於自己的長輩和親族也考慮到了,但是唯獨其父劉煓比較難以處理,那麼後來劉邦是怎麼巧妙解決這個難題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劉煓有四個兒子,劉邦則排行老三,其兩個哥哥是劉伯和劉仲,三人拍輩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順序,至於劉邦為什麼不叫劉叔,現在很難搞清楚了。劉邦還有一個異母弟,名叫劉交,相比來說文化水平高點。

四子當中,劉伯早死,剩餘的三個兒子中劉煓最喜歡劉仲,因為劉仲老實,操持農家活樣樣拿手。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喜歡閒逛、好酒色,經常惹下許多麻煩。於是劉煓經常罵劉邦,說劉邦是個敗家子,不如劉仲會持家。那麼劉邦稱帝后是如何對待不喜歡自己的父親呢?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在定陶稱帝,建立西漢。當時劉邦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皇太子,又追封自己已經去世的母親為昭錄夫人,唯獨他的父親劉煓沒有封號。這件事情也被後世之人大為非議,認為劉邦不尊敬自己的父親。那麼劉邦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按照常理,皇位由父傳子。但是劉邦的皇位是自己打下來的,現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如果立自己的父親為皇帝,那麼朝廷就會出現兩個皇帝,這樣就亂套了。所以劉邦也是為了避免尷尬,選擇了將這件事情暫時擱置。雖然暫時擱置,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有的。

漢朝初建,各種典禮制度尚未制定,所以大家遵照的都是一些舊禮。劉邦按照舊禮,每五天去向父親劉煓問一次好,請一次安。劉邦沒覺得有什麼異樣,但是劉煓的管家坐不住了。

那個管家對劉煓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現如今劉邦雖然為您的兒子,但是人家還是皇帝。你雖然是父親,但是確是臣下。你讓皇帝給臣下行禮,這樣的話禮節就亂套了。劉煓聽後連連稱是,於是在劉邦再次前來請安時,劉煓抱著掃帚,立在門口迎接。劉邦大吃一驚,連問是怎麼回事?

劉煓回答說:你是皇帝,不要因為我而亂了朝廷禮儀。劉邦這才明白,原來背後有高人支招。不過這樣也好,省的自己尷尬。不過如此這般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劉邦想了一個辦法,什麼辦法呢?冊封他爹。

劉邦醞釀了半天,然後下了一道詔書,上面寫著:人間親情,莫過於父子之情。所有才有皇位由父傳子,子得皇位後尊父的傳統。以前天下大亂,我披堅執銳,縱橫馳騁數年平定天下,這都是父親當初教我做的。如今我貴為皇帝,而父親卻沒有封號,這樣不好,以後尊稱我父太公為太上皇。

從此以後,漢朝的朝廷有了兩個皇帝,一個是劉邦,一個是太上皇劉煓。劉邦為了避免兩人經常碰面的尷尬,為父親新修了一個城,新豐。然後將原來沛縣的左鄰右舍都遷進城去,陪太上皇解悶。又將御花園開闢出來一大塊兒,作為父親的菜園,父親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因此,劉邦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在太公沒有被冊封之前,劉邦行的是父子之禮,對太公極其尊敬。在封劉煓為太上皇后,兩人地位平等,仍執父子禮。這樣,非常完美的解決了臣下要給皇帝叩頭的禮儀。後世也以此為範本,凡是有在世的太上皇,在任皇帝都要執子禮前去問安。


每日趣評


劉邦的爹人稱劉太公。作為中國第三個皇帝的親爹,劉太公是挺尷尬的。

第一個尷尬,兒子是皇帝,劉太公卻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稱劉媼,前面和太公已經生了兩個兒子。有一天,劉媼在河邊淘米,一陣電閃雷鳴、風雨大作,有人就看見一條龍盤在劉媼身上。劉媼回家後,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劉邦。

這些屁話都是劉邦當上皇帝以後阿諛拍馬的人胡說的,劉邦為了顯擺也承認了。可這樣一來,太公就尷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兒子,可兒子卻說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蔥?更有甚者,左鄰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裡都說太公頭頂綠油油的,太公還沒地兒說理去。


第二個尷尬,太公對劉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樸實勤勞的農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熱炕頭,本本分分過日子。四個兒子,老大劉伯、老二劉仲除了種地,三腳踢不出一個屁。太公帶著老大、老二勤勞耕種,算是邁入了富農的行列,就省吃儉用的供老三劉季、老四劉交讀書,滿指望兩個小的能出人頭地,廣大老劉家的門楣。

劉交也是老實孩子,讀書讀的真好,有學問。老三劉季,也就是劉邦可就不行了,簡直就是個禍害。讀書沒見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幫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處亂逛,還曾經跑到離家幾百裡外的汴梁城,想要當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是什麼人,那是天上的人,那裡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劉邦瞎折騰,沒看到他有什麼出息。錢糟蹋了不少,還淨惹禍,官府動不動就來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孃老子都吃掛落吃牢飯。

太公氣的對劉邦說:“你看看你二哥,老老實實種地,苦哈哈的掙下一份家業。你呢?二流子,窮的媳婦兒都說不上。”

劉太公是真的對這個遊手好閒的劉季恨壞了。


第三個尷尬,劉邦的事業劉太公沒少“出力”。

劉太公身體真好,兒子劉邦中年才開始創業,當爹的居然一直熬到兒子當上皇帝。劉邦創業也是一波三折,太公跟著也沒少活受罪。

秦末還沒有大亂的時候,劉邦就已經在芒碭山落草了。他倒是自由快活了,可苦了家裡人。官府抓不住劉邦,就把他老婆孩子等抓起來,劉太公沒少破費。

後來楚漢相爭,項羽抓不住劉邦,就把劉太公、劉邦的老婆呂雉等都抓起來,威脅要活煮了劉太公,如果劉邦不投降的話。劉邦這個兔崽子居然對項羽說:“咱倆當初拜把子,既然是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要烹你爹,別忘了給我碗肉湯喝。”太公當時差點沒嚇死。我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農民,你們這些天下英雄在我身上較什麼勁那?


最後一個尷尬,就是當上“太上皇”了。

劉邦當上了皇帝,劉太公也從項羽那裡出來了,結束了擔驚受怕的日子,按理說可以過過清靜日子了。

劉太公要求也不高,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就行了。小三兒當了皇帝,也有個樣子了,每隔幾天就來給爹磕個頭,看望看望。太公過的也算舒心。

於是太公的管家就來說話了:“皇帝雖然是您的兒子,卻是人主,您老雖然是爹,卻是個布衣老百姓。哪有人主給老百姓磕頭的道理啊?”

太公聽了就上了小心思,問管家該怎麼辦。管家說這麼辦這麼辦。

過了幾天,劉邦又來看望爹了。劉邦的車還沒停穩呢,就看到劉太公一身短打,抱著個掃把在門口迎接他。劉邦趕忙下車,過來要攙扶太公。太公抱著掃把,劉邦進一步,他退兩步。劉邦心說,我爹今天是要跟我跳廣場舞呢?問怎麼回事?

太公說了:“人主怎麼能給我這個平民客氣呢?”

劉邦明白了,爹是給我要待遇呢!這好辦。首任皇帝嬴政追封他爹叫太上皇,我爹活著就見到我這麼有出息,我也封我爹當太上皇。

於是,劉太公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

太上皇是太上皇,可不是太上皇帝。劉太公也只是解決了個待遇問題,實際權力可一點沒有。

有一次劉邦大擺宴席,和群臣吃酒,太上皇也出席了。劉邦喝高了,對爹說:“以前你說我不如二哥會掙錢養家,你看看,我現在這份家業跟二哥比怎麼樣?”

老頭兒老臉一紅,劉邦大笑,群臣也大笑。群臣很多都是劉邦的鄉親發小,是太公的晚輩,太公看著他們光屁股長起來的。當著這麼多人,劉邦讓太公有點下不來臺,尷尬了。


故紙匯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從一介草民成為九五之尊,一手締造了大漢王朝,他和朱元璋很像,都是草根貧民出身成為開國皇帝的,不過不同的是,劉邦當皇帝的時候,幸運的是他自己的親爹還活著,劉邦的爹在歷史上沒名字,一般叫劉太公,其實就是劉大叔的意思,這位劉大叔從貧民一躍成為了皇帝的爹,確實算的上是歷史上少有的幸運兒了。

一般人都望子成龍,劉太公真正實現了天下父母的心願,萬人之上的皇帝還得喊他一聲爹,劉邦稱帝后,劉太公自然也住進了皇宮,可是問題出現了,劉邦是皇帝,和父親行跪拜之禮的時候,難免尷尬,怎麼辦呢,劉邦想出了辦法,我來給大家說一下:

當時劉邦當皇帝后,父親住在皇宮,依舊每天給父親請安問好,行父子之禮,可是時間長了,難免讓人感到很尷尬,當時劉太公的管家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告訴劉太公“因為劉邦畢竟是皇帝,劉太公當時是個平民,沒有任何封號,怎麼能讓九五之尊經常跪拜臣子呢,這樣不利於皇帝的威嚴”。劉太公聽了以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第二天在劉邦來見自己的時候,為了避免兒子給自己行禮,他早早的就拿了一把掃帚,面對門口倒著走,然後告訴劉邦以後不能給自己行禮,不然會亂了規矩。

劉邦看到父親這樣做,為了長久之計,不得不想出了一個新主意,乾脆封自己父親為太上皇,那皇帝跪拜太上皇就變的名正言順,而且也避免了父子之間見面的尷尬,劉太公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也是唯一活著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

不僅封父親為太上皇,在其他方面,劉邦對父親還是特別好的,因為劉太公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出身,幹了一輩子活閒不住,雖然天天在宮裡吃香的喝辣的,可還想著回老家,得知真相的劉邦才知道父親是想老家的土地,還有老家的鄰居和朋友,於是劉邦為了讓父親高興,特意把劉太公在農村老家的鄰居朋友都請了過來住在宮裡,這樣劉太公的住處也有莊稼土地,和鄰居大夥開心了就喝酒打牌種地,很幸福的生活下去。

劉太公後來一直生活在宮裡,一直到公元前197年,太上皇劉太公崩於櫟陽宮,一生還算圓滿,劉邦完美的解決了帝王父子間跪拜禮的尷尬,被後世一直傳為佳話!


小聰歷史客棧



項羽和劉邦打仗的時候,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作為要挾。劉邦深知項羽的個性,眼珠一轉計上心頭。隨後喊話告訴項羽,你我是拜把子的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若把他殺了喝湯,別忘了分我一碗。

項羽雖然生氣,但是還是聽從了別人的勸說放了劉邦的父親和他的妻子。深受驚恐的祝老太公,想不到兒子會棄自己於不顧,遭受綁架坐牢威脅種種驚恐,還好各種磨難在劉邦稱帝后,總算苦盡甜來。


其實劉邦是個孝子,當初沒有這一道言論,恐怕會受制約與項羽,大事難成。如今當了皇帝當然要遵從孝道,經常看望問安父親。

有一次,老太公的一個侍從,現在來說就是一個服務員,比較懂禮節的服務員。告訴老太公,雖然他是劉邦的父親,但是畢竟兒子是開國皇帝,哪有皇帝向別人行禮的道理?


老太公想想雖然是自己兒子,但是已經不是一般人了,自己不過人臣,但是真的要向兒子行禮,也覺得不妥。於是劉邦來的時候就靜靜的在門口恭候。

劉邦來的時候不明白老父親在此恭候自己為啥?聽了一番解釋後才明白父親此時地位尷尬,隨後封父親為太上皇,這樣一來,向父親行禮就沒有人說閒話。

老太公成了健在的太上皇,有生之年安享富貴。


戀戀荷顏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是沛縣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一帶)人。在家中排行老三,原名叫劉季,也就是劉老三。古代排行老大稱為“伯”,老二稱為“中仲”老三稱為“季”。後來起兵造反當了漢王之後覺得不好聽,把名字改為劉邦。

該他當皇帝,跑也跑不掉,人家出身也不錯。想當年,劉邦的母親嫁給劉老太公後,整日洗衣做飯、操持家務。有一天,劉母去河裡洗衣服,洗著洗著,腰痠背疼,就在岸邊休息了一會兒,誰知竟然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有一條龍趴在身上。不久便懷孕剩下了劉邦。

劉邦不願意種地,劉老爺子就花錢給劉邦能了個亭長噹噹,相當於現在的鎮長。劉邦遊手好閒,但是口才好,為人仗義,與在縣裡當功曹的蕭何是好友。單縣的呂老太公與沛縣的縣令是好朋友,為了躲避仇家來到了沛縣。正巧過六十大壽,沛縣豪傑都來賀壽,當然劉邦也來了。來了就要送賀禮,只有劉邦,兩手空空就去了。進門就喊“一萬金!”劉老太公後大驚,迎到門口,看到劉邦相貌不凡,便請他入上座。酒席完畢,還打算把女兒呂雉嫁給他。你看人家,免費吃了頓飯還把老婆娶回來了,這就是命啊!

那劉邦是如何走上造反之路的呢?完全是因為工作做得不到位,交不了差,怕被砍頭。有一次,劉邦上司要劉邦押送一批農民工到驪山去做苦工,這夥人知道去了驪山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所以個個都憋著勁從半道上溜走。劉邦帶著人走了不幾天,發現人是越帶越少了,肯定沒法交差。就對手下的民工們說:“你們去驪山做工,十有八九是有去無回,與其看你們這麼慘,不如把你們放了,自己找活路去吧。”

劉邦話音剛落,就有十幾個農民願意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就帶著這十幾個人躲到了芒碭山,過了幾天,竟然從山裡聚集了一百多個人,這就是劉邦打天下的最初班底。


在後來的歲月中,劉邦在蕭何、張良、韓信、盧綰、樊噲的鼎力幫助下,又聯合了英布、彭越等異姓王,最終打敗了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

劉邦稱帝后,蕭何根據秦朝制度,制訂了嚴格的君臣禮儀,所有人見到劉邦後都要下跪,這讓劉邦很有滿足感,也很受用。但是問題來了,劉老太公後見到劉邦後怎麼辦,應該誰跪誰?劉邦想了一個好辦法,封劉老太公為太上皇,這樣即避免了尷尬,又彰顯了孝道,一舉兩得。


品讀春秋001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劉邦是漢朝開國皇帝,但是作為一個兒子,是絕對不可能讓父親跪拜自己的。

與此同時,劉邦還要維護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非常的為難。

但是,所謂的太上皇還是要從一個小人說起。

劉邦的身世,我們都非常地瞭解,就是一個沛縣的小混混,當然了,劉邦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小混混,不然也不會在看到秦始皇后說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慨。

哪怕是當了皇帝,劉邦小混混的本質依然沒有改變,並且以此為榮。

劉邦當上皇帝以後,經常去找“劉老爹”嘮嗑。

一個披著皇帝外衣的小混混加上一個不通禮儀的“劉老爹”,還是像普通的平民百姓之家一樣,非常隨意的“嘮嗑”。

幾天下來,“劉老爹”的管家實在是對這對皇家父子的行為看不下去了,於是私下裡告訴“劉老爹”:“天無二日,太公雖貴為皇帝之父,實為人臣”。

最關鍵的是,不能讓皇帝拜見“劉老爹”。

於是這對沒規矩的父子再次相見時,完成了“角色”互換,“劉老爹”恭恭敬敬的向“劉混混”行禮,把“劉混混”嚇了一跳。

等到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劉混混”也很為難。

雖然“劉混混”不想在“劉老爹”面前“嘚瑟”,但是皇帝的威嚴必須維護,終於想出了一個將“劉老爹”尊為太上皇的主意。

從此以後,“劉老爹”成為太上皇,當然沒有人能夠“說三道四”了。

“劉老爹”也成為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名垂史冊。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皇位的繼承向來是遵循父死子繼的傳統,但是也有父親還在時,兒子就已經當上皇帝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兒子一般都會尊父親為“太上皇”,對其依舊行父子之禮。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太上皇,比如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明英宗朱祁鎮、清高宗弘曆,這些皇帝都曾當過太上皇。這其中出清高宗弘曆以外,其他大多數皇帝都不是自願去當太上皇的,實在是被逼無奈。

例如唐高祖李淵就是在宣武門政變後,被迫讓位給了次子李世民。而宋徽宗則是無力應對金兵南下,於是甩鍋給了太子趙桓。至於明英宗朱祁鎮,由於他曾在土木堡被瓦剌軍俘虜,導致明朝大臣只得令立新君,從而要尊他為太上皇。反正歷史上的大多數太上皇都是在無奈之中選擇禪位的,極少有自願讓賢的。

對於是歷史第一位太上皇,很多人都認為是漢高祖的父親劉煓。但其實,歷史上首位太上皇並不是劉煓,而是秦始皇的老爹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是秦始皇嬴政的親爹,但是嬴政的皇位並不是老爹禪位而來的,嬴政的上位走的是正常程序,他是在老爹駕崩後才登基的,之後他給父親上諡號“莊襄王”。

後來嬴政在統一天下,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於是開始使用“皇帝”的稱號。

嬴政是一個非常自戀的人,他可不願在自己百年後讓大臣們去評議自己,所以他廢除了諡號和廟號,自稱“始皇帝”,至於後世子孫則稱二世、三世,以至千世、萬世。

不過由於廢除了諡號和廟號,秦始皇對於自己親爹的尊號就比較頭疼了。因為廢除廟號,他不能稱呼自己的老爹為“某某祖”,於是秦始皇便給自己的親爹上尊號為“太上皇”,而秦莊襄王便成為歷史上首位太上皇,只不過當時這個太上皇的含義跟今天有所不同。(霸氣的嬴政)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登基稱帝,隨後他封呂雉為皇后,封劉盈為皇太子。但是對於自己的老爹劉煓,劉邦還沒有想出一個理想的稱謂。

自古君權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國家最高的元首,誰見到的皇帝都要行禮。而當時的劉煓並沒有什麼名分,按理說見到劉邦時是必須行禮的,但劉煓畢竟是劉邦的親爹啊,爸爸給兒子磕頭實在不符合中國人的倫理觀。

而且“孝順”可是漢朝的絕對政治正確,所有漢朝皇帝的諡號前面都要加一個“孝”字,例如漢武帝的全稱就是“漢孝武皇帝”,另外還有“漢孝景皇帝”、“漢孝文皇帝”、“漢孝宣皇帝”,如此奉行孝道的王朝,怎麼能讓親爹跪倒在自己面前呢?所以劉邦在稱帝之後仍舊對老爹行父子之禮,每五日前去探望老爹一次。

對於劉邦的問安,劉煓起初也是照常接受,但此時他的管家提醒道:天無二日,您雖然貴為皇帝生父,但在大義上卻是皇帝的臣子,您不能讓皇帝拜倒在您的面前,這樣有損皇帝的威嚴。

劉煓覺得管家的說法非常有道理,於是當劉邦再來看拜見他時,劉煓便拿著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劉邦見之大驚,趕緊詢問老爹為何如此?在得知詳情之後,劉邦決定給老爹一個名分。

(霸氣的劉邦)

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劉邦認為秦始皇給自己老爹上的尊號不錯,於是就尊奉劉煓為太上皇,繼續以兒子的身份侍奉劉煓。至此,漢初“雙龍在天”的情況才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霸氣的陳道明)


千佛山車神


劉邦稱帝之後,關於他和父親之間的問題,還真有點奇妙。

通過劉邦稱帝前後的一系列做法,我們可以看出他和父親的關係不好。你看劉邦在稱帝之後,就把自己已經死去多年的母親給封為了昭靈皇后,但是,劉邦活著的父親,什麼封號都沒有。

在次期間劉邦還把自己的兒子劉盈封為了太子,妻子呂后封為了皇后,可是,就是這個老父親什麼名號都沒有。

這說明劉邦對自己的老父親,還是有意見的。

這也不能怪劉邦的父親,畢竟早年的時候,劉邦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可能他的父親劉太公,沒有少訓斥他。到了他成事當皇帝之後,就對父親有了記恨。

劉邦稱帝之前和項羽爭霸天下的時候,他對自己的父親也不怎麼樣。

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劉邦在廣武和項羽對峙。

那時候劉邦的父親太公在項羽的手裡當人質,為了威脅劉邦投降。項羽命令手下架起了一口鍋,聲言要把太公給烹了。

劉邦看到之後,告訴項羽,我們兩個拜過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殺了你的父親別忘記給我分一杯羹。

後來還是項伯勸說項羽,項羽才沒殺太公。

你看在劉邦眼裡,太公這個老頭根本什麼都不是。

劉邦稱帝之後,為了給天下做個孝道的表率,他就經常隔三差五地去老父親太公那裡。劉邦見到老父親是要行跪拜之禮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劉邦那時候已經是皇帝了。所有的人見了劉邦都要跪,畢竟他是皇帝,只有向他行跪拜之禮,才能顯示皇帝的偉大。

可是,有一天劉邦見到父親之後,他的父親太公卻給他下跪了。

你要問劉邦這時候的是什麼心情?

我覺得應該是高興,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劉邦事後打聽這件事,到底誰告訴太公,讓他給自己下跪的。

經過打聽劉邦得知,是太公的一個管家告訴他,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天底下只有一個最為尊貴的人,那個人就是當今的皇帝劉邦。

雖然您是皇帝的爹,但是,為了顯示皇帝尊貴的身份,他也是不能跪你的。反過來你還要跪他。

一開始太公還不願意接受,但是,想了想這是在為自己的兒子樹立威望,所以,也就勉為其難的接受了。

當劉邦打聽到這樣的意見是出自一個管家之口的時候,他發現這個管家非同一般,所以不但提拔了他,還給了他很多賞賜。

這說明劉邦還是享受自己的老爹給自己下跪的,並沒有不好意思之說。


史學達人


劉邦不同於其他的皇帝,是開國皇帝,而也不同於其他的開國皇帝,是一個有父親的開國皇帝,按父子之禮,劉邦作為兒子應該給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行跪拜之禮,而按君臣之禮,劉太公為一介平民又要向貴為天子的劉邦行跪拜禮,爹給兒子下跪,實在是有些尷尬,但是架不住劉邦有妙招了,為了解決這個尷尬,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那就是太上皇。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由於劉邦的父親地位很低,歷史上很少有記載,只知道其是劉邦的父親,大家都叫他劉太公,在劉邦年輕的時候總因為劉邦不務正業而教訓劉邦。而劉太公被廣為流傳的一件事就是項羽為威脅劉邦,想要當著劉邦的面將其煮了,而劉邦卻說“分我一杯羹”的典故。


“東廣武城有高壇,即項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項羽堆,亦呼為太公亭。”顏師古云:“俎者,所以薦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楚漢之爭,項羽和劉邦在廣武對峙的時候,項羽因為糧道被彭越所截,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想到了一直被自己關押起來的劉邦的父親,想要用其來威脅劉邦,將劉太公綁在祭祀畜牧的架子上,對劉邦說:“劉邦,你要不不答應我的條件,我就將你爹煮了,吃了”,而劉邦卻說:“好啊,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煮我爹就是煮你爹,要是煮了,記著分我一杯羹”。項羽大怒,最終也沒有將其煮了,這件事是對劉太公記載最詳細的一件事。


劉邦是如何避免父親向自己行跪拜禮的尷尬的

劉邦做上了皇帝后,光宗耀祖,而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各種親戚自然要各種封賞。而其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那就是劉邦的時候父親劉太公。按理說,自己貴為天子,所有人都要向自己行跪拜禮,但是劉太公是自己的爹,爹給兒子下跪,怎麼想都有些尷尬。

而劉太公做的也是很好,為了表示對自己的尊重,見到自己就要先行君臣之禮,對自己進行跪拜。日子久了,劉邦還是感到十分尷尬,為了解決這個尷尬,張良給了他出了一個好主意,封其爹為太上皇,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劉邦一想這個主意好,於是便封其父親為太上皇,因此劉太公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不用給自己行跪拜禮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要知道劉邦以前是沒有太上皇的,在當時屬於是新名詞,並不像現在這樣以為很正常,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行為。



劉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出身,並且一手締造了這麼強大的一個大漢王朝,確實很是厲害,也很值得人們的尊敬。劉邦是一個高瞻遠矚有大智慧的人,無論是治國還是治家都有其獨特的手段,要不然也不能從一介平民做到尊貴無比的皇帝位。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