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園2019詩推薦 徐陵 《上山採蘼蕪》、《長相思》忘歸難

上山採蘼蕪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長相思 其一

長相思。

望歸難。

傳聞奉詔戍皋蘭。

龍城遠。

鴈門寒。

愁來瘦轉劇。

衣帶自然寬。

念君今不見。

誰為抱腰看。

長相思 其二

長相思。

好春節。

夢裡恆啼悲不洩。

帳中起。

牕前髻。

柳絮飛還聚。

遊絲斷復結。

欲見洛陽花。

如君隴頭雪。

和王舍人送客未還閨中有望詩

倡人歌吹罷。

對鏡覽紅顏。

拭粉留花稱。

除釵作小鬟。

綺燈停不滅。

高扉掩未關。

良人在何處。

光唯見月還。

董園2019每日一詩,上期遠的是庾信,本期選自與庾信齊名、同年代的徐陵。

徐陵,生卒年507-583年,庾信生卒年513年-581年,徐陵年長庾信幾歲,庾信一生69歲,庾信去年那年即是隋朝開元元年,兩年後,77歲的徐陵也駕鶴西去了。

徐陵和庾信的家世、二人才華非常類似,可以說是一時喻亮。徐陵祖上三代,後世三代,代代有文人出,政壇文壇引領風騷上百年,庾信祖上也不遑多讓,就像三國時期袁紹常掛在嘴邊的“我家四世三公”,庾信的祖上“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庾信家數代文業在南北朝時期類似曹魏時期的曹家。徐家到了徐陵這一代,徐陵和庾信是南梁南陳朝時期文壇扛把子。

庾信和徐陵二人的職業生涯都是在南梁的太子東宮開始,只是有意思的是,東宮都是那個東宮,可是太子卻不是同一個人,兩位太子,一個是蕭統,一個是蕭綱,庾信服務蕭統,徐陵服務的是當時還是晉安王、後來的南梁的第二任皇帝簡文帝蕭綱。雖然徐陵年長庾信幾歲,但是庾信的父庾肩吾是前任的昭明太子中庶子,庾信早在大通元年(527年)、15歲的年紀裡就在當時的太子蕭統的東宮作侍讀了,南梁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即後世稱為的昭明太子,於中大通三年(531年)病故,蕭衍第三子、即蕭統同母弟蕭綱同年繼位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梁簡文帝,庾信繼續在東宮裡為新老闆蕭綱服務,那一年庾信19歲。

和庾信從一開始就追隨太子不同的是,徐陵的職業生涯是從晉安王那裡開始的,意料之外的是,中大通三年(531年),昭明太子領盒飯了,於是本來的替補演員晉安王蕭綱意外成了主角頂了上去成了新太子。庾信的父親庾肩吾是昭明太子的太子中庶子,所以15歲的庾信入東宮陪伴太子讀書,徐陵的父親徐擒是晉安王蕭綱的諮議,所以少年徐陵也被晉安王引去隨其父參王府軍事,庾信是蕭統的發小兼鐵桿,徐陵是蕭綱的鐵桿心腹。中大通三年,太子蕭統病故,不是太子的蕭綱成為了太子,於是那一年25歲的徐陵和19的小兄弟庾信成為了一個班子裡的同事。在文學領域,時人稱二人為“徐庾”。

庾信和徐陵最早的詩歌創作是從宮廷詩開始的,中國很早就出現了為宮廷權貴娛樂的宮廷詩,詩風豔麗、詩情旎糜,南北朝時期的宮廷一直保有這種詩歌風氣。到了南梁,梁武帝蕭衍的第一任太子蕭統的東宮是中國古代宮廷詩歌的巔峰聚集地,麾下的才子留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作品都是從宮廷詩起步的,需要理解的是,他們作為當時那個時空裡最極致、最優秀、最富含文學直覺和才學的大群體不僅僅只是創作出個人的宮廷詩,其中最偉大的意義還有 : 蕭統主持編撰出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也就是《昭明文選》,後幾十年徐陵編撰出了《玉詠新臺》,他們二人的千秋功業,萬代感念。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孔子晚年編撰的《詩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是蕭統大約526至531年間編撰的《文選》,此後幾十年徐陵編撰出《玉臺新詠》。我們今天之所以還能夠看到部分重要的樂府詩歌而沒有失傳,比如《孔雀東南飛》、《陌上桑》,還有本期推薦的樂府詩《上山採蘼蕪》,要感念徐陵編撰的《玉臺新詠》,而我們今天還能閱讀到周代至南梁時代的一大批文人作品集要感謝蕭統的《昭明文選》,正因為《昭明文選》才讓文人姓名、生涯沒有灰飛煙滅在歷史的時空裡,因為《文選》,中國古代階段性的文化才更聚集、凸顯、完整,沒有蕭統的功勞,中國文化的枝幹要疏離、瘦弱很多。自南梁蕭統和徐陵以後,過去五六百年,直到北宋才有了郭茂倩的《樂府詩集》。

同為太子宮的詩人,庾信和徐陵都是宮廷詩的高手中的高高手,蕭統的《昭明文選》的編撰就肯定有庾信的大量付出,而《玉臺新詠》這樣的鴻篇鉅製也非徐陵一人所完成的。庾信的文學精神不僅僅是宮廷詩成就上,在南梁覆滅,42歲滯留北方的西魏不得歸國直至去世,庾信的文學精神開始昇華,庾信的一大批賦文作品為中國古代散文文學作了開世之功,建造唐代文必師古的古文運動的那座橋樑,庾信肯定是其中最厚實一個的橋墩。相對庾信來說,徐陵畢生的文學才華好像都沉迷在了宮廷詩歌方面,除去他編撰的《玉臺新詠》不說,自己的創作的詩歌也大體上是宮廷詩歌,讀徐陵的詩歌作品,很有種讀宋代宋詞的感覺,一種跨越了時代的文學感受,很可能這對同年代的兩位文學扛把子就那麼巧合,一個為唐代的散文盡功,一個為宋代的宋詞做引路人。

回到本詩。

《上山採蘼蕪》出自徐陵的《玉臺新詠》,如果沒有《玉臺新詠》,很可能這篇寶貴的古代文學作品就消失在歷史塵煙裡了,所以制《詩經》的孔子、制《文選》的蕭統庾信、制《玉臺新詠》的徐陵都是中華文明裡的聖人,聖人不顯,萬古如長夜。

上山採蘼蕪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上山採蘼蕪》是一首很有名的樂府詩,這首古詩非常有故事性,讀起來也很容易懂。我簡明說一下。

《上山採蘼蕪》的人物很簡單,就是詩中的女主人公,還有一位“故夫”,意思是女人公可能因故被休了,為什麼被休了,不知道,樂府詩還有一首《孔雀東南飛》,那裡面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位被休的女子。本詩中的採蘼蕪是採香草,或者是採驅蚊防蟲一類實用的草藥,在回來的路上遇見了前夫,既然遇見了,前夫就友善地約前妻到家裡坐一坐,休息一下。

詩中第三句“長跪”,不是如今的跪,古人的“跪”是古代標準的坐,長跪是很莊重的坐,說明了此時此刻,二人都很尊重彼此,跪得都很“長”,於是就有了對話。

前妻問現在的男子,新人怎麼樣?後面四句句“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和“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是男子對前妻的回答,意思是新人好是好,但容貌還是差故人一丟丟,姿色雖然和你差不多,但是手腳女工就不如你了。

此時此刻,男子的新人回家了,二人不能繼續聊天了,新人是堂堂正正的從大門口入家,舊人只能偷偷摸摸的從後面小門溜走,新人舊人的對比體現的是一榮一辱,一悲一喜。

後六句是詩人的對新人、舊人的自述,新人只能織縑。舊人卻會織素,而素比縑貴,不僅如此,新人一天只能織一匹,舊人卻能織五丈餘,一匹是四丈,此處是虛寫,意指舊人比新人手腳更巧,勞動力更好。最後一句就是用縑和素來對比,就知道新人不如舊人。令人唏噓感慨。

不過我讀這首樂府詩的感受是,不管新人是不是不如舊人,再怎麼說新人也是很勤勞的人,本詩僅僅涉及到人的勞動能力,不涉及人性、道德,所以本詩的主要思想是對比新舊人勞作能力的不同,諷刺諫喻男子的早知現在何必當初。至於新人到底如何,我相信也是一位善良、本分、美麗、勤勞的女子,也是那個時代裡廣大普通勞動人民裡的一個普通女子,而舊人的被休,可能是有著世俗裡難以說理的情由,就像《孔雀東南飛》裡的劉蘭芝。

最後兩首詩《長相思》其一、其二是徐陵自己的作品,就體裁來說,在當時非常獨特,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很有思想的創建,讀著像讀宋詞,本身的作品詩句也肯定是引領過宋詞,比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就是借用了徐陵的《長相思》其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寫到這裡寫累了,最後一首詩願意的人自己讀讀就可以了,本期董園詩歌推薦就這麼多吧。

最後一首,

和王舍人送客未還閨中有望詩

倡人歌吹罷。

對鏡覽紅顏。

拭粉留花稱。

除釵作小鬟。

綺燈停不滅。

高扉掩未關。

良人在何處。

光唯見月還。

自己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