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萍:《故鄉過年》丨新春名家誦讀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爆竹聲中辭舊歲,

誦讀聲中迎新年!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大年初一至初六

一天一位總檯名嘴

一天一篇經典美文

用聲音陪您過年

今日誦讀嘉賓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鞠萍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小朋友的鞠萍姐姐,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快樂,2019吉祥久久!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的是莫言先生回憶故鄉過年的文章。現在的小朋友們,覺得過年一點兒也不新奇好玩,大家一起來聽聽莫言先生的《故鄉過年》,感受幾十年前小孩子眼裡的年味兒。

《故鄉過年》節選

那時候,不但沒有電視,連電都沒有,吃過晚飯就睡覺。睡到三星正晌時,被母親悄悄地叫起來。

起來穿上新衣,感覺到特別神秘,特別寒冷,牙齒得得地顫抖。

家堂軸子前的蠟燭已經點燃,火苗顫抖不止,照耀得軸子上的古人面孔閃閃發光,好像活了一樣。這是真正地開始過年了。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這時候絕對不許高聲說話,即便是平日裡脾氣不好的家長,此時也是柔聲細語。

至於孩子,頭天晚上母親已經反覆地叮囑過了,過年時最好不說話,非得說時,也得斟酌詞語,千萬不能說出不吉利的詞,因為過年的這一刻,關係到一家人來年的運道。

做年夜飯不能拉風箱——“呱嗒呱嗒”的風箱聲會破壞神秘感——因此要燒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我母親說,年夜裡“燒花柴,出刀才;燒豆秸,出秀才”。秀才嘛,就是知識分子,有學問的人,但“刀才”是什麼,母親也解說不清。大概也是個很好的職業,譬如武將什麼的,反正不會是屠夫或者是劊子手。

因為草好,灶膛裡火光熊熊,把半個院子都照亮了。

鍋裡的蒸汽從門裡洶湧地撲出來,白白胖胖的餃子下到鍋裡去了。每逢此時,我就油然地想起那個並不貼切的謎語:從南來了一群鵝,撲稜撲稜下了河。

餃子熟了,父親端起盤子,盤子上盛了兩碗餃子,往大門外走去。男孩子舉著早就綁好了鞭炮的杆子,緊緊地跟隨著。

父親在大門外的空地上放下盤子,點燃了燒紙後,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頭。男孩子把鞭炮點燃,高高地舉起來。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父親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靈的工作。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回到屋裡,母親、祖母們已經歡聲笑語了。

吃餃子之前,晚輩們要給長輩磕頭,而長輩們早已坐在炕上等待著了。

長輩們在炕上響亮地說著:不用磕了,上炕吃餃子吧!晚輩們磕了頭,長輩們照例要給一點兒磕頭錢,一毛或是兩毛,這已經讓孩子們興奮雀躍了。

現在,如果願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了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現在的孩子不感興趣,他們自有他們歡樂的年。

鞠萍:《故乡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週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喜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往期精彩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讀書,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