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視小買賣,再小的生意都能助你發大財!

一小包榨菜,一枚小紐扣,小小的一元店,類似於這樣小打小鬧不起的小買賣,好大喜功的年輕人總是不屑一顧。殊不知,很多名揚天下的富豪都是幹小買賣起家的。

涪陵榨菜的董事長身價兩億,他卻是賣小鹹菜的!

別輕視小買賣,再小的生意都能助你發大財!

溫州炒房團在全世界都揚眉吐氣,他們卻是一群賣紐扣修雨傘的!

在會做生意的人手裡,榨菜也能變鮑魚。在不會做生意的人手裡,黃金能變草根。

如果你瞧不起小生意,那你註定發不了大財。

買賣大小不是以產品的個頭和定價來論的,而是由利潤決定的,外行了吧?傻眼了吧?快點改正過來吧。

只要能賺錢,小賣鋪咱也開!榨菜咱也賣!

現在的年輕人,性情浮躁,都想做大生意,開大公司,當大老闆;殊不知,很多腰纏萬貫的超級富豪,都是做小買賣起家的。

在物價上漲不休的今天,1元錢能有什麼用呢?僅僅能買到一包榨菜。

賣1元的榨菜,能有多少利潤?答案是:3.5分錢。也許有人會問,利潤這麼少,誰還會做這種生意?可四川漢子周斌全卻不嫌少,靠賣1元錢一包的榨菜,做到了上市公司。他是怎樣做小生意賺錢的?

財富故事

2000年,周斌全開始擔任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上任伊始,他發現涪陵榨菜年銷量僅有一兩萬噸,一直徘徊在虧損邊緣。這個時候,集團有人向他建議:“做手機好,附加值高。”也有人說:“搞網絡,容易吸引風投。”

是啊,在高科技時代,傳統食品是微利行業,做榨菜,能有出路嗎?集團裡不少高管都想放棄榨菜,認為附加值不高,掙的錢都按分算,他們更傾向於產品轉型,從事IT、網絡等贏利顯著的科技項目。

可是,周斌全卻堅持賣小鹹菜。他認為,中國有10多億人,每月每人只吃一包榨菜,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只要用心去做,榨菜也會變為“鮑魚”的。周斌全對此很有信心。

確定了目標後,周斌全發現,涪陵榨菜儘管與德國的甜酸甘藍、歐洲醬黃瓜同列為世界三大名醃菜,可利潤低,而且生產榨菜的設備簡單、原始,居然還在採用“腳踩”的作坊式生產。為此,他用了半年時間去貴州、湖南等20多家同行企業考察,結果發現全國醬醃菜行業幾乎都是作坊式生產。在當時,全世界都沒有榨菜的自動化生產線,連常吃醬醃菜的日本、韓國也不例外。

別輕視小買賣,再小的生意都能助你發大財!

這是個好機會。在失望的同時,周斌全發現了商機。

2003年,涪陵榨菜集團果斷投入340多萬美元,通過國際招標的形式,最終確定與德國生產設備製造商合作。雙方經過1500多次實驗和調試,製造出榨菜行業第一套現代化的生產設備。

“世界上第一條榨菜全自動生產線”就這樣誕生了,技術的創新,讓涪陵榨菜從量到質都有了巨大的飛躍。

規模上去了,硬件改善了,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周斌全想,涪陵榨菜在市場上的定位並不清晰,知名度也不夠響亮。何不給榨菜做一次“鍍金包裝”呢?他想到了當時紅極一時的策劃大師葉茂中。

然而,請葉茂中出山並不容易。他用十二萬分的誠意和天價策劃費請得葉茂中出山。在葉茂中的策劃下,周斌全請來演員張鐵林擔當涪陵榨菜的代言人,同時,配套地在地面、航空進行大規模、大面積的終端品牌傳播,進一步宣傳和推廣涪陵榨菜,使涪陵榨菜聲名鵲起,家喻戶曉。

別輕視小買賣,再小的生意都能助你發大財!

經過一系列的運作,涪陵榨菜的經濟效益開始凸顯。2001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2009年銷售額飆升至4.4億元!在2010年的一次榨菜文化節上,涪陵榨菜首日便籤下了11億元的銷售訂單。2010年11月,涪陵榨菜成功登陸滬指中小板上市交易,周斌全持有552萬股股票,當天股票收於40.8元每股,周斌全身價因此達到了兩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