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動物到上帝》之快樂該如何計算,你快樂了嗎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豆瓣評分9.1)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

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加快樂嗎?我們知道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為何產生嗎?人類創建的帝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又興起?為什麼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為廣泛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如何成為現代社會最重要的信條?理清影響人類發展的重大脈絡,挖掘人類文化、宗教、法律、國家、信貸等產生的根源。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人類重新審視自己。

《人類簡史——動物到上帝》之快樂該如何計算,你快樂了嗎

人類簡史動物到上帝


快樂該如何計算

  • 如何才能快樂似乎是一個永恆命題,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得到快樂的方法很多,比如一夜暴富,暴瘦十斤,我愛的ta也愛我,家人和睦團結,父母長命百歲。如果才能快速高效的得到快樂?快樂該如何計算?中獎五百萬和我愛的ta也愛我哪一個更快樂?本章將解讀快樂的奧秘。

近幾十年來,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開始用科學辦法來研究快樂的根源。

目前有一項耐人尋味的結論:金錢確實會給人帶來快樂,但是有一定限度。如果是一個年收入兩萬的清潔工,忽然中了五百萬。那麼主觀幸福感會維持好一段時間。因為可以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用擔心欠債越來越多。如果是本來就年薪幾百萬的公司主管領導,就算中了兩三千萬的樂透,主觀幸福感只會提高几個星期,並且根據實證研究,幾乎不會對長期感受有太大影響。

另一項研究發現:疾病會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斷惡化,或是症狀帶有持續、讓人無力的疼痛,否則疾病並不會造成長期的不快。比如一個人被症斷出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確實會讓人鬱悶一段時間,但只是會讓人鬱悶一陣子,只要病情沒有惡化,他們就能調整過來,覺得自己和一般人的快樂程度也沒什麼差別。

目前看來,對快樂與否的影響,家庭社群要比金錢和健康來得重要。那些家庭關係緊密良好、社群互相扶持幫助的人,明顯比較快樂。而那些家庭機能失調直無法融入某個社群的人則明顯比較不快樂。而其中,婚煙又是特別重要的一項因素。多項重複研究發現,婚煙美好與感覺快樂,以及婚姻不協調與感覺痛苦,分別都星現高度相關。而且,不論經濟狀況或是身體健康如何,情況都是如此。所以,就算是貧窮而有病在身的人,如果身邊有愛他的另一半、愛他的家人、願意支持他的社群,他就可能比一個孤單無伴的億萬富前感覺更幸福快樂。(當然,前提是這個人不能真的窮到無法生活,而他的疾病也不會不斷惡化或讓他持續感受疼痛。)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考慮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現在社會的幸福感比不上十九世紀的人。雖然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條件也是十九世紀社會所不能想象的,人們更自由了,我們可以選擇朋友,選擇鄰居,選擇一個人,在外地工作和家人,兒時的好朋友常年分離。於是,

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幸福感越來越低。

然而,關於快樂最重要的一項發現在於: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換句話說就是你得到的和你想要的一樣嗎?所以就想古代先達說的一樣——知足常樂~如果說快樂要由期望來決定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兩大支柱,大眾媒體和廣告業會在不知不覺中讓社會大眾越來越不開心。因為我們會在手機中,大屏幕中,電視上看到那些明星,運動員,超級名模,社會名流。我們會和他們比較,長期接觸這類信息,會慢慢提高自己的期望值,慢慢的就會越來越不快樂。

  • 舉個例子:埃及人在前總統穆巴拉克的統治下,死於飢餓、瘟疫或者暴力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古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或者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統治的時期。對大多數埃及人來說這是他們有史以來物質條件最好的時代,按道理他們應該歡呼雀躍。然而他們卻滿懷憤怒,起身推翻了穆巴拉克。原因在於他們比較的不是古代法老,而是在電視,大屏幕中看到了同時代美國總統奧巴馬。

如何才能使你快樂呢?

  • 加強和社群家庭的聯繫(看完這篇文章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
  • 加強身體鍛鍊,杜絕不好的生活習慣(給爸爸媽媽打完電話去外面跑幾圈吧!)
  • 有正確的期望值,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跑完步回來洗個澡,少刷點微博,多看點書~)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