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旅遊,有的人認為旅遊毫無意義?

將心向明月


這取決於個人對旅遊的看法,有人認為如今誰不都是“朋友圈式旅遊”,都是景點打卡,拍照,發朋友圈的旅遊固定三個方式。每到節假日,高速公路堵的車有好幾公里,各大景區人擠人。

與其出去看人頭,不如在家裡休息睡覺,與其隨大眾,看別人想去哪兒還不如不去。這是大多數認為旅遊毫無意義的人的想法。還有一些人認為,旅遊就是變相的花錢找罪受,乘坐長時間的交通工具把自己弄得很累,還總是看到一些並不怎麼樣的景。

而認為旅遊很有意義的人不會這麼認為,他,真正喜歡旅遊喜歡戶外的人是把旅遊當成生活來過的人,對於生活一定是有自己理解。

就像世界上著名的登山者安德魯洛克一樣,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爬了14座8000米以上的人,他認為即使旅途中會遇上跋山涉水的時候和一個人孤單的時候,但這都不是什麼困難,他會在途中積極享受登山帶給他的快樂和自由。

有記者曾經報道過一個叫阿牛的進藏者,因為他是騎馬進藏,這讓許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他最後把這件事看起來很荒唐的事情做成功了。他告訴記者:“一路上,途中因為這個“朋友”相隨,和路上不同的人有了很多的話題,也體會到了與以往旅行截然不同的感受。”對他來說,這是一次修行的過程,在和自己對話、和大自然對話的過程中找到了旅行的意義。

旅遊到底有沒有意義,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對我來說,這件事只要我去做了就一定是有意義的。

去年我去爬衡山,看到有年輕人爬不動,邊爬邊發牢騷,但有七八十歲老人自己拿個登山杖,勁頭十足。我才明白,原來只有出去了就會知道,真的有人永遠像二十歲一樣年輕,不管是身體還是心裡!

現代人都喜歡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一場真正的旅行絕不是拍照發朋友圈而已,它是對自己心靈的洗滌,是見識一切未知的開始,是,更是更加懂得生活的一種方式。

剛行路上


從2008年起,我們決定環遊世界,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

這十年除了體重沒怎麼變,好像什麼都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不少人問這些年的侶行,我的感悟是什麼。我認真想過這個問題,最後的答案是——這十年,大概有三個階段:

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到最後見山還是山。

最初,2008年,我倆訂下了一個“十年之約”,五年準備,五年行走。

前五年,我們規劃路線,學習各種知識:野外生存、機械維修、戶外救援、攀巖,還有各種車、船、飛機的駕照。

幹這些事的時候,說實話,那種感覺跟當年沒錢時想掙錢的感覺很像,就是覺得生活重新有了奔頭。

路上的事兒就太多了,我們先去了北極圈旁的奧伊米亞康,在零下52℃的極寒裡露營,在那裡我還向梁紅求婚了。

這個事情的浪漫先拋在一邊,室外露營這一趟,讓我們知道了自己身體的極限,我們原來還可以完成一些曾經只敢想的事情。

接下來是索馬里,那是我的一個願望:去看看那個充斥著海盜和恐怖主義的國家,到底是什麼樣子。

後來深入切爾諾貝利也是如此。核電帶給了這個城市什麼?是幸福,還是傷痕?

還有垂降馬魯姆火山。在那些地方,確實很危險,但那種危險不是抗力,反而是吸引力,吸引著我們去接近它、瞭解它,然後在行動的過程中享受這種感覺。

那是一種實實在在活著的感覺。

如果在這時,再讓我來定義生活和生死,我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

離開原來固定的生活程式,你能感覺到一切都是新鮮的。走在路上,看見了一個全新的自我。

索馬里難民營裡的生活,那是我們沒有想象過的畫面;

西伯利亞極寒下,切爾諾貝利周圍,那些始終不肯離開的人們,他們故土難離的堅守,在我們這些習慣了都市遷徙的人身上是看不見的。

還有馬魯姆火山看到的那種震撼,讓我們第一次對天堂和地獄有了直觀的感受,也知道了有些地方,死在那兒也是值得的。

還有南極結婚的夢——那時我和梁紅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我們都三十好幾,婚禮一直拖著沒辦。

買船、改船、熟悉船,瞭解航線和天氣…7個月的海上漂泊,20000海里的遠行…在德雷克海峽,收到南極長城站信號的那一刻,我們不約而同地熱淚盈眶。

那一段旅程裡,我們真的經歷了人生裡最大的考驗。

茫茫無際的大海,狂風巨浪,梁紅嚴重暈船,我甚至一度崩潰和自我懷疑:為什麼要帶著愛人和朋友,踏上這麼一段遭罪甚至大概率喪命的旅程,

僅僅是為了承諾嗎,或是自己的個人夢想嗎?

在終點的時候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一關我們並肩過來了,這一世我們值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男人的擔當和責任,團隊和愛人之間的信任,還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對這個世界的重新認識…

在路上的每一站,都是在給我們重新回爐、重新上課。

包括在墨西哥洞潛幾千年前的瑪雅人祭祀聖井,在南非用氦氣球飛躍彩虹國,去中東點亮巴米揚大佛,以及今年開著中國飛機環球遠行,等等。

其實在穿越中東的路上,我有一段還是陷入了迷茫,因為一路所見的真實的炮火,真實的死亡與恐懼。

那時我一度對許多事都產生了懷疑,我們到底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為什麼有的地方如迪拜奢華輝煌,有的地方如科巴尼夕陽如血。

那時我進入了見山不是山的狀態,因為見了太多不平和苦難,我們又無能為力。

這種無力感讓我對很多事情都產生了懷疑。甚至開始想做這些事情的意義何在,只是旁觀者的敘述?或者過客的憐憫?

後來,我們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依然是路上的故事,給了我們回答。

是伊斯蘭堡那些笑著放風箏的孩子;

是我們點亮巴米揚大佛之後,那些在山谷裡載歌載舞的人;

是科巴尼的廢墟上,笑著向我們比出V字手勢的家園守護者。

所見即真,我們或許無力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為別人、為這個世界多做一點事,讓它變得稍微好一點。我們不是過客,而是每一份希望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見山依然是山,我們一直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行走,我們沒有走馬觀花,也沒有消極地去同情哀怨。

之前我們對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實在太片面了。走出去之後才發現,世界那麼大,我們不知道的和看不見的,還有那麼多。

我們已經走了這麼多年,去了上百個國家,地球都繞了好幾圈,依然有那麼多新鮮的的未知的刺激著我們,吸引著我們。

其實最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幾年下來,一路侶行,也能改變更多人的生活和想法,讓他們也開始思考,開始勇敢走出去。這也是我們找到的侶行存在的另一種價值吧。

此刻讓我歸納侶行的意義的話,簡而言之就是:走出此刻的禁錮,找到更好的生活;走出內心的侷促,找到更大的夢想;放下怯懦和猶豫,勇敢上路,發現更好的自己。

生活定義人,夢想引導人,路上發現人。


張昕宇梁紅


我的一個小夥伴8月份去的了一次玉龍雪山,10月份去的成都和西安。和他聊天的時候的時候我開玩笑的說你家裡有礦啊,她和我說有什麼礦不礦的,掙那麼多錢幹嘛,出來放鬆放鬆。我整個人好像被這句話點到,想要出來旅遊。但是當我把這個想法和家裡說的時候,他們會說掙點錢就花,自己攢點。其實這就是兩代人因為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觀點不同而已。

在爸爸媽媽那一代人生活的年代裡,物質匱乏,生活條件差。對於他們來說,能填飽肚子已不錯,逢年過節吃點好的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很好了,所以意識里根本沒有旅遊,即使到現在社會發展,經濟發達了,但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思想覺得旅遊還不如攢點錢。

而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雖然成長環境和經濟基礎會好很多,但是我們在社會中會面臨很多壓力。雖然在以前人們可能連吃飽都是問題,但是生活卻是很簡單的,人和人的關係很質樸。而現在經濟條件是好了,我們追求的也多了,人和人的關係變的複雜,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時候要面對更多的壓力,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假期出來旅遊。儘管可能遇上長假會有交通堵塞,人流擁擠的情況出現,但是隻要出來人的身心就會放鬆下來,這是最重要的,如果幸運遇上自己喜歡的美景心情就會更美麗了。






我獨自去旅行


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想法,這就和辯論是一樣的,有正法反方。我認為喜歡旅遊和不喜歡旅遊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

第一:心態不一樣

喜歡旅遊:這種人對於生活有一個美好向往,並且對生活充滿了無線想象,對於他們來說,出去旅遊就是開闊視野,放鬆心情的一個好方法。這類人心情都會不叫好,性格我認為也很開朗,我從身邊朋友總結來的

不喜歡旅遊:這種人比較理智,在生活中,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朋友對我說,旅遊有時候真是浪費時間,去旅遊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查攻略,查各種消息等,他們對於旅遊的心態並不是很嚮往,我認為這類人往往喜歡比較單獨的休閒方式,比如遊戲,看書,跑步等

第二:家庭條件

喜歡旅遊:經常去旅遊的朋友家境肯定比較好,因為他們對於旅遊花費的時間,金錢沒有絲毫的計較,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喜歡旅遊,並且經常去旅遊,因為在旅遊途中不用擔心想買而不能買,想玩而不能玩的項目等

不喜歡旅遊:很少出去旅遊的人有一些是因為家境關係,出去一次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還有就是如果資金不足,在旅遊途中遇見各種煩喜歡的東西有不能買,這對於一個人來說還是有點打擊的。這也就造成為什麼有些人去旅遊回來後就不怎麼喜歡去旅遊了。

第三:注重角度

喜歡旅遊:他們喜歡旅遊的人就比較注重生活質量方面,旅遊開心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意義很大的事情

不喜歡旅遊:這個就比較接近於工作狂,他們不可能把幾天或者十幾天的時間拿來花在出去旅遊,拍拍照,喝喝茶的事情上,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毫無意義


愛旅遊的倉鼠


有人拉著拉桿箱,隔三差五外出旅遊。走馬觀花後,除了在朋友圈裡曬曬到此一遊的照片,若要問問風土人情、觀光體會。大多數是一問三不知。

我也喜歡旅遊。記得有一年,我在杭州過年。年三十的下午,我就站在斷橋上。天空雪花飄飄,整個西湖如同被我一個人包下似的,空曠的四周斑斑駁駁、朦朦朧朧,顯得美麗、寂靜和空靈。空氣被雪花濾過後,格外沁人肺腑!

如今,再也沒有如此美景。各大景點,總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滿為患! 這種人擠人的旅遊,除了出汗,哪來什麼意境?這樣的旅遊,你還喜歡?


鴻安39


旅行不是流浪,要從路上走到心上!

寫了很多深度遊的文章,也走過很多地方,上面其實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說旅行沒有意義的人,主要出在兩個問題上:

一、只帶了眼睛,沒帶上心靈。

覺得旅行有意義的人,大多曾經有過一種非常棒的體驗,可能是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感悟到了一種輕鬆、瞭解到了有趣的故事、獲得了某種驚喜、昇華了某種關係等等,而這些體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你覺得非常爽,還特別容易上癮!

這種體驗,往往是你長居地所沒法得到的 !

這種體驗,是場景變換後投射在你心上發生奇妙反應才能獲得的!

我有一個觀點,旅行有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五感獲得不一樣的東西!美景、美食、妙人、趣聞、歷史等等……

第二層,則是這種不同會給你的世界觀帶來驚訝、欣喜、感慨、激動、瘋狂等對比強烈的情緒,讓你回味無窮;

第三層,這些情緒會震盪你的世界觀,讓你會經過思考,然後發生一定改變,獲得一種意猶未盡的心理滿足;

每一層的體驗都比上一層要更難忘!

每一層的體驗都建立在上一層之上!

二、沒去對地方。

正如上面所說,旅行就像是要按下按鈕,然後等待搖號機的開獎,獎品能不能讓你興奮,一定是你事先要選對獎品池。

一個喜歡人文歷史的人,讓他去遊樂場,就是受罪;

一個喜歡現代摩登的人,讓他去古鎮古村,就是受罪;

一個喜歡度假休閒的人,讓他去窮鄉僻壤,就是受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旅行興奮點,只有先找到這個點,找到第一層的意義,你才有可能獲得後面更好的體驗,才會有所謂的意義。

最後,祝大家都能有非凡的旅行體驗,找到只屬於自己的意義!


最美深度遊


為什麼有的人旅行一圈回來後,整神采奕奕?而有的人旅行回來卻疲憊不堪?那是因為旅行的心境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有的人旅行是為了拓寬眼界,瀏覽風景名勝;有的人旅行是為了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有的旅行時為了尋找逝去的年華,重溫青春的惆悵。當然,還有的人旅行,只是為了旅行。

很多人、很多時候,其實都是渴望一段旅行的。一個人也好,和自己最心愛的人也好,和自己的朋友也罷。一起看美麗的風景,一起隨風去瘋,一起攜手,一起共飲,一起細數落葉無數,一起品朝陽初升,追求的都是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感受。我想當一個人心裡都被美麗容納,現實中的許多矛盾和煩惱必會從腦中逃遁,內心便會猶如碧海藍天那麼澄澈開闊的。

當然有的人會抱怨旅行太累、住宿太破、花錢不值,那是因為心中計較太多,沒有用一種感懷的心情去旅行,反而錢花了、罪受了,倒落得一個不痛快。

曾經去爬過氣勢磅礴的泰山,在玉皇頂上感受過雲與天的蒼茫浩淼,即使累得氣喘如牛,也會一吐濁氣,只為一攬眾山小;曾經去淌過碧藍一片的海洋,在大海深處感受過魚與水的和諧共融,即使曬得汗流浹背,也會嫣然一笑,只為擁抱海的博大。

我總喜歡努力工作後,輕裝去旅行,帶上相機,記錄下一切美好。當我容顏老去時,坐在寬大的藤椅中,手邊一杯濃濃的紅茶,面對暖暖的夕陽,細數那些悠悠流水年華中所有花開花落,淡然抿笑、一切不負我。


村裡來了照相的


拿我自身來舉例,我是非常喜歡出遊的人,上班的時候即便沒多少假期,週末也要出去爬個山徒個步什麼的,如果時間多,就想著來一趟長途旅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好玩呀!雖然我每次徒步的過程中都累的要死,想著下次打死都不來了,但是休息一段時間後,又屁顛屁顛地出去了。

那為什麼這麼累還要出去呢?因為內心需要放鬆呀~就我個人而言,上班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心累,處理各種事情,每天被折騰得沒點元氣,整個人沒活力,這種狀態下,單純是週末在家裡休息我是補不回來這種元氣的,因為家裡就那麼點大的地方,太憋悶了,我需要出去走走,勞累一下身體,讓身體更有活力,我還需要看看山看看水,跟人聊聊天,來轉換一下心情跟整個人的狀態,拋開繁雜瑣事,讓大腦得到放鬆。這種身心都能得到放鬆的方式,才是我補充元氣的方式。

長途出遊也一樣的,就是暫時換種方式讓自己脫離原來的軌道,看看世界上原來還有不一樣的風景,以及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而不是家裡的那兩點一線:上班和回家。題主覺得景點都是人,也沒什麼看頭,有可能你沒去對地方,可以嘗試去些冷門的地方,或者錯峰出行,人沒那麼多,體驗更好,可能你以後就會愛上出遊了。

當然,有些人就是打心底裡不喜歡出遊,覺得累,覺得沒意思,這種就沒必要非要去跟風旅遊了,畢竟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有些人在家裡看個肥皂劇看個電影就能達到放鬆心情的目的,這樣也挺好的,自己開心並且能找到適合自己放鬆的方式就好。


高傲的查查官方


以前,我是一個“愛山水不如愛美人”的人,總覺得風景一見而過,僅僅一時的賞目卻不能永遠陶冶我的心志。

自從我在頭條號上開通旅遊自媒體(拍客鏡頭)後,自從上月的體檢報告提醒我身體狀況的惡劣,自從近期幾次的春季踏青的機緣恰逢被我經歷,我開始思考關乎旅遊的價值:

一、旅遊關乎健康

旅遊關乎的健康,除了健身還有心曠神怡。

3月份隨單位去了安慶嶽西大別山景區,大別山的青山綠水、彩虹瀑布、彩虹隧道使我賞心悅目,徒步、登山、攀巖使我的心肺得到了洗禮,這遠勝於家裡的跑步機,它僅僅使你流了一身臭汗,卻無法擁有貼近大自然的呼吸。也優於戶外的健走,旅遊在強身健體的同時,更陶冶了你的情操,由內而外的健心健身。

二、旅遊關乎眼界

旅遊關乎的眼界,除了文化還有趣聞野事。

4月份,和安慶跑步協會成員登上了巨石山頂峰,瞭解了小龍山賦予的“海枯石爛”的愛情文化,領略了520雲上玻璃觀景臺的驚險刺激,沉迷於小橋流水的安逸,更讓我記憶尤深的是旅途中的三兩見聞:很少走出辦公室的年輕女孩,在登山半途中的差點休克,被我們援手後有驚無險;一對中年夫婦帶著小狗兒一起奔跑,一起爬山,尤其引人注目;還有一二歲的小童,在父母的牽引下,蹣跚而行;等等,還有許多趣聞......

三、旅遊關乎自媒體

旅遊關乎的自媒體,除了一路行走還有一路記錄。

古人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最美的風光在你的心目中的記憶,漸漸損耗消失,我創立的頭條號“拍客鏡頭”,主題是一路走一路拍,用視頻、圖文完美刻記住那時、那景、那人,若干年後再次打開,依舊記憶猶新。現在的自媒體,門檻低了,只要你稍有文化,只要你是一個有“身份證”的人,都可以入住,或許幾篇神來佳作,也讓你一邊旅遊一邊賺錢。


他她日記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說的高深點就是三觀不同,這其實不僅僅表現在對旅遊的看法不同這一點上,這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裡我們只說旅遊,別的不說,我就拿我和我對象來對比吧。

我的觀點是:旅遊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因為本身我個人比較喜歡各處走走。我覺得旅遊可以增加人的見識,而且是真的可以開闊心胸,忘掉很多不開心的事情。而且旅遊本身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啊,那麼多山山水水,如果不去看一看,多麼可惜。總之,我認為旅遊是好的,是可愛的事情。

我對象的觀點:旅遊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金錢,還不如多買幾本書多看幾本書。因為他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看書,藏書。對他來說,幹什麼都不如看書買書帶來的快樂多,所以旅遊也是一樣的。這裡就可見是人的想法不一樣,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個人把個人的精力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面,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