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與算盤:士魂商才

論語與算盤:士魂商才

致親愛的你:

Hi,見信如面!經商與學問、道德與利益、仁義與富貴,他們之間是什麼樣的聯繫?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歡迎開啟閱讀,當然,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1、偏見從何而來?

2、割裂造成的後果。

3、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如何正確理解?

願每日微小知識激發你的深刻思考。

(全文共計2102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那,我們開始吧

許多人跟我說,你閱讀量這麼大,又喜讀哲學、人文、歷史類文章,還熱愛寫作甚至每日必寫,應該很適合做學術。

但卻偏偏在做著一件似乎與以上一切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創業。

那麼創業就好好“創業”吧,又要每天用“那麼多時間”來閱讀。

而且無奸不商,“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就利遠仁、據利失義”,多少教誨說明一個道理:二者水火不容。

這個做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你一定沒想明白!

一般面對這樣的疑問,我都會想到一個詞:士魂商才!

也會直接回答說,我並不認為兩者可以分割,知行若不合一,便是無知無行。

由於從小是書痴,卻又同時活躍在學校各類活動當中,從不安分守己,不知不覺中,很早形成了自己做事的方式,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我都是那個看上去像是比同齡人大(老)了十多歲的孩子。

而知行合一的觀念、對鮮活知識的渴望和對僵化知識的反感,更是早已根深蒂固地種在了心底。

我非常清楚,人們觀念中的偏見之多,簡直不勝枚舉。

且不說那些烏壓壓的“女性特質”——從小女生都會被這些偏見灌輸很多的觀念,比如女生就應該是粉色的、柔弱的、善解人意的,而不能是太過於上進的、強硬的、向前一步的……

如果是一名女性創業者,就一定聽到過一些“憐香惜玉”的人的長嘆,“這就不是人乾的事情,你這樣知性善良的女孩應該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安心享福才對。”……

論語與算盤:士魂商才

這句話裡隱藏著兩個偏見:

1、創業不是人乾的,並且與學問與道德無關。

2、女孩就應該安穩一點。

好吧,這兩點真是現實生活中最普遍不過的觀念。

第二點暫且不提,咱們今天來說一說,到底創業、做商業、做生意……跟學問道德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經商與學問、道德與利益、仁義與富貴,他們之間又是什麼樣的聯繫。

論語怎麼讀,算盤怎麼打!

國富論怎麼讀,道德情操論又該怎麼解。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一、偏見從何而來?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亞里士多德也說,“所有的商業皆是罪惡。”

很多人將這些話作為孔子或者亞里士多德輕視富貴的有力證據,認為作為君子或者一位有道德的人,應該“寧守其道而不去貧賤。”

要理解一句話,首先必須要考察這句話產生的背景。

脫離的語境的話語,往往會產生偏激狹隘的解讀,甚至很多的理解還會與原來的意思背道而馳。

細細品味,實際上這都是在用極端言論來告誡人們的做法。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切的商業行為都是與利益有關的,而人非常容易被利益所誘惑,以致偏離正道,迷失方向,背離社會道德。

人性的弱點在於容易關注物質方面,忽略精神追求,以至於最後淪為物質至上,道德敗壞的人。

而以前的人因為知識少、道義淺薄,以至於陷入罪惡的人很多,因此人們才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以至於最後形成一股鄙棄金錢的風氣。

所以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才會總是強調道義,實際上孔子只是在教導人們不要沉迷於富貴,他的意思是,“獲取不義之財,還不如安於貧困。”

是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當然這句話也往往因為人性的弱點而變成一句冠冕堂皇的藉口,這或許也是先賢們為何一再強調道德的原因。

二、割裂造成的後果

鄙視金錢與功名會造成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很容易認為“仁義道德是神仙的事,從事經濟生產的人,可以無視道德。”

其結果就是,使投身於實業的商人們都變成了利己主義者。

在他們心裡,既沒有仁義,也沒有道德,有的只是不惜一切代價去賺錢,甚至於鑽法律的空子。

這樣才給社會帶來了更惡劣的影響,甚至如果沒有了法律,社會就會陷入巧取豪奪的混亂狀態。

而在另一方面,仁義脫離了最現實最腳踩大地的商業就會演變成虛偽的空談主義。

空談仁義的理論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僅會減弱物質的生產力,也阻礙了社會整體的發展。

割裂是一切後果的源泉。

只有不像防洪水猛獸一樣地防範財富的“侵蝕”,而是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去正視,才能真正理解財富與仁義的關係。

我們也要謹記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惡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惡人未必就不得善終,而善人也未必不會食惡果。

與其憎恨惡人、劃分界限,不如儘量想辦法把他往善的方向引。

雖然這樣的觀點很容易被人所誤解,會被認為清濁兼容,不分正邪善惡,但其實,真正的至善,恰是在於充分理解人性的兩面的基礎上的寬容。

三、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如何正確理解?

經商與學問、道德與利益、仁義與富貴,他們相互關聯、互為條件。

論語和算盤本不衝突,亞當·斯密也告訴大家,國富論是道德情操論的一部分。

真正的商才應以道德為本,它不能背離道德而存在,而欺瞞、詐騙、浮華、輕佻之商才,實為賣弄小聰明、小把戲者,根本算不得真正的商才。

不存在脫離經濟的道德,也不可設想背離道德的經濟會給社會帶來好處。

“拋棄利益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而完全的財富,正當的殖利必須伴隨道德。”

人都要有追求利益的想法,這不但合乎道義,並且非常必要,而與此同時,與仁義道德相符合的利益追求,才能真正長久。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要說的,本質上是泰然處之地去做人,就算是面對富貴也一樣。

士道,亦即實業之道。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