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

能工非巧匠,只在有心人

在中國的冷兵器歷史中,有一種武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它是中國古代最為神秘的武器之一。當槍炮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它的威力就足以震懾敵手,當敵人洶湧而來之時,它迅速擊發,以一當十。它是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多的武器。因為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冷兵器時代固有的看法。它的存在與否,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而它,便是諸葛連弩。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在河北滄州的東光縣,有一個名叫吳景剛的木匠,他出生在一個木雕世家。祖輩都是當地有名的木雕匠人。

吳景剛參加節目《中國夢想秀》

也許是骨子裡的基因所致,吳景剛從小就對木工活感興趣。只要家裡有人幹活,他一準兒放下手裡的事兒,湊上前去研究。如果就此發展下去的話,吳景剛也許會像他的祖輩們一樣,成為一位不錯的木雕匠人。只是如今,可是對於一個木匠的生命而言,命運卻悄悄給他安排了另一條道路。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不務正業”的木匠 吳景剛

作為一個木匠而言,吳景剛從來不做桌椅板凳這些傳統的木製傢俱。從藝30多年的他一門心思琢磨的都是:諸葛連弩、架火戰車、猛火油櫃、撞車、火龍出水……這些現代人都沒見過甚至沒聽過的古代兵器。

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指責他:這孩子腦子有毛病,“跑偏”了。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不務正業”的木匠 吳景剛

其實從小時候起,吳景剛便是同齡孩子中的另類。

吳景剛兒時夥伴的玩具無非是木頭槍、塑料刀,只有吳景剛的玩具是一把百年連弩,早年間,為保家護院,吳景剛的外曾祖父製作了一把可連發十支箭的弩弓。吳景剛非常珍愛這把連弩,但一直搞不清連弩到底是怎麼做的。

17歲時,吳景剛正式開始和母親學習木雕,一學就是十幾年。小時候的那把神奇連弩讓吳景剛對古代兵器非常痴迷,一有閒暇他就翻閱古代兵器的書籍。後來,隨著時間的侵蝕,這把已經在吳景剛家中傳承百年的連弩最後還是損壞了。

而此時已經在木工上有了相當研究的吳景剛,則萌生出了再做一把的想法,而且他的野心更大,他想復原“諸葛連弩”。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在傳說中,諸葛亮臨死前將連弩的製作工藝傳給了姜維,後來也就失傳了。而製作家中那把連弩的外曾祖父也已經百年。

所以,吳景剛根本沒有可以製作的案例可以查詢。可是復原談何容易,諸葛連弩失傳已久,且留下的文字記載少之又少。多少人研究了幾十年,都沒能成功。

《三國志》《天工開物》《武備志》……吳景剛幾乎翻遍了所有記述連弩的文獻。起初看不懂古文,他就四處請教。然後再按照書上的描述,嘗試復原。不斷改進,不斷推翻重來,反反覆覆8年,終於在2008年,吳景剛才成功製作出了成品。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和他的諸葛連弩

吳景剛製作成功諸葛連弩的消息不脛而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兵器專家李斌博士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找到了吳景剛。當李斌博士看過吳景剛製作的諸葛連弩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諸葛連弩誰也沒見過,不能肯定歷史上傳說的諸葛連弩就是吳景剛製作的這個樣子,但根據古書上對諸葛連弩的記載,“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上看。吳景剛製作的還原的諸葛連弩不論是從工藝還是威力上都是最接近的。

後來,吳景剛製作的這把連弩被軍事博物館收藏。而這,也成為了吳景剛在復原中國古兵器道路上的第一步。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製作的諸葛連弩,鮮卑軍事博物館收藏

隨著諸葛連弩的復原成功,也讓吳景剛有機會出現在了大眾面前。

吳景剛和他復原諸葛連弩的事蹟,先後被《百科探秘》《中國夢想秀》等節目傳揚,吳景剛這個名字也在古兵器圈中聲名鵲起。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央電視臺的百科探秘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夢想秀

2012年,中國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專門找到了吳景剛,專門請他製作同年舉辦的“中國古代機械展”上的13件仿古大型兵器。這一次要吳景剛製作的13件展品分別有三弓床弩、戰國弩、撞車、巢車、炮車、架火戰車、一窩蜂、火龍出水和摺疊橋。這些早已失傳多年的古代兵器。

而這些古兵器誰也沒有見過實物,許多專家都為吳景剛捏了一把汗。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在接下這份工作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吳景剛不停地蒐集資料,參考了《武備志》《天工開物》《武經總要》等史料。通過參考古籍資料,設計圖紙,原理上會盡量接近,一些小的構件需要參考文物實物、諮詢專家和科學想象。

同時,他還考慮到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能用超越當時技術水平的方法造兵器。這些展品中,猛火油櫃就是個極為特殊的例子,這是一種近戰用於火燒敵營的武器,經由青銅製作的噴火管,在櫃裡加壓,噴出猛火油,點燃噴射口處燒紅的火炭,據史料記載可以噴火七八米。

這個加壓設備就好像現在的打氣筒,用現代的技術很容易解決,但當時的吳景剛必須去考慮古人能怎麼做。”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歷史記載中的猛火油櫃

最困難的還是噴火管的製造,古代沒有車床,青銅器只能用鑄造的方法,沒辦法做到很精密。而吳景剛在複製時只有一個草圖和零星的資料參考,當年的古人利用了氣壓原理,通過反覆推壓氣體入櫃,再將石油噴出。

而就是這些看不見的內部結構讓他琢磨了好久,才達到了古書記載的實戰效果。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猛火油櫃

而像是吳景剛復原起來最得心應手的三車床弩,在弓箭上弦後,可以射出170多米遠。

這種又稱‘八牛弩’的三弓床弩,一個弩有3張弓,發射威力驚人。根據史料記載,最強的三弓床弩能夠射穿三匹並排站立的戰馬。攻打城池時,弩箭被一起射入城牆,士兵則手抓腳踩著這些弩箭,攀牆入城。

據《武備志》記載,其射程可以達到300多步。古代戰場上這種弩長五六米,上一次弦要幾十個人合力。吳景剛做的是縮小版,全長只有2米左右。”但威力卻毫不遜色古代時候的巨型床弩。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古代三弓床弩

在經過半年多的設計、修改、試驗、定型之後,吳景剛終於把13件古代兵器製作了出來。中國科技館派出的專家組趕赴東光縣吳景剛的家中,看圖紙,聽介紹,察實物,現場演練,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與歷史記載的實物非常相近。

誰道沒想到這13件失傳已久的古代兵器能經由一位農村木匠之手復原。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古代旋風炮車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古代撞車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古代記裡鼓車

“古人的東西看似簡單,有時卻非常玄妙,絕不能有一點懈怠之心。” 這是吳景剛常對人說的話。

2008年,中國軍事博物館借展了一件湖北荊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戰國連弩。這把弩距今大約2300年,弩盒與弩臂結合的部分已經損壞,後來吳景剛復原這把戰國連弩時,在親自安裝後才明白古人是利用了重力學的原理。

古人在安裝弩臂時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推進一塊,要上一道銷,然後將弩翻轉,再推進一塊,再上一道銷,再把弩反轉回來,再上一道銷,三道工序缺一不可,少一個步驟也裝不進去,其精密度甚至達到0.1毫米,否則就喪失了弩的擊發能力。由此可見,古人其工藝的精度與水平。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的戰國連弩

 

因為喜歡研究古代兵器,吳景剛平時也會關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吳景剛瞧的就是裡面的古代兵器,一來二去,他總能發現些穿幫的地方。

“在一部熱播的武俠劇裡,攻城器械中竟然出現了希臘的扭力彈簧弩炮!”這讓吳景剛憂心,“沒有相關知識的普通觀眾,很容易誤認為中國古代戰爭就是電視劇裡的樣子。長此以往,老祖宗的智慧遺留,以及那段歷史就會慢慢被遺忘,直至消失。”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和他的團隊

2015年,吳景剛在河北滄州東光縣老家,創辦了東吳文創園。他要把自己復原的古代兵器都融入其中,不同於博物館內的陳列方式,東吳文創園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供人們實際體驗,瞭解中國古人智慧、學習古典文化。

10多年復原古代兵器,“刀光劍影”賦予了吳景剛快樂與成就。而現在,他找到了比復原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傳承!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吳景剛復原作品賞析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木匠,就連央視都對其讚不絕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