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在這個低美感社會,許多中國人患上了審美匱乏症,它的十大病徵表現為:醜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築、非人街道、塑料設計、網紅臉、偽古風、廣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霧霾。”

這是《新週刊》雜誌在4月1日這一期內容裡,提到的關於“審美”的評判。這期內容圍繞著“低美感社會:我們時代的審美匱乏症”這一主題展開,對“審美”一詞進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討論。巧的是,就在《新週刊》的這期內容出來當天,“北京國際電影節海報”登上了熱搜,以其“低審美”的“醜”造型備受網友批評。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一時間,“審美”這個詞被更多人提及,並且形成了廣泛的討論。著名作家、文化評論人梁文道先生也專門寫了一篇題為《審美的敗落,從宣揚“醜”開始》的文章,嚴肅批評了存在於我們社會當中的“審美懶惰”現象。關於“審美”,我們的確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尤其作為電影愛好者,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電影本身也是影響甚至塑造我們“審美”的一門藝術,選擇看什麼樣的電影很重要,而電影人創作什麼樣的電影似乎更為重要。

大多數有藝術追求的電影人,都會非常注重自己作品裡的美學。舉凡被大眾認可的好電影,都會在美學方面具備較高的水準。

譬如經典電影《教父》裡對演員服裝以及場景的考究,李安作品《臥虎藏龍》裡對竹林雲海的絕美呈現,韋斯·安德森作品《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對構圖與顏色的精緻處理,都能給人傳遞一種美的感受,也在很大程度上薰陶甚至塑造著觀眾的審美。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但是那些通常被我們歸為“爛片”的電影,就很難有美感的體現,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粗製濫造、毫無審美的處理,令人看得難受。顏色亂搭的服飾、毫無講究的構圖、缺乏美感的色調以及五毛的特效,這些粗糙之作不僅無法給觀眾帶來故事上的好體驗,還會影響審美的養成——你看多了這類電影,很可能就只有“審醜”,沒有“審美”。

所以,在這個“低美感社會”的大環境下,想要塑造好的審美,就得多看“美”的電影,別看“醜”的電影。而正在熱映的電影《在乎你》,就是一部很值得欣賞的“美”的作品。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真的,如果要找一個關鍵字來形容電影《在乎你》,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美”。而當我再仔細回味影片中那些唯美的畫面,我會更加堅定地認為:《在乎你》便是那種有著高水準“審美”的電影作品,它不僅畫面考究、色彩純美,還在整個影像氣質裡,注入了令人陶醉的“純淨”感。

緩緩推進的航拍鏡頭,呈現出一座靜謐安詳的佛像,在白雪的點綴中,顯得格外寧靜且肅穆;徐徐前行的跟拍鏡頭,勾勒出一幅火車行駛在雪山鐵道上的唯美圖景,皚皚白雪賦予了畫面一種純淨的美感;巋然不動的固定鏡頭,則將日本北海道小鎮那些看似平凡實則優美的風景展現出來,乾淨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房屋、穿街而過的電線電纜、沉靜如迷的磅礴大海,都恰到好處地被納入畫面,令銀幕前的觀眾讚歎“好美”之餘,也難免心生嚮往。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取自日本北海道部分的畫面令人覺得很有美感,回到北京的鏡頭也同樣讓人覺得好看。掠過衚衕屋頂的畫面裡,青磚灰瓦與藍天白雲交織出一種和諧寧靜;跟到衚衕深處的鏡頭中,平日裡看起來不太顯眼的物件也都呈現出一種令人感到舒服的狀態;女主角袁元的工作室、展覽館以及她的住處,融合了現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風格,竟也都展現了一種獨特的美感。

尤其袁元家中的裝飾與佈置,既簡約又講究,大到落地窗與室內綠植的設計,小到沙發座椅、地毯與生活用具的搭配,很是讓我喜歡。這種細節的設計,毫無疑問是需要創作者擁有好的審美的。每一個細節的呈現,都凝聚了導演、攝影、美工等創作者的審美感覺。呈現出來的效果令人覺得舒適且優美,對觀眾的審美也是一種薰陶。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就連給到主演的鏡頭,也無不讓人覺得充滿美感。作為女主角的演員俞飛鴻,向來被觀眾視為“凍齡女神”,其良好骨相所呈現出來的一張精緻好看的臉,在諸多大特寫的鏡頭中顯得極具美感。從簡練的髮型到淡雅的妝容,再到獨具品位的服飾搭配,都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一種女性之美。加上俞飛鴻自帶一種優雅的氣質,令她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每一件衣裳,也能夠輕鬆應對每一個特寫。

當你看著給到俞飛鴻的鏡頭,你會情不自禁地感嘆:真是美啊。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而作為日本極具實力與偶像氣質的演員大澤隆夫,也都在每一次出鏡畫面裡展現了一種男性的魅力。他和俞飛鴻兩人站在白雪皚皚的海邊凝望大海的畫面,深情而優美,讓人覺得無比登對。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年輕演員盧洋洋、木下彩音與前田公輝,在演繹各自角色的過程中,不僅很好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也都展現了一種青春的美感。

尤其片中袁元與森島富哉年輕時期的相戀畫面,在北海道優美的風光映襯下,顯得甜蜜而浪漫。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可以說,《在乎你》的每一個鏡頭都包裹著美感。無論是對北海道小鎮與北京都市的風景描繪,還是對人物對話與行為的勾勒,都充分展現了創作者的美學理念。簡約、大方、純粹、乾淨,從攝影構圖到色調匹配,從人物著裝到場景佈置,都很好地傳遞了美感,每一幀畫面幾乎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張優美的攝影作品。

觀眾在這樣一幅幅美如畫的圖景中流連觀賞,不僅會獲得一種美的視覺體驗,還會收穫一種心靈上的純淨洗禮。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但影片導演畢國智並沒有止於傳遞自然與人物的美感,他在賦予《在乎你》高水準審美之餘,也展開了對女性困境的深刻探討:女性在面對家庭與事業時,到底該做出怎樣的選擇?

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袁元在留學日本期間與森島富哉相識相戀並最終走向婚姻。多個兩人相戀的畫面既唯美又浪漫,展現出了愛情的甜美。但在結婚之後,忙於釀酒事業的富哉並沒有太多時間陪伴袁元,袁元也在成為家庭主婦之後,逐漸缺乏服裝設計專業的實踐。在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中,有想法的袁元開始感到一種壓抑,尤其在與婆婆關係不是很融洽的情況下,內心的苦悶越來越濃。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橫亙在袁元面前的,是家庭與事業的選擇,是“成就他人”與“追逐自我”的選擇。在這樣的選擇面前,袁元也有過猶疑,因為她深愛自己的丈夫與孩子;但最終,她選擇了事業,選擇了追逐自我。這份選擇讓她多年之後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在這份選擇背後,她付出的是多年隔海相望的分離,以及常常夢中驚醒的心靈愧疚。

在與女兒相遇並相處一段時間之後,離開多年的袁元再次重返北海道小鎮。她遇見了自己熟悉的冬日風景,也遇見了自己又愛又覺虧欠的丈夫富哉,甚至還見到了曾經不太對付的婆婆。在重溫舊日情感與表露真相的過程中,飽受內心煎熬的袁元最終完成了一種自我救贖。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導演畢國智在處理影片的故事時,沒有采取常規的線性敘事,而是通過往事的交叉與內心世界的表現,完成了一次散文詩一般的故事講述。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樣,影片的視聽語言極具美感,整個情感的表達也相當剋制,即便是在本該著力煽情的橋段也沒有展開過度渲染。許久未見的一對戀人,再次相遇時,竟只有最樸實的笑容與交談。

而這種樸實無華的情感表達並不會讓觀眾感到乏味,反倒在一種平靜與純淨的影像語言裡,傳遞了觸人心絃的力量。導演拋出了“女性在面臨家庭與事業時該如何選擇?”的問題,卻又並沒有刻板地交出一種固定的答案,而是讓觀眾展開思考,留下值得回味的視聽感受。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這樣的處理,顯然不同於那些習慣“直給”的電影。這在某種程度上顯現了影片的作者風格,但同時,也可能製造了不是每一個觀眾都能迅速領會的觀賞差異。對於經歷過類似的選擇的觀眾而言,片中關於女性選擇的探討與表達,足以引起內心的共鳴;但對於沒有這類經歷的觀眾,可能就會將關注點放在片中的愛情表達之上,多少會覺得情感的表達淡了一些。

其實在“女性電影”漸漸成為國內市場不可或缺的題材的大環境下,《在乎你》所傳遞的對女性選擇的探討與思考,是很有價值的。它不但可以像前文提到的那樣提供一種審美上的薰陶,還可以引發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識的覺醒。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在影像表達方面,《在乎你》像極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能夠讓人體會到純淨的美;在思想內核的表達方面,《在乎你》則像覆蓋在大地上的白雪一樣,引人注目且不失溫柔。

值得著重一提的是,俞飛鴻在銀幕上的形象的確美得驚人,而在銀幕後的創作上,她也展現了令人欣賞的職業精神。拍攝那場冬日河流下的水中戲時,俞飛鴻頂著寒冷天氣的低溫親自演繹,著實讓人敬佩。而她之所以選擇出演這部作品,恰恰也是看重劇本對女性意識的思考與探討:女主角面對家庭與事業的兩難選擇,以及整個過程中存在的跨國文化的融合與人物戲劇衝突,是對她表演的一種挑戰,也是對她自身的女性觀念的一次良好探索。

事實上,俞飛鴻在《在乎你》裡的表現稱得上是“得心應手”,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演得自然而流暢。重點是,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美感,的確是近期華語電影裡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無法很迅速地體會片中的情感表達,至少可以很迅速地領略片中的那些無處不在的美的表現。

俞飛鴻美得驚人,但《在乎你》對女性的探討更動人!

也許《在乎你》不是那種令人大悲大喜的劇情電影,但卻是一部令人心曠神怡的美的作品。或許每個人對美的理解會不一樣,但它值得去感受一番。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