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非常廣闊,攝影機不能同時拍下一切,但是至少對選定拍攝的事物可以儘量表現得全面完整,長鏡頭就是一個有效手段。《四百擊》這部影片中,特呂弗對時間遠不如對戲劇空間的真實性那麼重視,鏡頭結構不是繪畫式的,沒有給現實增加什麼內容,他極力揭示現實的深層結構,呈現已經存在的、成為劇情組成因素的關係。導演仔細觀察世界,窮本溯源,最終揭露它的嚴酷和醜惡。

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電影是一種主觀努力的結果,是主體的自我投影,是一種作為客觀性出現在銀幕上投影。巴讚的本體論,就是用這種主體投影解釋電影特有的現象學傾向,作為他的電影分析、電影史研究的立論基礎。《四百擊》與巴讚的本體論,保持著血緣意的親密聯繫。它是一部探討少年成長的心靈歷程影片,所以導演運用了大量的主觀鏡頭,設身處地地表現當事人當下的處境和心境。比如,主人公安託萬被父親打了耳光後,遊蕩在街頭,走過貼著“聖誕快樂”字樣的玻璃窗前,有一種鮮明強烈的對比作用。

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四百擊》不強調和渲染戲劇衝突,追求一種生活的風格,只是通過發生在學校庭、街上、少年管教所等一系列日常瑣事,不斷的冷遇和打擊,描寫男主人公的孤獨、鬱悶、走投無路。導演打破樣式侷限,抒情與紀實、喜劇與悲劇渾然一體。影片沒有拘於什麼固定模式,充分表現生活的悲喜轉換、安危轉換於意想不到的日常生活旅程中悲喜與安危的轉換,使影片敘事一波三折,波瀾起伏,富有鮮明而動人的節奏感。

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安託萬在學校受罰之後的逃學一天,他用一種逃學的錯誤方式換來了短暫的自由和歡樂,輕鬆愉快的音樂一掃影片開始時的抑鬱氣氛,彷彿一切不愉快都已經過去;當他與朋友談笑風生,好像把憂慮丟到一邊了時,他母親與別的男人在街頭擁抱接吻的場景非常刺激地闖入孩子眼簾,這是一個躲不過的尷尬;他所面對的是一個沒有責任意識,只知道貪圖自己一時痛快的年輕女人,這是一個不管丈夫和孩子的為所欲為的母親。安託萬偷吃牛奶,安託萬和雷內抱著偷來的打字機在街頭匆忙行走、交易,安託萬被關進囚車裡穿越巴黎市街,安託萬最後的逃亡等,導演都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長鏡頭。

電影《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四百擊》採用了一種仿記錄手法,以類型的混合粉碎類型,創造性地賦予故事高度的真實感。它的真摯而富有洞察力感動了許多人。最後結尾處,安託萬衝出球場一路獨自奔跑跑過空曠無人的田野灌木叢、空房子、陡坡,攝影機沿著塞納河畔跟拍;最終,孤立無援、筋疲力盡的安託萬走投無路,有家不能回。從被拘禁處逃出的行動變得沒有目標,他只能跑向吞噬一切的大海和翻滾的海浪。年幼的他來日方長,可惜腳下無路;有父母有家庭的他,可惜沒有人需要他珍惜他;面向攝影機,安託萬憂傷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傾訴了一個被社會家庭遺棄的少年的傷痛與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