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日本在二戰後短短几十年裡,迅速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其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於教育的重大投入。

人的一生要經歷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既是啟蒙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而資源相對匱乏、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的理念深植入每一個家庭中。

01

協調合作精神比起學習成績、競爭能力更重要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曾經給日本的父母做過這麼一個調查,當你的孩子長到15歲的時候,你最期待他成長什麼樣的人?

日本父母選擇最多的三項期待分別是“能明確表達自己意見”(69.3%)、“能與別人協調合作”(67.9%)、“能幫助窮苦者”(67.3%)。

與此相反,強烈期待自己的孩子“具有領導能力”、“在學校裡獲得好的學校成績”、“在與他人的競爭中獲勝”的日本家長比例分別為21.4%、11.9%和11.5%,排在選項中的最後三名。比起學習成績、競爭能力,日本家長更強烈期待子女將來能成為具有協調合作精神的人。

02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日本父母對子女的希望更務實,他們希望孩子工作雖平凡,但能構築家庭;能遵紀守法;有道德修養。日本家庭也將這些教育思想貫穿於日常生活教育中。因此,在教育上,日本父母更重視孩子的實踐鍛鍊。

在日本的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大人、孩子每人背一個包,甚至剛會走路的孩子也背一個小包,裡而裝上自己要用的衣服、水、奶瓶、尿布,從小就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他人。

在今天的日本,越來越多的城市兒童,在父母和有關社團的幫助下,離開父母、離開家庭,到邊遠的農村、漁村,在那裡的學校求學,感受艱苦的生活,鍛鍊獨立生活能力。

東京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越淑江女卜在題為《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文章裡說,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強化這思想。如早晨上學要不要帶雨傘,家長不直接告訴孩子,而是要他注意收聽氣象預報,節假日外出旅遊,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包裡。

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凡能做的,就要自己做,儘量不要給別人(包括父母)添麻煩。日本人不僅把“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看作是一種行為規範,而且也看作是一種道德修養。

03

健全人格的鍛造邏輯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關於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家裡,孩子們有時候守規矩,有時候"犯規",由此逐漸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瞭解社會規則的重要性。家規不僅包括日常問候、門限時間、關燈時間等,還包括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等社會規範。

為了讓孩子懂規矩並一直遵守規矩,父母要經過認真討論,定出明確的家規,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個家規。

另外,傾聽孩子的意見、和孩子共同定家規也很重要。孩子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也是很有必要。

比如:孩子回到家後,先在起居室露個面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以便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關於同情心:不希望孩子成為歧視他人的人

當發覺孩子有欺負、傷害、汙辱別人的行為時,父母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對正直的人來說,這是可恥的行為!

在這種時候,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給孩子講講父母是如何愛孩子、希望孩子成為傑出的人;講講看到自己孩子欺負弱者時是多麼吃驚;看到自己孩子對別人受到傷害時反而高興是多麼氣憤;等等。

儘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達給孩子。還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容許孩子欺負別人。這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關於個性:不要總是指責缺點,應使優點不斷增多

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況,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要充滿信心。給孩子的心田澆灌豐富的營養和水分吧!

那麼,成為營養和水分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找出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表揚。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應好好表揚。在心裡定下批評一次、表揚三次的"一比三"標準吧。受到表揚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展。

日本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關於理想:有了理想人會變得堅強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在的孩子沒有熱情、對將來不抱幻想和希望、對艱難的目標還未挑戰就先放棄,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麼微不足道,多麼滑稽可笑,作為父母,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

還有,父母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講講自己的經驗,講講那些經過長期艱苦奮鬥而最後實現了自己理想的人們的生活經驗,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標是在流大汗、不斷重複失敗的過程中達到的。父母要熱切關注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大後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