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第二章 怎麼知道主力機構開始接盤了

第二節 停止行為


文前註釋:CM--指主力機構,掌握大資金的人或機構。

在判斷走勢過程中,停止行為是看盤應注意的細節,有時我們會忽視,所以這裡我們著重講解下。

第一種停止行為:下跌過程中的比較大的下影線+擴大的成交量;或者上升過程中比較大的上影線+擴大的成交量。這種行為屬於價格漲跌過程中的暫時停止行為。它不代表趨勢會立刻反轉,但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圖2-2中的蠟燭1屬於下跌中的停止行為。圖2-3描述上升中的停止行為。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圖2-3

看圖2-3最後一個蠟燭。長上影加上明顯擴大的成交量。這是上升中停止行為。它的出現告訴我們市場出現了供應擴大現象,這對價格能否繼續漲是個阻力,這種行為對將來有何影響,接下來我們考慮三種情況:

第一,如果這是個暫時的供應,價格經過短暫回調後會立刻創新高,短暫回調是指縮量回調。

第二,如果這個放量上影線之後出現震盪區間,說明價格可能進入派發階段。派發結束後,價格會進入下跌階段。

第三,如果放量上影線之後,價格出現放量急速上漲,說明市場進入瘋狂搶購階段,那麼這個上影線就是初次供應。我們會在第三章介紹初次供應和瘋狂搶購。

第二種停止行為:看圖2-2(查看上一章節)中的蠟燭4和6有什麼特點?在下跌中,蠟燭大幅縮小,但是成交量大幅增加。這是一個比較隱藏的停止行為。熊市中價格創新低時,成交量擴大,說明賣盤大幅增加。熊市中的賣盤增加會導致價格大幅下跌。但是如果價格沒有大幅下跌,說明賣方的努力沒有得到應該有的結果。既然賣盤大幅增加,是什麼原因造成價格沒有大幅下跌?是需求(買盤)的擴大造成了這種結果。這種停止行為後,價格會有反彈。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震盪區的右手邊,很可能導致價格大幅上漲。

第三節 吸籌的第二階段:哪些市場行為告訴我們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一、什麼是吸籌?

吸籌是CM(主力機構)建倉並期待價格進入牛市的過程。凡是策劃吸籌戰役的投資人,其眼光不在蠅頭小利上,而是在長遠的盈利目標上。他們在吸籌過程中收購的股票,是公眾已經失去興趣的股票,或者人們認為已經不值錢的股票。這些股票因公眾的恐慌拋售而轉到CM手中。

第二階段價格處於震盪交易,這是吸籌活動進入拉鋸階段。二次測試成功之後,我們知道熊市終止,然後市場進入震盪區交易。為什麼要經過震盪區?因為CM需要吸收足夠的籌碼後才能允許價格上漲,目的是將來有更大的利潤。這個震盪區也為將要形成的牛市建立一個平臺。在這個階段,CM(主力機構)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價格上漲以便大量收購股票。這個區間的早期,價格波動和成交量較大。隨著行情漸漸向前發展,價格波動和成交量逐漸減小,這是因為隨著CM的不斷收購,市面上賣單流入量越來越少。在這個震盪區,我們需要看到的情況是這樣:上漲波的力度和成交量大於下降波,表明需求在持續擴大,供應在持續枯竭。當CM快結束收購的時候,他們會測試市場上是否還有浮動供應。他們的測試方法包括:終極震倉,終極彈簧效應,探索震盪區底部是否有供應。

二、吸籌過程中的供求關係

在第一階段,供應大於需求,但是恐慌拋售已經表明需求在慢慢吸收供應。成功的二次測試說明股票的供應在慢慢耗盡,而需求一直保持優勢,熊市到這裡暫時中止。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供求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但是因為CM(主力機構)是需求方,一直在吸收來自公眾的供應,導致需求在慢慢變強,供應在慢慢耗盡。特別是在第三階段,SOS和JOC表明需求已經超過供應,佔了絕對優勢。

吸籌中的進場首要原則是:必須在震盪區的右手邊進場。也就是在測試過程確認吸籌之後。我們看下面的示意圖。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圖2-4

第一個進場位置: SOS/JOC之後的回測,這是最安全的進場位置。圖中2和3的位置。唯一要求是:回測過程必須是小蠟燭和低成交量。

第二個進場位置:當你看到成功的二次測試之後,知道了熊市暫時中止同時發現上漲中的陽線和成交量比下降的陰線不和成交量長,你可以在震盪區底部的彈簧效應進場。如果這個彈簧效應之勢稍微突破支撐,可以直接進場。如果彈簧效應的突破幅度較大,伴隨增高的成交量,你必須等待二次測試。二次測試的要求是一樣的。

第三個進場位置:如果是終極震倉出現,可以直接在震倉中進場,但是我們認為在後來的二次測試進場風險小些。終極震倉的進場方式和帶量的彈簧效應是一樣的。

無論哪種方式進場,進場後必須看到價格和成交量遞增的現象,這種現象表明牛市很強,也是對你進場的肯定。如果進場後看到放量陰線出現。這是遇到了大量供應,應該立刻出場。

三、為什麼CM會在第二階段使用疲勞戰術

在震盪區中,CM(主力機構)要竭盡全力建倉,為了能夠吸籌更多的股票,他們在正常市場交易無法滿足自己的情況下,開始使用一些他們的技巧。這個階段我們要注意的一個現象就是CM的疲勞戰術。使用疲勞戰術的目的是:第一,在震盪區頂部佈置大量賣單來控制價格上漲,以便他們能低價收購股票。第二,通過疲勞戰術迫使公眾拋掉股票。

CM(主力機構)迫使公眾拋售的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公眾首先受到市場上恐慌拋售的打擊,慌亂賣掉股票。然後市場進入一段及其冗長枯燥的震盪區交易。這種行情在折磨公眾的心理,他們此時盼望價格能夠回升。但是在區間內,每次價格稍有回升,立刻被CM打壓下來。這種總是上漲失敗的行信使公眾絕望,他們最後選擇悲憤離場。CM使用了這兩個方法後,確實迫使大部分公眾投降,但是還有公眾在堅持。於是CM使用了第三種辦法震倉。他們的想法是讓價格迅速穿透所有支撐,擺出價格會繼續大跌的姿態,來評估市面上還有多少待售股票。第三種方法是對公眾的最後一擊,這種急速穿透所有支撐的走法,會讓最堅持的公眾因崩潰而拋掉股票。過以上幾個策略,CM把所有公眾的拋盤收入囊中。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圖2-5

我們先看下示意圖:

如圖2-5所示,價格衝破左上方的震盪區後,直線下跌,中間沒有碰到大的抵抗,不少公眾被套牢在頂部。他們看到價格大跌後,在驚恐中盼望價格能儘快漲回來,這樣他們能夠少虧或者不虧地離場。CM非常清楚他們怎麼想的。雖然在恐慌拋售後,CM已經進場開始收購,而且他們進場的目的是在股票上漲之後出貨盈利。但是他們現在不會讓價格立刻上漲,把被套的公眾解救出來。相反他們會在震盪區使用疲勞戰術,讓公眾陷人恐懼和絕望當中,這種絕望情緒令他們拋掉籌碼,然後精神獲得解脫。

四、第二階段案例(一)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圖2-6

如圖2-6所示,蠟燭1是供應以壓倒性的力度使價格離開震盪區。這個下跌是超賣行為,因為中間沒有碰到任何反抗(沒有大幅的反彈)。這種急速下跌,我們也可以稱為恐慌拋售。蠟燭2-3是自動反彈,這是熊市的第一次大的反彈,不能進場。耐心等待市場把吸籌過程走完再考慮進場。蠟燭4是二次測試。由於蠟燭4的成交量和波動都很小,說明這是個成功的二次測試,我們判斷熊市結束。蠟燭3和蠟燭4之間形成震盪區,CM在這個區內開始收購股票,也就是說牛市的平臺開始建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上升波的力度和成交量大於下降波,我們才知道這是正常的吸籌(也是後面牛市需要的市場行為)。

我們看圖2-6左上方的震盪區,由於價格迅速跌破震盪區底部(蠟燭1),把希望價格會繼續漲的公眾鎖在頂部。然後看下方的吸籌震盪區。蠟燭4的成功二次測試之後,價格迅速恢復到震盪區頂部,這給被套者帶來希望。他們希望價格儘快回到成本區。同時這次反彈也吸引了不少抄底者。但是CM在頂部立刻阻止上漲(蠟燭5),這種打壓讓被套者的希望成了泡影,同時也套住了後來抄底的公眾。

蠟燭6-7的反彈,同樣吸引了抄底者,又給公眾新的希望。但是接下來CM的直接打壓,又讓他們的希望成為泡影。這兩次折磨,很多公眾已經開始絕望,並連續拋售股票。CM使用這種疲勞戰術,目的是把公眾手裡的股票擠出,以便收購。

蠟燭8-9這一波的突破阻力線,對公眾的鼓舞是最大的,因為突破是他們喜歡的行情。這種大幅度跳躍正是吸籌震盪區初期階段的表現,因為市場上的浮動供應還很多。然後蠟燭9之後的價格打壓又使公眾失望。之所以突破阻力後又返回來,說明CM的收購戰役還沒有結束,他們肯定會把價格壓到震盪區內。既然CM的吸籌還沒有結束,我們還不能抄底,無論市場上充斥多少抄底的消息。從理論根據上講,要想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供應必須枯竭(流入市場的賣單變得稀少),如果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牛市的孕育還沒成熟。

蠟燭9-10的過程是最折磨公眾的。因為CM(主力機構)控制下跌節奏,他們讓價格緩慢枯燥的自由下滑,同時成交量保持低迷。這種折磨對公眾的打擊是最大的,他們中的部分人在絕望中繼續拋售。

蠟燭11和蠟燭12的快速反彈被CM直接否定,這樣做的目的無疑還是折磨公眾。這種行為再次確認CM為了吸籌而把價格控制在低位。

這個圖的目的是描述CM的疲勞戰術,其他價格行為的細節沒有太多解釋。當CM在底部收購不到股票的時候,他們會把收購價格往上提。這種向上提價吸引了抄底者,於是出現了快速反彈。但是CM不希望這些公眾跟風,所以在頂部立刻阻止上漲。公眾的希望變成了失望,在價格緩慢下跌中,公眾因失望和恐懼拋掉了籌碼。CM的還有一個製造恐慌的方法是終極震倉或者終極彈簧效應,我們會在第三階段中解釋。

當CM收購戰役快結束的時候,他們要使用些策略來探明市場的供應情況。他們要知道是否市面上的股票已經全部被他們吸收,如果是,他們會允許市場進入牛市,否則,CM將繼續打壓價格,以便繼續低價收購股票。

五、第二階段案例(二)

二次測試的成功,說明市場上供應進入枯竭階段,熊市暫時終止。自動反彈和二次測試形成了一個價格區間,在這個區間內,我們觀察供求關係來確定是否CM(主力機構)在收購股票,是否是CM在繼續派發。這時候我們要耐心等待價格離開區間。

下面我們看一張高位支撐的圖: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圖2-7

市場背景:如圖2-7所示,從X到Y,這是明顯的熊市。市場由頂路下跌至冰線的過程屬於超賣行為(沒有任何反抗的下跌)。當超賣行為出現後,價格一般會有反彈。但是反彈出現小蠟燭和低量,說明支撐位沒有需求,這樣價格將繼續創新低。通過觀察支撐價位上的買單流入市場場大小的方法可以判斷支撐的有效性。

Y到Z的反彈:這次反彈的最明顯的特點是突破了下降趨勢線(這裡沒有畫)。趨勢線的突破確認了Y的底部為初次支撐位。但是在這次反彈沒有吸引到買方跟隨,或者說需求還沒上來(因為反彈的成交量持續走低)。這種情況在底部反彈無力的行為非常危險,因為它會可能導致價格擊穿底部,繼續下跌。

1號蠟燭到2號蠟燭:從連續陰線和遞增的成交量來看,Z到蠟燭1下降力度很大。但是從1-2之間的4根蠟燭的收盤可以看出,市場拋售的壓力逐漸消失,因為價格都收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在一個拋售的背景下,雖然成交量保持平穩,但是連續4個星期的波動,收盤價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告訴我們流入市場的賣單在變得稀少。

3號蠟燭:蠟燭3雖然是明顯的陰線,但卻是一個看漲信號,因為低成交量告訴我們供應在枯竭。特別是後面一根蠟燭,再次告訴我們供應已經枯竭,因為成交量和波動範圍繼續大幅減小。前面我們說過,在支撐價位上,如果流入市場的賣單變得稀少,這個支撐價位是有效的,一般在這種背景下,需求會積極進入市場,並嘗試把價格抬高。這次從Z開始的回測停在高於原支撐的位置,說明CM的最低價已經開始提高(他們在比這個支撐位低的價錢已經買不到股票),這是市場即將進入上漲的信號。通過這種分析方法,我們可以從理論上(供求關係)和市場自身行為上判斷趨勢的反轉,並在反轉過程結束時買入。接下來的市場行為會對你的買入(抄底)進行確認。在接下來的反彈中,蠟燭應該是連續的、更高的高點/更高的低點/更高的收盤價,並伴隨穩定增長的成交量,這種漲法是真正牛市的特徵。

怎樣鑑別股市中吸籌結束和牛市開始?

更多章節回顧:

前言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 第一節 聰明錢的看盤順序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 第二節 CM 觀察走勢遵循的原則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 第三節 供求關係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 第四節 公眾對支撐和阻力的誤解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第五節 如何識別供應和需求擴大

第一章 聰明錢解讀市場的工具是什麼?第六--九節

第二章 怎麼知道主力機構開始接盤了 第一節 哪些市場行為可以判斷熊市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