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明明知道危險,為何不陪魯智深一起去救史進?

田獲三狐


這個事件發生在《水滸傳》第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魯智深與武松二人來到少華山看望史進,卻得知史進因刺殺華州賀太守失敗而被擒,魯智深一怒之下便要殺上府衙救出史進,武松苦勸不聽,結果獨自前往,不但沒能救出史進,自己也被抓了進去,直到梁山大軍殺到才將其救出。那麼武松為何不陪魯智深一起去呢?

△魯智深和武松

魯智深與史進乃結拜兄弟,一怒之下便要殺死鳥太守

史進與魯智深結交,發生在《水滸傳》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當時魯智深還喚作魯達,還是個提轄。

△史進和魯提轄

彼時,史進因與少華山結交之事被獵戶告發,在打敗圍剿的官兵之後,史進因不願落草,因而遠走渭州尋師。途中與魯達一見如故,兩人逐結為異性兄弟,因魯達要救金翠蓮,史進還送給其十兩銀子。後來魯達打死鄭屠,兩人遭到官府通緝,史進最終到少華山落草,而魯達則前往東京。

史進上了少華山之後,與朱武、陳達、楊春佔山為王,倒也瀟灑。不想一次下山,史進遇到一個犯人畫匠王義,因帶女兒王玉嬌到廟中還願,結果華州賀太守看中了王玉嬌,要強納其為妾,王義不答應,賀太守便將其女強奪了去,還把王義刺配遠惡軍州。史進聽說之後,當即殺死了兩個公人,又跑去府衙刺殺賀太守,結果不幸被擒。

△九紋龍史進

且說“三山聚義打青州”結束,本在二龍山落草的魯達和武松投了梁山,魯達便想拉史進等人一起入夥,於是和武松二人來到少華山,卻正好聽到史進被囚府衙的消息。魯智深一怒之下便要去殺了鳥太守,救出史進,武松覺得如此不妥,便以天色已晚為由勸其暫且留下,結果一覺醒來魯智深卻已經獨自離開。

武松為何不陪魯智深一同前往?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只是演義小說,但每個環節其實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就拿這次事件來說,武松之所以沒有陪魯智深一同前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兩人性格使然。毫無疑問,魯智深和武松都是重情重義之人,這從兩人的經歷也不難看出,但兩人的性格卻各有不同。魯智深為了兄弟完全可以兩肋插刀、不計後果,不管前面是萬丈懸崖、刀山火海,他也在所不辭,雖說他粗中有細,但易衝動的性格決定了他為了救史進,可以不計後果。而武松雖然也重情重義,但遇事卻極為冷靜,這從其為兄報仇那一段便可看出。如果是魯智深,估計直接上去就幹掉了潘金蓮、西門慶等仇人,而武松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卻將整個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

2、武松考慮更多。正如前一條所說,魯智深為了救史進可以不顧後果,但相對較為冷靜的武松顯然考慮的更多。一是僅憑個人力量很難成功,這點在原文中也有所體現,武松曾兩勸魯智深,分別說道“領大隊人馬來打華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殺了太守,又怎麼救史大官人?”可見他認為僅憑個人力量要救人本就很難,且就算殺了太守也不見得能夠將人救出。二是情形與之前不同,如果兩人還在二龍山,武松或許就隨了魯智深了,可此時兩人剛剛投到梁山麾下,要做出刺殺一方太守這種大事,怎能私自決定,這想必也是武松對魯智深說“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報宋公明”的原因。

△賀太守用計擒下魯智深

3、魯智深私自離開。這應該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魯智深走之前能夠知會一聲,武松在擔心其安危的情況下,或許也就一起去了。然而原文中說的明白,魯智深“當晚和衣歇宿,明早,起個四更,提了禪杖,帶了戒刀,不知那裡去了”,可見魯智深乃是偷偷離開的,等到武松得知魯達離開,已經晚了,只能由朱武派了兩個小嘍囉前去打探消息。


綜上所述,武松之所以沒有陪魯智深一起去,一方面是由於兩人性格不同,武松考慮問題顯然要更全面一些,另一方面則是魯智深見武松苦勸自己,因而凌晨便偷偷一個人離去了,武松得知消息之時已經晚了。


香茗史館


先反過來講:武松進了監獄,史進會與魯智深一起去救武松。

魯智深是個直腸子人,說句粗俗的話,就彷彿他的腸子是直條條從幽門一直到肛門,沒有那九曲十八彎。智真長老能打看得出魯智深有慧根並非無理取鬧和有意偏袒,他生活的細節確實充滿了樸素的佛性,這就不是那些痴漢能看得出來的。


魯智深一出場便不同凡響,聲聲入耳。在幫助別人這方面並不含糊,幫完金家姑娘幫莊中姑娘;幫完林沖幫史進。魯智深就是這樣的人,即便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他也去真誠幫助,這一點著實難得。

(《水滸傳》劇中魯智深)

其實可以看出來,他的幫助是不分人的,在出發救史進之前的那個晚上,連衣服也沒脫,氣滾滾的趟了一宿,第二天就獨自一個出發救人(結果就是把自己也陷進去了)。幫助金翠蓮也是如此,“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這就是魯智深。

在兩件事中,救史進那件,武松、朱武勸,幫金翠蓮那件,史進、李忠勸。武松等宋江大軍;史進等第二天。魯智深嫌麻煩,又覺得事情緊急,徑直自己去了。

必須要說武松和史進的性格。武松剛出場也是個冒失人,在柴進家得罪了大官人,但是時間慢慢推去,武松逐漸地識得官場大體並懂得做人的道理。史進出場也是個冒失後生,還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18歲小青年,他的心眼在多年來卻沒什麼長進。

(《水滸傳》魯智深、武松)

史進上梁山後的三件事足以說清他的性格,第一件打樊瑞山頭,失敗;第二件去當細作,結果識人不明被告發;第三件大咧咧的去方臘那探路,結果被射死。——得出結論,他太不精細了。

反觀武松,他考慮得倒是比較多,比起史進可謂是粗中有細,比如在殺嫂弄出“脅迫”鄰居這個節目;當差時顯得非常謙卑。因此他阻止魯智深救史進是是必然的,武松和史進沒什麼交集,假如關進去的是武大郎,武松倒是有可能不管不顧地救人。

魯智深和史進相識非常早,雖許久不見,依然是兄弟,魯智深內心可想而知,想當年飢腸轆轆的時候,是史進給了魯達一個大餅,然後去瓦罐寺一起報仇。這份感情怎能忘記!

(《水滸傳》劇中魯智深和史進)

史進對魯智深欽佩不已,再加上他做事往往欠考慮(這一點其實挺遺憾的,本來當細作的時候可以再試探試探,然而他直接露出尾巴),所以史進陪魯智深的可能性很大,輕軍冒進是史進的作風,如此看來,倒是和魯智深這種魯莽不謀而合了。武松這樣勸魯智深:“便殺了太守,也怎地救得史大官人?”其實很有道理。

事後就是朱武派了兩個精細的小嘍囉去打探消息,武松雖然預料到了魯智深“有失”,但是想必既找不到也勸不住,自己也就沒去,坐等宋江。


泊圖泊途


明知以卵擊石,還自投羅網,魯智深可以虎,武松卻不能傻。


史進失陷華州,無計可施時,魯智深想行刺賀太守。

首先,武松與魯智深受宋江之命,去少華山邀請朱武、陳達、楊春、史進四人上山入夥。到達九龍山後,才知道史進失陷於華州大牢。甚至原因,在朱武等人以及當事人王義的敘述下,讓魯智深、武松火冒三丈。魯智深想要獨身入華州,行刺賀太守。



原來,華州太守要強佔王玉嬌,這姑娘抵死不從,太守耍權弄術,把姑娘擄走,把其父王義發配從軍。王義被史進所救,安排上了少華山,孤身一人去刺殺太守,被抓下獄。


就個人推測,此時魯智深殺太守的心,勝過了救史進。救史進,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這樣不公道的事情,雖然魯智深已多次見到,但每次都忍不了俠義心腸,要為民除惡、替天行道。想之前他身為提轄的時候,為了賣唱的金氏父女,就三拳打死過鎮關西。如今入夥梁山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懲奸除惡的思想,更是刻骨銘心。



所以,魯智深聽到華州太守的惡行與史進失陷的消息時,想殺太守的情緒,已經達到了最高點。他這時候,滿腦子就剩下是非善惡,沒有了所謂的勢強勢弱,甚至連自己的生死,都已置之度外。他可能想到了救史進,但想到殺人,這個就不太重要了。


武松苦口婆心相勸無果,魯智深偷偷溜走。


魯智深聽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是,去殺人。

太守那廝好沒道理,我明日與你去州里打死那廝罷!

武松否決了魯智深的提議,建議去梁山搬兵,大軍壓境,攻破華州,劫牢反獄,救史進、殺貪官。在我們旁觀者眼裡,武松這時候的提議很是恰當。



但沒想到魯智深再次反駁。

等俺們去山寨裡叫 得人來,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那裡去了。


魯智深這時候的急切心裡,我們可想而知。武松和朱武等人苦苦相勸,就算殺了太守,哪還有力量去救史進?


可魯智深假裝聽進去了,夜間趁大家睡著,提著禪杖離開了少華山,直奔華州縣城而去。這一個刺客,抱著必殺之意,帶著必死的決心,星夜疾馳,誓要取下惡賊的狗頭。


武松大義當前,卻也處事謹慎,之前殺西門慶、大鬧快活林、血濺鴛鴦樓就是明證。


武松之前已與魯智深擺明了厲害關係,但發現他還是偷偷溜了,心裡肯定非常氣憤。但同是兄弟,一起出來公幹的,失陷了他,回去也不好交代。但就算自己去,也不過是兩個匹夫,在偌大的華州,數量龐大的府軍面前,脆弱的不堪一擊。少華山此時也不過小貓三兩隻,去了也不頂什麼用。所以,武松沒有妄動,只由朱武派了兩個小嘍囉跟去。

這就是武松武二郎,雖然有著拳打猛虎的勇力,卻不會像魯智深一樣,頭腦一發熱就不管不顧了。



我們不妨想想,武松殺潘金蓮與西門慶報武大郎的大仇,從何九叔處得到骨殖(物證),從鄆哥兒等人處得到了口供(物證),才去行事的。長兄如父,仇怨不共戴天,但武松能忍很長時間只為了收集證據,這一冷靜的頭腦和隱忍的性格,本就讓人欽佩。


武松大鬧快活林,醉打蔣門神,一路行來一路喝酒。除了他說的“多喝一分酒,就多一分力氣”之外,何嘗沒有扮豬吃老虎,讓蔣門神疏忽大意,出其不意一舉建功的謀略在內?



瞭解自己被陷害的真相後,武松先大鬧飛雲浦,後欲上鴛鴦樓報仇雪恨。但並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而是趁著深夜,悄悄溜到後牆,待得夜深人靜時,從馬院進入。之後才有血濺鴛鴦樓,殺人題字,大快人心的一場廝殺。



所以說,魯智深溜走後,武松並沒有跟出去,是他一貫的謹慎風格使然。如果沒有這一份謹慎,他都已經不知道死過多少回了。


也幸虧他沒有跟魯智深一起去,不然戴宗尋來的時候,兩員大將再加史進(史進還未入夥梁山)一起失陷華州,人質在手,行動會更加被動。



探尋文學基於生活的樂趣,體悟文字的魅力。

關注“如風書屋”,我們一起談天說地。


如風書屋


武松性格謹慎,頭腦冷靜,你看他殺死潘金蓮後的動作,形態以及口吻 : “去樓上取下一床被來把婦人頭包了,揩了刀,插在鞘裡;洗了手,唱個喏,道:“有勞高鄰,甚是休怪。且請眾位樓上少坐,待武二便來。 ”剛剛殺完人,連一絲激動都沒有。冷靜的讓人不寒而慄,這種人做事不是有著十成把握是不會出手的,所以他讓魯智深保持冷靜,把事情計議妥當在動手是非常正常的。

而魯智深一般來說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做事不會思前想後,往往都是做了再說,尤其史進又是他非常看重的兄弟,而當時史進確實又非常危險,而少華山的三位窩囊廢又不能解救史進,只會在山寨上無能為力,魯智深的行動也是給這三位看的。

武松沒有陪同魯智深去救史進,那是因為魯智深是夜間悄悄走的。武松不知道,而武松知道後,馬上趕回梁山,報告宋江,調動軍馬,才救出魯智深與史進。否則魯智深與史進必死無疑!如果當時武松也像魯智深一樣,那麼大家一起完蛋,就算梁山後來給他們報仇,那也無濟於事了。


唐刀漢劍


武松不和魯智深同去救史進,是有原因的,魯智深雖說魯莽但也是性情中人。他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可是魯智深作為老大必須要起到帶頭作用。另外魯智深的義氣和豪邁是別人不能比擬的。


特別是在魯智深喝完酒之後,朋友有難他一般都是首當其衝第一個到場,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啦!

魯智深雖然表面上看似個粗人,可是這個人也是粗中有細,與他不相干的人他是不會去救的,魯智深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所以史進有難以他的性格必須到位。

相比魯智深,武松就稍微遜色了一些,武松的為人也是很講究的,從醉打蔣門神,鬥殺西門慶等故事中,完全就可以看出武松的為人。武松沒有魯智深那麼性急,遇事也非常冷靜,所以魯智深去救史進的時候,武松表現的很理智。不陪魯智深同去也是另有打算,一旦魯智深就史進未果,起碼可以有個幫救兵的人,所以我們考慮的是全面,不能一時性急做莽撞的事,一旦失手不僅救不出史進,而且魯智深還得搭進去。



以魯智深的性格是勸不住的,所以我認為武松也是在極力阻止魯智深不成的情況下,武松也是沒辦法。另外《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也是刻意這麼描述的,如果武松等人都去了,一旦都被抓了,哪來的人去救他們啦!所以為了延續故事的發展,就得這麼寫下去。

所以不得不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撰寫的這部小說太經典了,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智慧。《水滸傳》也無愧於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這個稱號。


任馳贏天下


疾惡如仇是梁山好漢的性格,之所以魯智深先去救史進除了有魯智深火爆的性格以外,還蘊藏著人情世故在其中,要麼水滸傳怎麼能列入四大名著呢?人情練達皆學問嘛。

當年史進殺死官兵燒了史家莊惹下大禍,過上了逃亡的生活,想投奔自己的師傅王進,由於不知道王進在什麼地方任職四處打聽,後來經人介紹認識了魯智深,恰巧魯智深和王進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切磋,魯智深要盡地主之誼,兩人就開始在一起吃喝,同時還遇到了史進的啟蒙老師打虎將李忠,三人一起去當地最大的飯店飲酒。機緣巧合碰到被人敲詐監視的賣唱父女,魯智深嫌吵,掃了自己兄弟的酒興,但聞聽了賣唱父女的悲慘遭遇之後,氣的五臟噴火,七竅生煙,當場拿出自己所有的銀兩,史進只留路費,蔣忠卻略顯小氣藏著大部分,因此魯智深鄙視他,要徹底解決這件事情。守住鎮關西派來監視的人,安排賣唱父女先走,然後再去找鎮關西麻煩,並且約定馬上回飯店和史進李忠二人碰頭。沒曾想失手打死了鎮關西,是失手,和李逵不同李逵是嗜殺成性,有的時候甚至是濫殺無辜,比如扈三孃的家人就慘遭不幸。由此可見魯智深是一個思維縝密能考慮到後果的人。打死鎮關西之後與史李二人不辭而別,也開始逃亡,由於飢餓被鐵面佛和飛天蜈蚣打敗,也沒有硬拼蠻幹,而是選擇了逃走。無巧不成書,在樹林裡面打劫了正要打劫他的同是逃亡人的落難的史進。兩個人聯手殺掉鐵面佛和飛天蜈蚣。因此也有了過命的交情。

在林沖被髮配的時候,魯智深竟然能料到差解會在野豬林暗害林沖,先人一步救了林沖真算是對的起他的法號了。

魯智深奮不顧身的去救史進也就能比較說的過去了,並不是由於衝動,而是為了兄弟情義,並且他也知道梁山的人馬會來接應,就算自己沒有成功也能起到拖延的作用,魯智深的排名是在武松之上的,武松的年齡和史進差不多,正像沒有請求史進一起去打鎮關西一樣,也沒有請求武松一起去。魯智深應該是能料到武松和梁山人馬很快會趕到的


差個馬甲


武松替武大(他哥)出過手,替施恩(恩人)出過手,還替自己報過仇。為了試刀殺過人,為了搶酒打過架。何曾為了不相干的人出過頭。魯智深和史進才是同道中人,其實魯智深也不是不知道他救不了史進,純粹就是去送死。他是想和史進共死,並不想以後給兄弟報仇,而武松是不會如此行事的。


老崔65347117


武松小人也,沒少魯豪氣


龍行天下16163198917


因為武松比較冷靜,明知是救不了,多他一個也不起作用,就是在多三兩個也一樣結果,所以武松算是明智選擇,只有去報信另想辦法救史進、魯智深。


老夫常談


主要還是因為武松知道體制的潛規則,知道官府的那一套運作手法。不是不去,而是勸解魯智深別去,魯智深卻偏偏要去,後者不知道官場的潛規則所以才會被賀太守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