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劉鋼/文 王啟華/圖

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在距離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城南40餘里之地,有一處房舍123間,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的莊園式古代建築,其深院高牆、古木參天,風貌獨特、景色秀美,1996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就是最具川南傳統民居風格的“夕佳山古民居”。

當我們走過一口池塘,跨進一道大門,爬上一個九級石階,邁進 “世代宏基”門檻,進入大廳,展現在眼前是正上方中間懸掛的一塊書有“龍光永榭”的牌匾,四個金色楷體大字遒勁有力、熠熠生輝、格外耀眼。

在牌匾右上方書有“恩師黃學海惠存”七個小字,左下方落款為“五省弟子劉光第敬贈”,旁邊題注為“平陽高文補書”,但並未落有具體時間。

歷史資料的殘缺和遺失,給我們進一步研究劉光第先生的事蹟留下了無限的空間和永恆的話題,我們不禁要問:“龍光永榭”究竟有何涵義?恩師黃學海是誰?劉光第為何稱自己是五省弟子?牌匾是什麼時間製成?又是什麼原因而贈送的呢?

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在紀念“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先生殉難120週年之際,讓我們牢記歷史、不辱使命、砥礪前行,再次探尋劉光第先生變法圖強、大義凜然、光輝閃耀、坎坷不平一生的點點滴滴。

龍光永榭

“龍光”比喻為皇上的光輝,“榭”是指建造在高臺上的屋子,“龍光永榭”比喻為皇恩浩蕩,光輝永遠照耀著高臺上的房屋。

言下之意,這夕佳山民居就像建築在高臺上的屋子,同樣也受到皇帝光輝的永遠照耀。可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劉光第先生對朝廷和皇帝的忠實忠誠、感恩感激之情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顯現。

恩師黃學海

黃學海,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壬申歲農曆六月十四日,在四川省江安縣原青龍鄉(現夕佳山鎮)生長,清代附貢學位,曾任巴縣訓導,在清光緒年間初期(1871年至1879年)升任富順、隆昌、永寧縣教諭,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歲農曆九月初十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劉光第,字裴邨,生於清咸豐九年己未歲六月初一,即1859年6月30日,在四川省富順縣趙化鎮生長,於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歲八月十三日,即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西單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終年三十九歲。

1883年,在黃學海七十二歲去世時,劉光第年僅二十四歲,那黃學海是何時何地成為劉光第恩師的呢?

據查相關史料記載,清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歲、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歲,在劉光第十八、九歲時,曾在富順縣長灘壩外黑雲寺(後叫悠遊宮)曾虎臣先生處讀書,並與好友胡正之結下深厚同窗友誼,史載曾虎臣先生確係劉光第的恩師之一。

據《富順縣誌》記載,劉光第“十九歲赴縣考”,即清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歲,十九歲的劉光第參加富順縣考,得到縣令陳錫鬯的賞識,“拔置案首”,考得了全縣第一名,在光緒六年(1880年)考中秀才。

在《劉光第欣然祖鄉行》一書中則記載,劉光第是在清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歲,二十一歲時才參加富順縣舉行的考試,“里人保正廖慶芳訴其曾執賤業,不能考試”,意思是趙化鎮的保正廖慶芳,檢舉控告劉光第曾經學過三個月理髮的下賤職業,在古代幹過下賤職業人就不能夠考秀才,因為這是有辱斯文的事情,因此說劉光第沒有考試的資格。時任縣令陳錫鬯看過來信,立即批示雲:“具控各情,律例無禁考明文,應勿庸議”,體現出了“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法治思想。陳縣令遂駁回控訴,准予劉光第參加考試,正因為廖保正的舉報信反而更加引起了縣令陳錫鬯對劉光第這個名字的注意。劉光第那文筆流暢、風采流溢、才華出眾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陳縣令,則才有“奇其文,拔置案首(第一名)”。於是劉光第得以入學充“附學生員”,而生員又分為廩生、增生、附生三等,劉光第即為第三等。

無論是劉光第十九歲,還是二十一歲考中的“附生”,正是這個時期(1878年左右),黃學海升任富順縣的教諭,在元、明、清時代縣學皆置教諭,與訓導共同負責縣學的管理與課業,官為正八品,掌文廟祭拜,教育所屬生員。劉光第作為富順縣的“附生”,當然就在黃學海的管理之下,接受其教育。黃學海德高望重、學識淵博、誨人不倦、教導有方,培養出劉光第這樣優秀的、出類拔萃的學生一舉考中進士,進京做上四品官員也是理所當然。為此,劉光第將黃學海尊稱為“恩師”則順理成章。

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五省弟子劉光第

中國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吏大約是從隋代開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每隔三年舉行一次,分鄉試、會試、廷試三級,競爭最激烈的是鄉試,因此實行鄉試中舉分省定額制,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考試。鄉試考中者稱“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第一名稱“解元”。由於是直隸和各省舉行的地方考試,所以又稱“鄉闈”。會試則每三年一次會集各省舉人在京城舉行考試。明朝初期科舉制度規定,會試於鄉試次年在京師舉行,由禮部主持,禮部會試考房稱“禮闈”,而“禮闈”取士,初則不分南北。

至明洪熙元年,即1425年,南人北人分房取中,名額有定,謂之南闈、北闈;在明宣德(1426至1435年)、正統(1436年至1449年)年間,又分南、北、中闈。“中闈”則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及鳳陽、廬州二府等地,由此沿襲至清代,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安徽五省即為“中闈”,而劉光第於光緒九年(1883年)代表“中闈”五省的考生中取了“進士”功名,因此其在贈予恩師黃學海的牌匾上才會出現“五省弟子劉光第敬贈”的落款。

贈送牌匾時間及原因

劉光第與龍光永榭

因黃學海於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歲農曆九月初十才病逝,而劉光第則於1883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登進士第”,可見“五省弟子劉光第”贈送“龍光永榭”牌匾的時間應該是其考中進士之後,在黃學海病逝之前,而具體時間尚需進一步考證。

關於劉光第贈送恩師黃學海“龍光永榭”牌匾的原因,據說有三個:第一個說法是黃學海在重修擴建夕佳山住宅落成後,劉光第特別獻上牌匾作為祝賀禮物;第二個說法是黃學海在1883年農曆六月十四日過七十一週歲生日之際,劉光第贈送牌匾作為對恩師的生日賀禮;第三個說法是劉光第在中取進士到朝廷為官之後,不忘恩師恩德而專門送上牌匾以示謝意。

由於歷史資料缺乏詳細記載,劉光第先生贈送恩師黃學海 “龍光永榭”的牌匾究竟是在什麼時間?又是什麼原因?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還有待於大家繼續探討研究、考查求證揭開謎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