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刘钢/文 王启华/图

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在距离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城南40余里之地,有一处房舍123间,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庄园式古代建筑,其深院高墙、古木参天,风貌独特、景色秀美,1996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最具川南传统民居风格的“夕佳山古民居”。

当我们走过一口池塘,跨进一道大门,爬上一个九级石阶,迈进 “世代宏基”门槛,进入大厅,展现在眼前是正上方中间悬挂的一块书有“龙光永榭”的牌匾,四个金色楷体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格外耀眼。

在牌匾右上方书有“恩师黄学海惠存”七个小字,左下方落款为“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旁边题注为“平阳高文补书”,但并未落有具体时间。

历史资料的残缺和遗失,给我们进一步研究刘光第先生的事迹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话题,我们不禁要问:“龙光永榭”究竟有何涵义?恩师黄学海是谁?刘光第为何称自己是五省弟子?牌匾是什么时间制成?又是什么原因而赠送的呢?

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在纪念“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先生殉难120周年之际,让我们牢记历史、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再次探寻刘光第先生变法图强、大义凛然、光辉闪耀、坎坷不平一生的点点滴滴。

龙光永榭

“龙光”比喻为皇上的光辉,“榭”是指建造在高台上的屋子,“龙光永榭”比喻为皇恩浩荡,光辉永远照耀着高台上的房屋。

言下之意,这夕佳山民居就像建筑在高台上的屋子,同样也受到皇帝光辉的永远照耀。可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刘光第先生对朝廷和皇帝的忠实忠诚、感恩感激之情得到了最为充分的显现。

恩师黄学海

黄学海,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壬申岁农历六月十四日,在四川省江安县原青龙乡(现夕佳山镇)生长,清代附贡学位,曾任巴县训导,在清光绪年间初期(1871年至1879年)升任富顺、隆昌、永宁县教谕,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岁农历九月初十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刘光第,字裴邨,生于清咸丰九年己未岁六月初一,即1859年6月30日,在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生长,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岁八月十三日,即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西单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终年三十九岁。

1883年,在黄学海七十二岁去世时,刘光第年仅二十四岁,那黄学海是何时何地成为刘光第恩师的呢?

据查相关史料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岁、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岁,在刘光第十八、九岁时,曾在富顺县长滩坝外黑云寺(后叫悠游宫)曾虎臣先生处读书,并与好友胡正之结下深厚同窗友谊,史载曾虎臣先生确系刘光第的恩师之一。

据《富顺县志》记载,刘光第“十九岁赴县考”,即清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岁,十九岁的刘光第参加富顺县考,得到县令陈锡鬯的赏识,“拔置案首”,考得了全县第一名,在光绪六年(1880年)考中秀才。

在《刘光第欣然祖乡行》一书中则记载,刘光第是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岁,二十一岁时才参加富顺县举行的考试,“里人保正廖庆芳诉其曾执贱业,不能考试”,意思是赵化镇的保正廖庆芳,检举控告刘光第曾经学过三个月理发的下贱职业,在古代干过下贱职业人就不能够考秀才,因为这是有辱斯文的事情,因此说刘光第没有考试的资格。时任县令陈锡鬯看过来信,立即批示云:“具控各情,律例无禁考明文,应勿庸议”,体现出了“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思想。陈县令遂驳回控诉,准予刘光第参加考试,正因为廖保正的举报信反而更加引起了县令陈锡鬯对刘光第这个名字的注意。刘光第那文笔流畅、风采流溢、才华出众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陈县令,则才有“奇其文,拔置案首(第一名)”。于是刘光第得以入学充“附学生员”,而生员又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等,刘光第即为第三等。

无论是刘光第十九岁,还是二十一岁考中的“附生”,正是这个时期(1878年左右),黄学海升任富顺县的教谕,在元、明、清时代县学皆置教谕,与训导共同负责县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掌文庙祭拜,教育所属生员。刘光第作为富顺县的“附生”,当然就在黄学海的管理之下,接受其教育。黄学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教导有方,培养出刘光第这样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学生一举考中进士,进京做上四品官员也是理所当然。为此,刘光第将黄学海尊称为“恩师”则顺理成章。

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五省弟子刘光第

中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大约是从隋代开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廷试三级,竞争最激烈的是乡试,因此实行乡试中举分省定额制,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才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解元”。由于是直隶和各省举行的地方考试,所以又称“乡闱”。会试则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考试。明朝初期科举制度规定,会试于乡试次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礼部会试考房称“礼闱”,而“礼闱”取士,初则不分南北。

至明洪熙元年,即1425年,南人北人分房取中,名额有定,谓之南闱、北闱;在明宣德(1426至1435年)、正统(1436年至1449年)年间,又分南、北、中闱。“中闱”则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凤阳、庐州二府等地,由此沿袭至清代,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安徽五省即为“中闱”,而刘光第于光绪九年(1883年)代表“中闱”五省的考生中取了“进士”功名,因此其在赠予恩师黄学海的牌匾上才会出现“五省弟子刘光第敬赠”的落款。

赠送牌匾时间及原因

刘光第与龙光永榭

因黄学海于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岁农历九月初十才病逝,而刘光第则于1883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登进士第”,可见“五省弟子刘光第”赠送“龙光永榭”牌匾的时间应该是其考中进士之后,在黄学海病逝之前,而具体时间尚需进一步考证。

关于刘光第赠送恩师黄学海“龙光永榭”牌匾的原因,据说有三个:第一个说法是黄学海在重修扩建夕佳山住宅落成后,刘光第特别献上牌匾作为祝贺礼物;第二个说法是黄学海在1883年农历六月十四日过七十一周岁生日之际,刘光第赠送牌匾作为对恩师的生日贺礼;第三个说法是刘光第在中取进士到朝廷为官之后,不忘恩师恩德而专门送上牌匾以示谢意。

由于历史资料缺乏详细记载,刘光第先生赠送恩师黄学海 “龙光永榭”的牌匾究竟是在什么时间?又是什么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还有待于大家继续探讨研究、考查求证揭开谜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