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3月底,華為發佈的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全球銷售收入已達7,212億元人民幣;同時,2018年度,華為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現如今,華為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但在華為的發展史中曾讓任正非兩次動容的天才少年,卻鮮為人知。

1970年,這位天才少年出生在湖南的一李姓家庭中,取名李一男,天才少年李一男在求學路上早早顯露出他超乎常人的一面。1985年,年僅15歲的他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即華中科技)少年班,成為人們眼中的少年神童。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1992年,22歲在讀研二的李一男,得到了去華為實習的機會。當年的華為還是一個年收入僅有1億元、員工僅一兩百人的小公司,經常穿著拖鞋在南山深意工業大廈“巡查”的任正非,慢慢發現了李一男的聰慧之處,也為其日後平步青雲埋下了伏筆。

研究生畢業之後的李一男,選擇繼續留在了華為。而入職之後的李一男,也開始了他頗為傳奇的升職歷程。

在剛入職兩天後,他就被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之後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中央研究部總裁,而後又坐上了華為常務副總裁的位置。而坐上這個位置,餘承東用了25年。

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或許頗有疑問,但知道李一男的華為老員工都知道,這位傳奇少年頗受任正非的喜歡。早在實習時,他就被調去了負責華為最具傳奇色彩的C&C08萬門機產品,讓華為起死回生。

而在任職過程中,李一男也憑藉自己對技術的直覺和判斷想人們證實了他有這樣的實力。1996年前後,在大哥大設備大賣之時,市場上做技術的公司都去研究3G技術,而李一男卻反其道而行,挖來了東方信通的劉江峰團隊開始研究GSM技術。

而GSM技術的成熟應用,也才有了後來在3G市場中崛起的華為手機。在當上副總裁之後,手中掌握著華為10的產品線的李一男,被公認為任正非的“接班人”。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彼時任正非有一句名言:“鄭寶用和李一男,一個是比爾,一個是蓋茨。只有兩個人合在一起,才是華為的比爾蓋茨。”

命運似乎給任正非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兩個被他稱之為左膀右臂的天才少年和沉穩老將,卻出現了不可調節的矛盾。

鄭寶用是彼時掌管華為程控交換機設計與開發的資深常務副總裁,而年少成名、缺少人生歷練的李一男,在人際交往上直來直去的性格,在員工中並不受歡迎。處事方式迥異的兩人,在進行技術探討時自然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矛盾。

而在兩人的矛盾激化到誰走誰留的地步時,任正非將天平傾斜向隨他打拼多年的鄭寶用。

2000年,自認為羽翼豐滿的李一男,帶著那份“憤恨”,以及拿著從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的1000多萬元設備,在北京創辦了港灣網絡公司。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這一年,李一男剛到而立之年,也剛剛協助華為度過200億大關,甚至還被任正非親暱的稱為“乾兒子”。

李一男創辦港灣似乎也像是在向任正非這位“老父親”證明自己,他先是將港灣打造成華為企業網產品的高級分銷商,然後又從華為技術部挖走大量的研發人才,把港灣網絡一步步發展成為華為的競爭對手。

意識到危機的任正非,決定親手教訓這位叛逆的“乾兒子”。先是成立“打港辦”進行策略性攻擊,阻止港灣業務增長和赴美上市。最終,李一男被任正非的一紙訴訟打回原形,港灣網絡也在2006年被華為成功收購。

整合之後,李一男再次回到華為,出任“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頭銜雖不變,但卻剝奪了李一男在重大事件上的參與權和決策權。殺人誅心,任正非還特意給迴歸的李一男安排了一間透明的辦公室。

性格執拗的李一男,怎麼受得了其他員工那異樣的眼光,加上不再受“老父親”的器重,在華為呆了兩年的他選擇離開,並徹底斬斷了與華為之間的恩恩怨怨。

但兩次“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似乎是因為心中藏有鬱結,不僅在工作中沒有展露鋒芒,也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甚至兩年換一職的經歷還讓他引來了牢獄之災。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2008年10月,李彥宏說服李一男加盟百度CTO,“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過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一位,”謹言慎行的李彥宏對他卻不吝讚美之辭。

然而,許是在百度一年多的表現很一般,許是這位個性極強、極具創業精神的天才少年終究不甘屈居人下。2010年元旦剛過,李一男便辭去百度CTO之職。

後來,他又短暫加盟中國移動12580出任CEO,加盟金沙江創投出任合夥人。

“2011年8月,我非常幸運地加入到金沙江創投,在這期間我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項目和許許多多的創業者,大凡都是年輕人,他們那種追夢,敢想敢拼,不解決問題誓不罷休的勁頭,深深地讓我感動。”

但正是在他最“欣賞”的金沙江創投中,李一男為自己埋下了牢獄之災的隱患。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2014年,看著大他一歲張小龍和雷軍在微信和小米上取得的成功,要強的李一男再次投入到創業大潮中。他找到了在電動自行車上與他達成共識的胡依林,共同創辦了牛電科技,並迅速獲得紅杉資本、IDG資本和紀源資本共同投出的5000萬美元投資。

然而,就在剛出生不就的小牛電動車被資本視為電動車行業的小米時,李一男卻因內部交易罪獲刑兩年6個月。

鐵窗裡的李一男隨心繫小牛,但卻無能為力。牛電科技這位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在沒有父親的呵護下,從“產品質量危機”到投資方撤資危機,一路磕磕絆絆撐到了李一男出獄。

2018年10月,牛電科技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佔股43.8%的創始人、第一大股東李一男卻不能成為主敲鐘人。這位落寞的天才少年,也從牛電科技辭去CEO之職。

他曾兩次助華為升空,“功成身退”之後卻深陷囹圇

離職之後的李一男,卻沒有選擇再度加入創業大軍,而是幹起了VC老本行。

有人說他這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位傳奇天才再等待更好的創業機遇;而有的人卻不得感嘆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或許就像他在創辦牛電科技時說的那樣: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這是一個無限可能的時代,而我已經是上個世紀的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