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築底完成“起飛”只待時機

春節後,東北地區農戶大量售糧,導致價格明顯下跌。至3月中旬,農戶地趴糧銷售基本結束。同時,隨著臨儲拍賣延遲和底價提高的預期增強,市場持糧心態好轉,產區玉米現貨價格築底。進入4月,產區用糧企業日到貨量不及日消耗量,加工企業收購價普遍開始小幅上調。從長期來看,隨著陳糧的不斷消化,市場心態逐漸好轉,玉米價格仍將恢復走強態勢。

供應壓力逐步消化

截至3月31日,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9540萬噸,同比增加625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截至當日,東北三省一區農戶玉米銷售進度為87%,周環比增加3個百分點,同比持平;華北地區農戶售糧進度為74%,同比快7個百分點。4月之後,農戶玉米銷售基本結束,用糧企業日到貨量下降,企業開始出現日到貨量不能滿足日消耗量的情況,開始消化庫存玉米。上游供應壓力消化,一旦下游企業開始補庫,將對玉米價格形成較大支撐。

利多因素不斷湧現

目前,玉米市場最大的利空,一是來自於非洲豬瘟對市場需求的抑制;二是進口玉米及高粱、大麥、DDGS等對市場的衝擊。但這些利空因素已持續近5個月時間,並且在期現貨價格均有較為充分的體現。就豬瘟而言,生豬價格已開啟上漲模式,作為生豬價格的重要先行指標,仔豬價格漲幅驚人,一方面顯示出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場對豬瘟的恐慌程度在下降。市場認為,隨著豬價上漲和養殖利潤的提高,生豬補欄也將緩慢回升。隨著防控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養殖利潤提高的推動,市場需求可能將逐步恢復。

就進口而言,目前來看,玉米進口仍未突破配額管制,進口數量仍在可控範圍之內,市場認為前期國營配額進口的30萬噸美國玉米暫時也未流入市場。本年度內美國玉米、高粱、DDGS進口採購到貨時間也已經逐步延後,若推遲到8月之後甚至下年度到港,其對市場的衝擊將轉變為有效補充。

而市場的利多因素則不斷出現。一方面,臨儲拍賣時間晚於上年已成定局,拍賣底價提高的預期也不斷挑動著市場的神經。而臨儲玉米庫存3年內由2.5億噸下降到不足8000萬噸,遠遠超過市場預期,臨儲玉米庫存消化完之後留下的供應缺口成為支撐玉米市場的“定海神針”。另一方面,新的利多也不斷出現。一是黑龍江地區大豆積極性顯著增加,玉米轉大豆麵積或創新高。二是“南澇北旱”較為明顯,影響玉米波動。上年度的春旱導致東北地區玉米“大小苗”現象普遍,東北玉米上市晚了近20天。同時,玉米生長季天氣尤為關鍵。東北不同地區已連續3年出現較為嚴重的大面積乾旱的情況,生產形勢不容樂觀。

總體來看,4月之後,玉米現貨價格開始小幅反彈,市場需求逐步脫離最為悲觀的區間之後,在下游飼料養殖企業庫存偏低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一定的補庫行情,加上不斷出現的利多因素,玉米價格仍然較為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