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

高中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資產階級的思想理論成果三民主義

(1)提出背景:鴉片戰爭後,各種變法救國的主張都以失敗告終。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動統治,只進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機。

(2)提出:1905年,創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這個綱領被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上闡發為三民主義

(3)內容:前提:民族---推翻滿州貴族專制統治 核心:民權---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生---平均地權

(4)意義: A、集中代表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 B、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族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願望。 C、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建立中華民國。 D、以三民主義為指導頒佈《臨時約法》

(5)三民主義的發展--新三民主義

A、提出背景:維護民主共和鬥爭失敗孫中山尋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後俄國共產國際和中共對孫中山的影響。孫中山決定改組國民黨。

B、提出:1924年國民黨一大,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實際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的含義。

C、與三大政策的關係:新三民主義是為適應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時也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核心,是依據新三民主義確定的重要政策原則。

D、與舊三民主義的關係:明確反帝反封。

E、意義: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為國共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2、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A、五四運動與建黨時期:領導五四運動,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建黨工作。

B、國民革命時期:參加國民革命,注重理論研究,分析中國國情。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民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重要性。

C、土地革命時期: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將黨的工作重點轉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在農村開始游擊戰爭,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探索出開展武裝鬥爭,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新革命道路

D、抗日戰爭時期: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等理論,解決了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目標、革命前途等重大問題,對中國革命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E、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意義與特點:意義: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點:以實事求是為基本原則,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典範;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

A、建國前夕的建國理論—七屆二中全會的建國思想:工作重心轉移,工作任務的轉移,革命後的基本政策,總任務—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變成社會主義社會的提出

B、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經濟方面:過渡時期總路線與三大改造。

政治:《論人民民主專政》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建議。

(3)、毛澤東思想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根源。

3、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

(1)背景:思想基礎: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工作重點轉移,開始改革開始。

(2)鄧小平理論

A、概念:鄧小平總結歷史經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科學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系統回答了在經濟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B、組成

①、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②、十三大:1989年,提出社會主義階段階段的理論、三步走的戰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③、南方談話:1992,深刻闡明社會主義的本質,再次強調基本路線,使發展才是硬道理深入

人心,為十四大召開奠定基礎。

④、十四大: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⑤、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⑥、其他: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國兩制的方針

4、三個代表

(1)提出背景:21世紀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更為激烈;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面臨機遇和挑戰。

(2)提出者:江澤民。內涵: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黨”的重大問題。寫入黨章:2002 中共十六大

(3)意義: A、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 B、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 新中國的科技

(1)兩彈一星:1964,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6,導彈核武器成功,中國擁有導彈和原子彈“兩彈”結合的戰略核心導彈;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2)載人航天:7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將楊利偉送上太空。

(3)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個雜交水稻,被譽為“東方魔稻”和“第二次綠色革命”。

(4)1983年,銀河-I型機誕生。

2、新中國的文藝方針

20世紀50年代,雙百方針的內容與作用—文革中的破壞—新時期的恢復與文藝的繁榮。

3、新中國的教育

1950年,開始。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1986年,《義務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高中歷史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