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高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只进行改良,不可能挽救危机。

(2)提出:1905年,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个纲领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前提:民族---推翻满州贵族专制统治 核心: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4)意义: A、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族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颁布《临时约法》

(5)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A、提出背景: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孙中山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影响。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B、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际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的含义。

C、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为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新三民主义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D、与旧三民主义的关系:明确反帝反封。

E、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A、五四运动与建党时期:领导五四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党工作。

B、国民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注重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国情。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C、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探索出开展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革命道路

D、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理论,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对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E、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意义与特点:意义: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点: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A、建国前夕的建国理论—七届二中全会的建国思想:工作重心转移,工作任务的转移,革命后的基本政策,总任务—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经济方面: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政治:《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建议。

(3)、毛泽东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

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1)背景: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开始改革开始。

(2)邓小平理论

A、概念: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回答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组成

①、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十三大:1989年,提出社会主义阶段阶段的理论、三步走的战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南方谈话:1992,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基本路线,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

人心,为十四大召开奠定基础。

④、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⑤、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⑥、其他: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的方针

4、三个代表

(1)提出背景: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机遇和挑战。

(2)提出者:江泽民。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重大问题。写入党章:2002 中共十六大

(3)意义: A、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B、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新中国的科技

(1)两弹一星:1964,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导弹核武器成功,中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心导弹;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2)载人航天:7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将杨利伟送上太空。

(3)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4)1983年,银河-I型机诞生。

2、新中国的文艺方针

20世纪50年代,双百方针的内容与作用—文革中的破坏—新时期的恢复与文艺的繁荣。

3、新中国的教育

1950年,开始。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1986年,《义务教育法》;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高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