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傀儡皇帝或者無實權皇帝成功奪了權的?

河苦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他的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詢本名劉病已,本來是太子劉據的孫子,因為巫蠱之禍的原因,太子劉據一家全部被漢武帝所殺,只有當時幾個月大的劉病已倖免於難,但是也被關在了長安城的監獄中由女犯人撫養。漢武帝死前對自己誤殺太子的事感到了後悔,於是下令大赦天下,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收入掖庭撫養。在掖庭裡的劉病已得到不少人的幫助,得以學習各種知識,同時還能經常出宮遊學、結交天下仁人志士!由於經常出宮四處遊走,劉病已對民間疾苦深有體會,對他後來施行仁政影響深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沙如血)

漢武帝死後,由8歲的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大司馬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幾人負責輔佐皇帝。這幾人中霍光的來頭可不小,他是冠軍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十分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死前賜給霍光一副“周公負成王”畫像,讓他像周公那樣輔佐自己的兒子劉弗陵,因此霍光在幾個輔政大臣中威信最大。在輔佐年幼的漢昭帝期間,霍光通過各種手段除掉了其他幾個輔政大臣,漸漸掌握了朝廷的權利。

漢昭帝劉弗陵當了13年的皇帝就因病去世了,而且沒有留下任何血脈。而霍光的權利卻更加強大,連皇帝是誰當都由他來選。最初,霍光選擇了昌邑王劉賀作為皇帝,可是劉賀當了皇帝后並不滿足當霍光的傀儡,想要通過提拔自己的親信奪回政權,結果只當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所廢。後來霍光又看中了劉病已,讓他當了皇帝。劉病已當了皇帝后,沒有像他的前輩劉賀那樣急於奪回權利,一直小心隱忍。當時霍光為了控制劉病已把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嫁給了劉病已做妃子,霍成君為了當皇后,在劉病已的結髮妻子許平君懷孕時下藥毒死了她。劉病已知道這件事後氣憤不已,但是霍光權傾朝野,朝廷的軍隊,皇宮裡的侍衛都被霍家子弟掌握,不得已還是立霍成君當了皇后。

劉病已當了6年傀儡皇帝,終於等到了機會——霍光去世了,他終於可以奪回自己的權利了。於是劉病已先通過厚葬霍光,穩住霍家的人,然後一步步的剝奪他們的權力,等到霍家發現情況不對時,決定發動叛亂,結果劉病已早有準備,趁機將他們一網打盡,誅滅了霍家全部人。

奪回大權的劉病已改名劉詢,由於早年的經歷,他深知百信疾苦,體恤民情、勵精圖治,使得西漢在他手裡走向鼎盛時期,史稱“孝宣之治”。



沙如血


漢宣帝鎮樓


歷史上傀儡皇帝何其多,能夠成功奪回權力的非常少,但是要能成功的必定是非常人。老妖想到了幾位典型代表。

1、唐宣宗李忱:裝傻三十年

李忱應該是裡面最典型的一位。

靠著比奧斯卡影帝還高的演技,大智若愚的表現,讓宦官以為李忱非常好控制,立為皇太叔,以此登上皇位。

唐朝以安史之亂為轉折點,前半段強盛,後半段衰敗,而高高在上的皇帝,在這個時期淪為被宦官操縱的角色,比如唐憲宗、唐敬宗被宦官殺死,甘露之變,宦官大殺朝臣等。

李忱能夠登基也是因為實力派宦官馬元贄想要扶持一個傀儡皇帝,好掌握大權,誰料這位從皇子熬成皇叔,不怎麼說話看著有點蠢笨的李忱居然是個精明厲害的角色。

李忱上位後,雖然對馬元贄非常恩寵,卻一直限制他的勢力發展,並震懾朝中官員與內侍交往過密,比如宰相馬植就因為與馬元贄敘為同姓兄弟而被罷免。另外唐宣宗還結束了大大消耗朝廷勢力的牛李黨爭。

在唐朝末年皇帝被宦官操縱廢立的情況下,唐宣宗以及他的大中之治,成為難的的一段國勢有所起色的時期,本已衰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局面。唐宣宗被評為可與漢文帝、唐太宗相提並論。

唐朝還有一位唐代宗李豫,也可以說是從虛到實,奪權成功的一位。唐肅宗去世後,宦官李輔國用力李豫登基,仗著有功且有軍權,竟然對李豫說:陛下儘管坐在宮中,外面的事交給老奴。

後李豫派人假扮盜賊暗殺李輔國,才奪回了權利。

2、宇文邕:把宇文護捧的高,殺的淨

宇文邕即位前,宇文護已經殺掉了他的兩個哥哥宇文覺、宇文毓。所以宇文邕剛上臺後韜光養晦,對宇文護表現出非常的信任與支持。

比如宇文邕下詔,表揚宇文護的功績並不準詔誥及官方文書稱呼他的名字;任命宇文護都督中外軍事;即便宇文護東征北齊無功,宇文邕也沒有責備他。

表面上宇文邕對宇文護推崇備至,但實際上暗地部署準備奪權,設計讓宇文護拜見皇太后,暗殺了宇文護, 才奪回了權利。

之後宇文邕隨後將宇文護的兒子宇文會、宇文至、宇文靜;兄弟及親信龍恩、萬壽等斬盡殺絕。

親政後的宇文邕,勵精圖治攻滅北齊,統一了北方,為後來隋朝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再有其他如康熙擒鰲拜後親政,倒沒有大動干戈;秦昭襄王算是通過權鬥得以親政;而西夏李諒祚殺沒藏訛龐及其家族以及自己的皇后沒藏氏才得以親政。

權位的甜頭嘗過之後,就難捨棄。


妖鬼雜談錄


逆襲的傀儡皇帝宇文邕

所謂傀儡皇帝就是隻有皇帝的名分而沒有皇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實權往往掌握在另一個人手裡。從此後,皇權旁落,前景堪憂。而今天說的這位北周武帝宇文邕實屬傀儡皇帝隊伍中的另類。宇文邕在做了十二年傀儡皇帝后,逆襲成功,一舉除掉權臣宇文護,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

事情要從公元556年說起,我們先看一看史書上的說法:“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第一: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立國號周,自稱周天王,而不是稱帝,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後面會說起;第二,真正完成西魏和北周更替工作的並不是宇文覺,而是其堂兄宇文護。

北周建立後,實際的軍政大權掌握在大冢宰宇文護手中。然而,宇文護的權臣之路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因為宇文覺生性果敢剛毅實在不適合做傀儡。該同學的想法很簡單,我是天王,為啥要你說了算?我的地盤我做主。並且,光有想法是不行的,需要有實際行動來證明。在宇文覺同學證明自己的過程中,宇文護同志工作開展很難,宇文護同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一年之後,也就是公元557年,在與宇文覺友好共存的希望再一次破滅後,宇文護果斷的在毒藥的幫助下把這位不聽話的堂弟送到了馬克思身邊。

宇文家族的人都很執著,宇文覺只想當皇帝,宇文護也只想當權臣。公元557年9月,在送走宇文覺同學後,宇文護在他的堂弟中挑選了一個看起來更為聽話的宇文毓同學來繼任天王。歷史證明,宇文護同志這一次又看走了眼。公元559年,宇文毓同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做天王是不行的,自己要做的是皇帝,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後宣佈改元武成,公元559年稱武成元年。這是赤裸裸的對著幹。面對壓力,宇文護同志在公元560年再次選擇了用毒藥來解決問題。

同年,再次立另一個堂弟宇文邕為帝。宇文邕同學在走上領導崗位後,很快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針,即“正事堅決不幹,做好娛樂就行。”在此後的十二年裡,這個十二字工作方針得到了有效落實。皇帝和權臣在沒有簽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情況下合作很愉快。以至於宇文護同志連感謝天使大姐的心都有。

公元564年,宇文護率兵攻打北齊,大敗而歸。在很多人看來,宇文護同志罪責難逃,包括他本人都這樣認為。然而,宇文邕卻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皇兄別往心裡去。”說完後,繼續回到深宮裡玩去了,宇文護依然是老大。這是什麼世道?打敗仗都沒有事?

公元569年,不甘寂寞的宇文護再次攻打北齊,再次大敗。再次受到皇帝宇文邕的親切接見。

在宇文護一直盯著北齊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在他的背後有一雙眼睛一直冷冷的盯著他,一直在等待著全力暴發的時刻。

公元572年,宇文邕做傀儡皇帝已經13年了,3月從外地巡視回來的宇文護受到宇文邕的熱情迎接。帶他到含仁殿拜見皇太后,參加家宴。在家宴上,宇文邕拿出一份用來勸太后少喝酒的《酒誥》讓宇文護誦讀。宇文護接過《酒誥》一字一字地讀。他正在聚精會神的時候,身後的宇文邕悄悄拿出玉珽(玉製的手板),突然砸向他的頭部,宇文護一聲沒吭,倒在地上……

接著,宇文邕親政並下詔指斥宇文護的罪行,把他在外面任職的兒子們都下詔賜死。宇文邕又查閱了宇文護家中的文書檔案,把勸說宇文護篡位的人統統殺掉。這一年,宇文邕正好30歲。不久,他冊立14歲的皇子魯王宇文贇為皇太子。


綠野農夫961


我是君名,個人建議與君分享。

第一個便是漢武帝劉徹。眾人皆知,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較大作為的君主,然而強大的漢武帝並不是生來如此。漢景帝駕崩之後,剛剛16歲的漢武帝劉徹繼位,即便是他已經成為皇帝,但朝政大權依然不在他的手裡。他的祖母竇氏太皇太后總攬大權,竇太后的權利最輝煌的時候,甚至將漢武帝軟禁了七年之久!在此期間,漢武帝一直隱忍不發,終於在21年之後,竇太后駕崩,漢武帝終於君臨天下,重掌大權。



但值得一提的是,竇太后並不是像呂雉那樣的人,反而被人評價為一代賢后。倘若說沒有竇太后的教導,恐怕也不會存在漢武帝這位千古一帝了。

第二個人便是漢宣帝劉詢。漢昭帝劉弗陵駕崩之後,因為膝下無子,便選了當時的昌邑王劉賀繼位,然而當時朝中最大的權臣霍光並不喜歡劉賀,遂將其廢掉。之後便選擇了曾經有過牢獄之災的劉詢是為漢宣帝,執政初期,朝政大權掌握在霍光手裡,漢宣帝也採取隱忍的對策,暗中積聚自己的實力,終於在霍光去世後,對霍光的家族進行清算,重新奪回執政大權。

漢宣帝執政時期,朝野清明,國力大幅度增加,一度恢復到漢武帝初期的輝煌程度,被譽為西漢王朝的中興之主。

第三個要提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武則天駕崩之後,朝野上下一片混亂,唐中宗李顯闇弱無能,便擁立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為帝為唐睿宗,因為自己年弱多病,之後便將皇位傳於太子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剛繼位的時候,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把持朝政,玄宗心有不滿。終於在公元713年,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將朝政大權收到自己的手裡。

唐玄宗執政初期,大唐帝國達到了全盛時代,後人譽為開元盛世。但到了後期,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纏綿後宮,不理政事,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勝轉衰的轉折點。

第四個要提的是,宋仁宗趙禎。這個皇帝被稱為千古第一仁帝,他的執政時期也是由自己的母后垂簾聽政,不過相比於前面幾位,他的權力過渡到較為緩和平穩,當時的劉太后去世之後,朝政權力自然而然的就到了他的手中,並沒有發生任何的流血事件。


宋仁宗執政時期,宋朝的國力得到空前發展,宋遼之間基本沒有發生任何大規模戰爭,百姓安居樂業,體恤下屬,敢於納諫。在其駕崩之後,甚至路邊的乞丐都要花錢買紙錢燒給宋仁宗。大仁之君,千古罕見。

第五個是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登基之後,好大喜功,御駕親征土木堡,結果不幸被俘。朝中便擁立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為皇帝,解除了明朝的危機。英宗回京之後,被尊為太上皇軟禁於南宮。朱祁鈺病重,無法掌管朝政,於是,武清侯石亨徐有貞等朝中大臣破開南宮大門擁立朱祁鎮復位,使稱為奪門之變。一時大明王朝擁有兩個皇帝,不禁有些滑稽。

明英宗在位時期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建樹和作為,只有一點被後世稱讚,那就是在明英宗時期徹底廢除了中國古代的殉葬制度。


第六個要說的是明朝崇禎帝朱由儉。崇禎帝繼位初期,朝政大權掌握在大太監宦官魏忠賢的手中。同樣的崇禎採取隱忍的對策,等力量達到之後,誅殺了魏忠賢。但為時已晚,明朝長期宦官專政,官場政治一片腐敗,積貧積弱,再加上天災人禍,終究挽回不了滅亡的命運。

朱由檢上吊自殺之前,暗自感慨:“朕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英雄逝矣,嗚呼哀哉!

至於清朝的,像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嘉慶皇帝,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便不再一一詳細列舉了。如果各位感興趣,歡迎在下方評論提問。

原創文章打了這麼多字,實屬辛苦,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唄!感謝您的支持!我是君名!


君名知否


秦昭襄王,北周武帝,唐代宗,唐武宗,康熙。


宇海恆星


大唐宣宗李忱


用戶2098285144440唐


康熙,多數起兵才能復興,唐朝就是如此逃亡首都後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