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電影市場缺的是什麼?好導演?好演員?好的觀眾?

解憂顧小北


1.好導演,好編劇不夠優秀,國內近年並無導演能連續產出優秀作品,《藥神》《流浪地球》的爆火也證明了國內市場好作品稀缺,難得出一個就會引起轟動,老牌大導退休或者發揮不佳目前青黃不接

2.真的沒有好演員,在這個靠流量人設立足的娛樂圈近年沒有捧出實力派演員只有流量小生,更不要說國際章,雙龍這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員了

3.觀眾主要分為被明星粉絲 娛樂觀影 業餘電影愛好者三類,現在國內市場多是滿足1兼顧2無視3,能被稱為好電影的如《驢得水》滿足23無視1。但是後者難度大要求高,想賺快錢都選前者,這也是現在低分電影滿地跑的原因


沫白說


中國的電影市場從來不缺好導演、好演員、甚至是好編劇,它缺少的是完善的電影市場體制制度。

中國電影市場現狀

2019年大年初一,一部《流浪地球》再次點燃中國電影市場。通過《流浪地球》的火爆,人們討論著所謂“爛片”與“良心之作”的差別,討論著中國電影市場到底在這幾年的路程是如何走過的。籍著“《流浪地球》現象”,人們再一次討論“中國電影市場缺什麼”。

中國電影市場缺好導演?

有人說中國拍不出好電影,就是因為中國的電影導演與國際知名導演的差距太大,導致中國電影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然而,《戰狼2》《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反駁了這樣的觀點,吳京和郭帆用不遜於好萊塢的作品證明了中國也存在好導演。

中國電影市場缺優秀演員?

這恐怕是最荒謬的一個猜想了。陳道明、吳京、黃渤等一大批演技精湛的演員是中國電影界的寶貴財富,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最不缺的就是優秀演員了。

中國電影市場缺好觀眾?

這句話源於某個導演對於觀眾們不買自己影片的帳而發出的控訴。先不說這句話的正確與否,一個導演這樣評價自己的“衣食父母”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問題。就像廚師做好了菜,結果顧客說了一句:你的菜做的不合我的胃口。廚師就對顧客破口大罵,這已經超越了職業道德的底線。而《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的成功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心拍電影,觀眾們絕對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你。

中國電影缺市場?開玩笑,連美國人都覬覦這個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電影市場。缺編劇?缺特效?還是缺後期?中國電影到底缺什麼?

好萊塢的經驗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影視基地,好萊塢有一套獨特的制度以保證影片的質量。

首先,當一部電影完成後,它將會被送去“分級”。所謂“分級”,就是將這部電影根據內容分為適合不同年齡段觀看的5個級別,而根據這個分級,各大院線也將決定這部電影的受眾群體。這就避免了一些暴力血腥或者成人的鏡頭展現在了未成年人的面前,而這樣做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護了電影的原汁原味,使電影的情節不至於被刪減的使整個劇情看起來變得不連貫。既滿足了需要群體,又保護了弱勢群體是這個制度的最大好處。

反觀中國的電影市場,分級制度依然欠缺,這就導致了一方面家長們不得不陪同孩子們去看“喜羊羊灰太狼”這樣對其年齡來講極度幼稚的電影,另一方面由於分級制度的不完善,電影發行商們又不得不因保護未成年觀眾而對影片進行大量的刪減以保證影片的按時上映,犧牲劇情保證發行是現在中國電影的無奈現實。

另外,在好萊塢出現的電影,在美國國內是絕對不敢有盜版的,其對版權的保護可以說是嚴絲合縫。相反,在中國,遠的不說,19年的春節檔讓我們見識到了盜版的強大——剛上映的第二天就有了極為清晰的盜拍版本,而盜版方還理直氣壯的拒絕下線盜版視頻!

中國電影需要完善的體制制度

電影產業體制制度整體的缺失不完善,是制約中國電影發展的最大瓶頸。辛苦完成的電影不能將其最精彩的地方呈現,即便能夠上映還要對盜版擔驚受怕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真實寫照。

因此,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對中國電影保駕護航,才能真正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發展。只有制度的完善,才能將那些“流量爛片”徹底的擠出中國電影市場。也只有制度的完善,百花齊放的盛景才能重新出現。

完善的制度,才是中國電影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那麼,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覺得制約中國電影發展的瓶頸是什麼?是制度麼?


(愛生活、愛電影,我是黑白貓,獨立影視製作評論人。如果你喜歡我的評論,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在這裡,黑白貓祝所有頭條讀者們生活愉快!)


黑白貓電影


其實中國應該缺的是體制!

好的劇本,編劇,導演,演員應該都不缺。我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半年了一直申請不下來著作權。一直都審不過。原因我也能猜到,不是因為裡面有大量不堪入目的黃色劇情。而是因為違反一些暫時的明文規定,不是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類似的東西。我相信跟我同樣遭遇的人大有人在。

看電視機上很多很多抗日題材的新出爛片 ,既然是爛片為什麼還有人拍呢?原因很簡單,容易過審。你費心思製作了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到審核的時候過不了審!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我現在也學乖了,摒棄以往的風格。改寫愛情小說,準備隨大流。至於已經完成的長篇小說等以後再說吧。等中國文化領域開放後再說吧。

其實現階段國家實行社會主義愛國教育是對的,看看頭條裡面的評論就能發現。

反華,反社會主義,黑中國,黑中國歷史文化,顛倒英雄人物等等的人大有人在。

其實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像一場文化戰爭一樣。本來中國現在的國情是歷史演變的結果,卻被人說這是不對的。鼓吹國外多好,中國多差,中國應該實行資本主義等等。前些年網絡上傳播的屠殺華人的圖片,以及各種邪教等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這些黑暗的評論會影響沒有判斷力的下一代與一些民眾,倘若此時不加強對下一代的教育,淨化現在的網絡環境,文化環境那後果會不堪設想。

不過中國文化領域總會出現全面開放的那一天,先階段我感覺還不行。等中國真正強大穩定下來或許就行了。


玉狐仙傳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日漸繁榮,在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就高達100億,可見我們的電影市場不斷在成長,可是就是在這種表面的繁榮下,問題還是不少,導致爛片頻出。為什麼呢?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1、缺的就是態度

無論任何事情,沒態度肯定是幹不好的,拍電影也是一樣。許多電影缺乏自己的態度或者是受制度限定而大陸往往拍不出一部有深度的電影,很多東西都無法展現出來,而今更多的流量小花也接不到好的劇本大多都是靠顏值撐起一部劇。

很多社會的現實主義的東西讓我們無法看到而看到的都是他們讓我們看到的部分,這也是中國大陸電影很少拿到國際大獎和望塵莫及的奧斯卡的原因了。


2、缺乏匠心精神

被拿來對比過國內的電影很多次,就是哈利波特有一集裡面,要拍雜貨店,那個雜貨店裡的幾百種東西,真的是製作組親手做的,而且每一個位置配合每一個鏡頭,就為了那幾十秒,花了半年時間,這就是專注的匠心精神。只有用心拍,才能拍好。

電影就是這樣,越是以商業為目的,那就越是要認真,那樣拍出來的東西才既有誠意又能賣座,國內很多就是想圈錢,但是還不想好好拍,而且老是想靠人氣拉票。


3、最嚴重的是中國電影缺少一個相對完善和完美的制度體系,製片商想的都是怎麼掙錢,演員,導演也被逼無奈,不是沒有好演員,好導演,好劇本,好觀眾。其實就是上行下效,因為演員,導演改變不了整體的大環境,這是目前最需要該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說我們的電影差,相反,我們的電影正在進步,就好比去年的《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無雙》《紅海行動》 《無問東西》,都是值得一看的,但相對於龐大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就略顯單薄了。總而言之,中國電影之路,任重道遠啊!



影視偵探局


缺好觀眾,缺能明辨是非的觀眾,缺能長眼睛的觀眾!

至於導演,演員什麼的,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現在爛片橫行,小鮮肉當道,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別把娛樂圈想的多麼與眾不同,其實也就是一個行業,一個做生意的行業。他們生產的就是電影電視劇,他們要把這個賣出去,就得投其所好,讓觀眾喜歡。不要覺得一部爵跡,小時代這類爛片拍出來了,是什麼導演腦子不好使,小鮮肉沒演技,都不是,而是市場的需要。人家導演你就真以為傻?人家制片人就傻?不知道找幾個演技好的?都不是,他們精明著呢,這個世界上哪有幾個傻人,何況娛樂圈裡混的。

說白了,現在的觀眾,主要是年輕的。。我也不怕被罵,主要是女觀眾這一群體,她們。。。。不說了,回頭被罵死,反正道理大家也懂了。

總之,觀眾的品味提升了,能分得清什麼是好作品什麼是壞作品了,爛片自然就少了,資本,資本,資本,一切的都是資本。。。。可惜的是,我覺得這一天還很遠,因為我發現現在的小孩。。。越來越沒腦子了


南無阿咪陀佛81981628


中國電影最缺的是好劇本,以及好劇本得以滋養的文學作品。中國沒有好的文學作品嗎?不可能沒有,但是太少了,少到微笑。這樣說,顯然打擊面很大,我說個人認為比較妥當。而且一定要從兩方面說,通俗電影和藝術片。關於這點,我在上個文已經說過,不想重複。通俗電影雖然主要靠場景特效和奇情,但物色原著改編劇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導演非常重要,中國缺這樣的好導演。《流浪地球》的導演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他做的很好。在這部片裡,好演員也不是很重要,老的老小的小,但他們都演得挺好,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有好觀眾的,《流浪地球》的票房突破44億就很說明問題。其實通俗片完全可以拍出花來,比如昆汀的《低俗小說》。而在藝術片方面,主要的核心就是文學原著,已及基於原著的改編,導演和編劇是靈魂,中國現在奇缺這樣的導演和編劇。在這個領域,演員和觀眾都是無辜的,我細數了一下,也就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很好,這部片子我任性地把它歸於藝術片,我看到了人性在片中被正確地詮釋。現在正熱的畢贛,沒看出來好,內容可疑,裝神弄鬼,不好意思。



爸哥哥


中國向來不缺好觀眾,缺的是沒有真正符合觀眾口味的高品質的電影;缺的是沒有能夠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好編劇;缺的是幾乎找不到有真正敬業精神的好演員。

導演再好,除了片酬沒了資金我不知道導演拿什麼來導出好作品。投了資金就要塞進一個小鮮肉,加進一個爛廣告,我不知道讓導演怎麼樣把小鮮肉打磨成好角色?

拍不出好電影,是因為整條鏈子已經鏽蝕殆盡,沒演技敢擺譜,有那麼一點演技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六七成的片酬,兩三成的製作,我不知道導演拿什麼來導出好作品?導演誰的臉色都要看,就是自己的臉不要看,我請你來告訴我,到底有木要?

所以,都想掙快錢,全都沒底線,也就只能出上一堆爛電影。觀眾沒有錯,不過用腳投票而矣!導演也冤枉,處處都掣肘,無奈又窩囊。是不是?


行雲流水


我認為缺少優秀的演員。

從位置排列來看,演員在導演和觀眾之間。這樣的排列就好象在說,演員受導演和觀眾的制約。其實正好相反。

一個優秀的演員,不僅能夠理解導演的指導意圖,哪怕導演沒有說出口的一個手示,一個姿態,都能領會到導演的心理活動。聽起來有點玄,實際上就是演員和導演之間的默契,或者叫心靈相通。

優秀的演員,不僅具備理解導演的能力,並且能在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並能用良好的語言表達,促使導演審視自己的導演程序是否合理,從而進行修改。

優秀的演員能夠掌握住觀眾的視觀喜好,能夠與市場的脈搏相通。所以,他們在演藝方面,絕不做媚俗之舉,深得觀眾的敬佩。

優秀的演員是觀眾與導演之間的溝通橋樑。


荒山無泉


一缺好觀眾。其實觀眾沒有好壞,但是畢竟中國電影真正市場化的時間很短,還沒有培育出一大批除了娛樂性之外還能去解讀電影的“專業”觀眾,導致中國電影市場,彷彿只有熱鬧才能賣座,而真正走心又有深度的作品不多。中國這多麼多年真正能夠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作品,很多不能夠正常上映,能上映的很多也經過了大幅閹割,而且只叫好不叫座的例子不勝枚舉。

二缺好體系。中國電影產業還不夠健全,電影本身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東西,而不是隻要有導演和演員就夠了,從前期劇本,到攝製過程化妝道具佈景燈光錄音,到後期剪輯配音音樂效果,很多都被忽略了。世間少有天才,如果僅憑一個導演身兼數職,那再優秀的導演也很難出來好作品。


王鵬SPS


中國電影市場從來不缺優秀的創作者,缺的是對創作者的能力考核和對原創作者知識產權的尊重!

就目前來說在這個圈子裡有許許多多對視聽語言一知半解的導演,在他們肆意妄為的改編翻拍別人的作品的時候,那些真正為作品耗費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光陰的創作者卻還在為了署名權苦苦掙扎。這就是目前圈子裡惡劣的創作生態。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了攝影、音樂、美術、文字的視聽藝術,每一部分都竭力要求盡善盡美,然而最終決定影片的觀看體驗的卻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如果很不幸這塊短板又恰恰是“導演”的角色,那不用說了,天台上沾滿的那些人肯定都是幹編劇的,

“本來以為創作了這麼多年終於迎來了功成名就的機會,萬萬沒想到卻遇到個棒槌”。

由此可見導演對影片的整體質量所起到把控作用是多麼重要,如果缺乏對導演工作者必要的能力考核,神仙劇本也能給你拍成狗血喜劇。一部接一部的爛片也在刷新認知下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原創編劇這條路上,有無數的過來人曾經勸告過筆者,說在這個圈子裡身不由己深受牽連的事情太多了。“年輕的時候為了夢想一腔熱血,以為別人堅持不下去是因為不夠熱愛,後來才發現自己放棄的理由卻只是因為不再年輕。”

付出了時間卻沒有得到想要的一切,難道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在這個圈子裡投機取巧不遵守遊戲規則的玩家多了去了,為什麼偏偏要我用“成功學”壓抑我自己?

也因此許多優秀的影視創作者因為自己的版權受不到保護選擇了轉行,前幾年整個國產電影的發展也因為缺乏新鮮的血液停滯不前,而後逐漸成為阿貓阿狗的娛樂場所和達官顯貴的賺錢工具。或許筆者上升的有些片面,但前幾年國產電影看起來真的讓人糟心。

不過,國產電影市場也存在著許多足夠優秀的具有原創能力的導演。甯浩、管虎、忻鈺坤、文牧野都是筆者比較欽佩的青年導演,是國內無數不多的兼具創作風格和節奏控制能力的導演,就算有時候他們也會拍出平均水準以下的作品,但其紮實的基本功還是不至於讓我們看到出戏。至於說到優秀的演員那簡直不要太多,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渤哥和紅雷哥!



也因為他們的存在,無數想筆者這樣的人還在為了電影前赴後繼,筆者相信不止我一個人在憧憬著國產電影的未來。

近幾年國家也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希望未來能加強對電影工作者的考核,持證上崗。從源頭上培養一批高質量的獨特的創新創作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電影才有機會稱得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