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一個作品(書、電影、音樂等等)的時候應不應該瞭解創作者的生活經歷、成長背景?

楊晨予


您好,在欣賞一部作品(書、電影、音樂等等)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經歷和背景,這個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思想不同,而這些所有的不同便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性,最終也會折射到他的作品裡。



有人說,一個作家的作品裡,從主人翁身上往往能看到作者的影子,這句話未必完全正確,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只有有過同樣或相似經歷的人,才能對這樣的經歷寫得入木三分。比如著名作家路遙,他是一個飽嘗苦難的人。他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裡寫盡了人生的不易和滄桑。尤其是他對飢餓的描寫,很生動也很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動。

或許只有經歷過類似磨難的人才能把它寫得如此深刻和令人感動。而一部電影或一首歌之所以會問世,是和作者的經歷或思想是有一定聯繫的。藝術作品,其實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認知越深刻的人,相信他的作品也會越有深度和哲理。所以說了解作者的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一筆一畫硬筆書法


首先我認為,是需要結合的,因為作者的創作都會受到其生活背景的影響。只是有的明顯,有的隱晦。而且瞭解他的創作背景,有助於理解作品的內容。

有些作品,不瞭解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是很難理解其深刻含義的。

一般作家做作大都是反應一個社會背景,一種大環境下的社會理念。就像魯迅先生的作品大多在抨擊舊社會的黑暗,不去了解可能只會覺得是一篇敘事文。

也有作品是體現自己作者的生涯,在抒發自己的情懷和感想。就像中島美嘉的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我們能感受低沉,不屈。但是瞭解作者的生平,你會覺得這首歌變得更不一般,是對絕望的反擊!

而社會的各個時期又不一樣,作者的生平又因人而異。因此瞭解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對我們理解有幫助,但也可先讀作品,最後體會到作者生平以及時代背景。


安之若素文音坊


我認為是需要結合創作者的生活經歷和創作背景。

這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作品內容,因為作家的生活經歷和成長背景對其自身影響很大。作者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受其影響。

而且有些作品不瞭解它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很難讀懂其中所表達的含義。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經歷、成長環境都是不一樣的。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尤其是經典之作,與其文化背景,作者經歷都有著很深影響。

所以,理解一個作品,不管這個作品是音樂,美術,電影……都是需要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


遇見收藏家


這個問題需要根據看、讀、聽作品人的身份,如果你只是一個過客,那麼就完全沒有必要去了解該作品人的經歷、生活等。如一部電影或一首歌曲,你愛看,愛聽就好,有必要考慮作品人的一切嗎?如果有一首歌曲很好的話,你再去了解作品人的生活、經歷以及工作等這樣豈不是很麻煩?更重要的是有用嗎?如果你是搞研究的。那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對作品人的一切進行下一步的瞭解是有必要的,搞研究的和平常觀、看、聽的人完全是兩碼事。需要因人而異。”幹啥吆喝啥“就是這個意思。


知足常樂199979888


創作者在寫一首詞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或者所見所感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感吧,有時候也許是某個場景或者去到一個地方而得到的靈感,靈感對於藝術創造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靈感和情感的融合所創造的作品,這也是當我們聽一首音樂時有時會觸景生情吧,會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亦可的話


應該瞭解。在瞭解之後才能對作品有更深刻理解。


黑油山主張景效


應該瞭解作者的一些創作背景,自己創作這首歌或者影視作品的當下環境,自己創作者當時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理解一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