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被寫入日本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你怎麼看?

跨境電商意語Silvia


在中國的歷史之上,出現過很多的燦爛的文明,而這些文明有很多也輻射到了周邊的國家,比如說日本、韓國,而說到日本這個國家,它更多的受到的是來自於唐朝文化的影響,比如茶道、圍棋等,都是來自於中國的薰陶,而當時的中國的詩歌也流傳到了日本,獲得了很多日本人,尤其是當時貴族的喜愛,在當時能夠作出一首好詩是檢驗其是否具有文采的重要標誌,同樣作詩也是一個貴族必備的技能。



唐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眾多體裁之中的一座高峰,本來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就很大,更別說是唐詩了,在那樣一個崇尚唐朝文化的時代裡,眾多的唐詩傳入日本也不是一件讓人感覺到難以理解的事情了,而在中國的眾多唐詩之中,《楓橋夜泊》這一首卻格外的讓日本民眾喜歡,甚至於因為喜歡,它還上了日本的教科書,為什麼它能夠獨得寵愛?


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首先這首詩十分的通俗易懂,雖然說日本從古代的時候就一直在學習中原文化,但是畢竟還是不及中國的歷史悠久,看一些詩歌還好,如果真的要拿一些有太多的典故的詩歌給他們看,除了一些真的對中華文化了解很深入的人,真的很少人能夠理解詩歌中的含義,而這首詩不一樣,景色寫的極好,但是卻又很通俗易懂,十分的適合初學者鑑賞。

除了詩歌的優點之外,日本人喜歡這首詩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詩歌之中提到的寒山寺,寒山寺傳說由著名的僧人寒山做建造,所以才叫做寒山寺,寒山和拾得兩位大師的故事直到現在也流傳下來了很多,而在當時的日本,因為鑑真東渡,日本人對於佛法的熱愛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其中他們很喜歡的僧人列表之內就有寒山。


日本人喜歡寒山可不只是說說而已,除了學習寒山的詩歌,甚至於還在日本仿照中國的寒山寺建造了一個寒山寺!而這首詩正巧寫的便有寒山寺,自然也能夠博得日本人的喜愛了,而說到日本人喜歡寒山寺,就不得不提到一件和它很有關的事情了。

寒山寺裡面有一塊石碑,上面刻的就是這首詩歌,日本的天皇很喜歡這首詩,就想著把這塊石碑給運回日本,那個時候正好是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胳膊扭不過大腿,寺廟只能找人仿製,只不過這個仿碑的人不久就去世了。


而這並不是第一起因為仿製石碑而去世的事情,在歷史之上一共有五個人想要重新刻碑,結果都在刻碑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不管怎麼樣,這還是嚇住了日本的天皇,他不敢載把石碑運回日本,也保住了這塊石碑。

不管怎麼說,中國的文化能夠被其他國家的人所認可,也證明了中華文明的璀璨,而這值得每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


羽評郡主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主要原因是兩點。

第一點,《楓橋夜泊》這首詩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高度契合日本的民族審美偏好;第二點,日本人對於這首詩中描述的蘇州寒山寺,擁有長達千年的歷史情感。

下面分別闡述這兩個原因。

第一點,《楓橋夜泊》這首詩表達的情緒和意境,高度契合日本的民族審美偏好;

《楓橋夜泊》這首詩,是詩人張繼落第之後,路過蘇州寫下的一首傷感失意的詩歌,即使不是專業的文學評論家,我們也能從詩歌的字裡行間,體會到一種淡淡的傷感和哀愁。那漫天的秋霜,寂寞的漁火,蒼涼的烏啼,孤獨的鐘聲,無不在渲染作者那一唱三嘆的傷心況味。著名唐詩研究大家劉學鍇教授說這首詩幽寂清冷。

巧得很,日本民族就是喜歡這種哀傷清冷的味道。日本是一個喜歡哀傷的民族,雖然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你認真體會一下接觸到的日本文學藝術,便知道鐵錘所言不虛。別的不講,就拿日本的國歌《君之代》來說,幾乎是全世界國歌裡面,曲調最哀傷的歌曲。日本流傳最廣的33首歌曲裡面,24首歌曲裡面有“泣”,17首有“淚”。

更有代表性的是一位美國人在日本觀察到的現象,他說,美國人去看電影是為了笑,日本人去看電影是為了哭。好萊塢電影《魂斷藍橋》,到了日本的名字是《哀愁》。日本的確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民族。

說到唐詩,不僅僅是《楓橋夜泊》被選入日本的中學課本,還有另外兩首詩也是日本學生必須熟悉,也深受喜愛的詩歌。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一首詩,更加具有無邊的蒼涼與憂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大師本居宣長有一部著作,中文翻譯為《日本物哀》,本居宣長認為,以物語與和歌為代表的日本文學的創作宗旨就是"物哀",尤其強調對思戀、哀怨、憂愁、悲傷等刻骨銘心的心理情緒有充分的共感力。

《楓橋夜泊》無疑是非常對日本人口味的一首唐詩。


第二點,日本人對於這首詩中描述的蘇州寒山寺,擁有長達千年的歷史情感。

這要從寒山寺裡面的和合二仙說起,和合二仙,一個叫寒山,一個叫拾得。關於他們倆的身世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這裡只說一個吧。寒山,據說曾經是個富二代,後來淪落為窮,“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雖然才華出眾,可以長相醜陋,無緣做官仕途,最後剃度為僧。因為人生坎坷,所以經常口出瘋癲言語;拾得和尚呢,原本是個孤兒,被和尚收養長大,一個無父無母的可憐人。這二位後來一同在寒山寺的廚房裡面做廚師,由此成為一對好基友。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寒山拾得的這段著名的對話錄:

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看了剛才對寒山拾得身世的描述,你會覺得寒山問這個問題很自然,拾得如此回答也很自然。

但是就是這段自然而然的對話,不但打動了無數失意中國人的心,也讓日本人大為欣賞,這種精神狀態非常對他們的胃口。

這還不算完。後來拾得和尚漂洋過海去了日本,在日本弘法傳道,現在日本還有拾得寺。

這還不算完,後來日本人也建立了一個寒山寺。他們的寒山寺裡面就有一塊石碑,上面就鐫刻著張繼的《楓橋夜泊》。所以說日本人對於《楓橋夜泊》這首詩歌的熟悉程度和喜愛程度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據說但凡有一點文化品位的日本人家裡面都會有一張《楓橋夜泊》石碑拓片。我鐵錘看過一篇中國人寫的散文,說的是他到一個普通日本人家裡面做客,他們家熱情招待了中國客人,還拿出了一張從中國蘇州寒山寺買回來的《楓橋夜泊》書法拓片,用錄音機請求中國客人用漢語誦讀一遍《楓橋夜泊》,因為日文翻譯過去的詩歌不押韻,少了很多唐詩的味道。

總之:《楓橋夜泊》這首唐詩之所以在日本廣為傳頌,首先是它的意境符合日本人的審美,第二點是因為,詩歌裡面出現的寒山寺,和日本人的淵源特別深厚。


鐵錘歷史


國內婦孺對《靜夜思》倒背如流,然而我們的熟悉的靜夜思卻是後人增改的。在日本保留的原版的內容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福垊要說的是,日本人能倒背如流的詩歌卻不是《靜夜思》而是《楓橋夜泊》。《楓橋夜泊》幾乎是日本的國詩,三尺孩童都能朗朗上口地吟誦。

那為什麼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呢?

日本人超級喜歡《楓橋夜泊》的原因有二:

第一、這首詩淺白曉暢而又意境深遠。日本雖然傾慕唐朝文化,但如果寫得深奧,他們就不會喜歡。例如白居易寫詩婦孺白丁都能聽得懂,用詞簡單卻又能很好地表達出詩歌內涵,讓人引起共鳴的詩,就是好詩。而張繼這首詩不僅有白居易的風格,更關鍵的是詩中有寒山寺三個字。

第二、比寒山寺三個字,更關鍵的是有“寒山”二字。寒山是什麼山?寒山不是山,而是人。正是詩中有寒山這個人,才讓日本人愛人及詩(化用愛屋及烏)的。寒山不僅在日本神一樣的存在,就是在美國也被嬉皮士奉為先行者。

寒山到底是何方高人呢?我們怎麼都沒聽說過他呢?

寒山出身富二代,最後弄得像乞丐。寒山除了富以外不高也不帥,考上秀才後,就像後來的蘇軾他爹蘇洵一樣,怎麼都考不中進士。他流浪街頭,沒臉見人(親人),大概有了羅隱那種“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跑到江南天台山附近的一個叫寒巖的地方,說的是歸隱山林,實際上是自我放逐,故成為寒山。滿滿地衣不遮體,形容枯槁,瘋言瘋語,而又哲理很強。這不整個一個犀利哥,一個沈魏嘛!沈魏成為今天的大師,而寒山卻成為了詩僧。沒錯,他出家了,但形象卻跟後來的濟公一樣。他雲遊,他化緣,詩與遠方他都兼得了。後來,在國清寺結識了刷碗和尚拾得。他們曾經說過這樣兩句千古哲學名言。


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如何?

寒山後來告別了拾得,繼續流浪,最後死在了蘇州楓橋鎮的楓橋寺。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將楓橋寺改成了寒山寺。他所寫的詩也被他的好友,台州刺史閭丘胤所整理——《寒山詩》。有人說,為什麼他有這個強大的好友,還會潦倒窮困,以至於早亡呢?主要還是他有傲氣,習慣於自由自在,流浪吟詩的生活。

寒山的成功除了感謝刺史大人外最該感謝的就是拾得。

拾得帶著寒山的詩走向更遠更遠的遠方——東瀛。在拾得的宣傳和推廣下,大概是一生窮苦,遭遇太多的挫折,寒山的詩在日本引起了共鳴,引發了追捧。日本建起拾得寺、寒山寺,還把兩人的詩統稱為《寒山詩》。兩人在日本和我們國內神一樣的存在。所不同的是寒山是大聖,拾得是二聖,叫“和合二聖”。雍正皇帝追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兩人寓意歡天喜地。在日本被稱為“和合二仙”,主掌愛情婚姻——東方的丘比特,貌似國內也有這種說法。

寒山的影響

他們雖然窮困,卻活得超然,放蕩不羈,自由自在。寒山的不僅影響力當時的日本甚至在今天還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在日本傢俱、美酒、飯店、文房四寶、甚至技術學校都會命名寒山。而且日本朝野一些人,也來國內“朝聖”。在日本各行各業都對寒山非常推崇。就連美國的嬉皮士也對寒山那種生活方式非常地推崇,認作他為他們的“祖師。”

福垊的看法

物質貧瘠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貧瘠,只要能坦然面對生活,只要心態好、樂觀向上,即使改變不了狀態也能改變心態。更何況一旦改變了心態以後,改變狀態也就不遠了。寒山這位唐朝的沈魏,雖然過得悲苦,但他活出了自我,而且他的影響流傳至今,傳之後世。


福垊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寒山寺的那口鐘的,那聲音渾厚,敲一下幾公里都可以聽到。後來鬼子侵略中國,就有個鬼子頭領迷上了那口,然後看到那鐘上刻著那首詩之後更是喜歡的不行,弄回去可以賣個好價錢。再後來就真就被鬼子得逞了,弄到日本去研究一通還真是個好東西,它的音域極其寬廣,那個脆!那個響!敲一下,比聽他們的馬蘭士、雅馬哈、索尼還享受,可把小鬼子美壞了!

現在我們姑蘇城外 寒山寺的那口鐘是後來叫國內的大師做的仿品,音域什麼都達不到原裝貨的水平。我們同樣把《楓橋夜泊》寫進教科書,但寒山寺供的鐘卻是仿製品,這是我們的恥辱!!!那為什麼小鬼子也把《楓橋夜泊》寫進了他們的教科書呢?這是一種挑釁,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讓我們忘記那段恥辱的歲月!!!


暗夜裡的煙火


日本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 確與寒山寺相關和寒山和尚有關。張繼之所以能寫出《楓橋夜泊》,大抵源於幾分禪意的靈感,日本人大概恰恰喜愛此聯想。

對於張繼,國人自是更多聯想。

沒有張繼,寒山寺不可能名動海內外。而寒山寺又使張繼聲名遠播海外包括東瀛。

也許張繼本人壓根兒就沒想到,江南水鄉的一夜閒愁讓他紅了一千多年。 這是典型的相得益彰式連鎖發酵:一詩三鳥,人,作品,背景地,自此聲名鵲起,使一橋一寺常年吸引著追尋千古風情的八方遊客,每年的進項該是豐厚歲賦也可觀吧。如果要論一首詩的版稅排行榜,張繼絕對拿金牌。這個落第書生做夢也絕想不到的。

蘇州人應該榮幸,湖北襄陽人張繼來到了這裡,憑著幾句羈旅詩,平添了一張中國歷史文化響噹噹的名號。身置煙波楓橋寒山寺,無須再言價值幾何。

我們深感慶幸,那一年考官沒有錄取張繼。不然我們今天哪能讀的到這曠世之七絕。殊不知,春風得意時,斷寫不出這心事蒼茫蘊含幾分禪意的千古佳句。

名落孫山卻一不小心名留千古,也正是沒能看盡長安花,書生踟躕獨行泊舟楓橋。失意彷徨,略帶醉意,迷離星星漁火,徹夜無眠,乍然水面漂來陣陣鐘聲,或許上蒼撫著他的靈臺,剎那間跳出了天籟般意象群:月落,烏啼,鐘聲,客船……

正是這美麗雋永的意象讓人們記住了,而且傳吟了一千二百年。此殊遇遠非十年寒窗中第所能企及。

而那年佩花騎馬的狀元,沒人記得起。張繼後來也終於中第進士,那是天寶十二年的事兒了,卻已經不重要了。

一生一詩,足矣!

改寫自本人拙文2016年10月18日《寒山寺斷想》





掌上三言兩語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由於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家,便成為了周邊國家學習的對象,特別是日本,日本文化如今都還有十分明顯的唐文化。而唐文化最出名的詩作為我國偉大的文化作品之一,不僅影響了我國的文化發展,也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很大影響。日本人特別喜歡唐詩,而在中國這麼多唐詩中,日本人獨愛張繼《楓橋夜泊》,這首詩到底在日本有多火?

楓橋夜泊,全詩意境為靜,動中也顯靜,靜的深沉,靜的悠遠,彷彿把人帶入了天邊。這首著名的唐詩的作者張繼深感唐朝的動盪不安,而自己一人卻客居他鄉,由此寫了這首羈旅詩。

而這首詩本來在燦爛的唐詩中並沒有什麼特色,在中國算的上好,但是卻還未到達頂端。但是在日本,它卻火得一塌糊塗,幾乎家喻戶曉,還被編入了日本教材。從日本首相,到市井小民,都能夠背誦熟讀這首唐詩。

清代國學大師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記》中說:“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可見這首詩在日本的火爆程度。

日本版《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張継)

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

江楓漁火秋眠に対す

姑蘇城外の寒山寺

夜半の鐘聲客船に到る

2006年5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曾經到訪蘇州,說過“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蘇州也贈與了日本復刻版的“寒山寺詩碑”,據說這個石碑是張繼寫了這首詩出名以後,唐朝皇帝在寒山寺立了一塊碑以紀念這位詩人。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獨愛這首詩,其實很簡單。它符合日本人胃口。

《楓橋夜泊》簡單,明瞭

要說在中國很出名的詩人那就是李白杜甫了。按道理說,日本受到中國的影響,李白杜甫的影響力理應十分大。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日本人最受歡迎的唐朝詩人是白居易。

為什麼日本人最喜歡白居易呢?那是因為白居易的詩簡單,明瞭不用花很多精力就能明白。而日本人對漢字的理解初期比較淺,那李白杜甫等人的詩傳到日本去,很多人都看不懂,而白居易的詩簡單易懂,由此受到了日本人的追崇。

而這首《楓橋夜泊》也是如此,這首詩簡潔明瞭,日本人的漢語水平能夠理解這首詩。所以也就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愛的唐詩。

寒山寺的影響

這首《楓橋夜泊》讓當時不出名的寒山寺一躍成為了名寺。而日本人跟寒山寺的淵源卻十分深。據說方面蘇州寒山寺剛建成的時候還叫“妙利普明塔院”。後來由於兩個和尚的到來才改名為寒山寺。這兩個和尚一個叫“拾得”,一個叫“寒山”。當時兩人是得道高僧,讓寒山寺名氣大增。


▲寒山和拾得

而關於他們兩人最出名的便是“寒山拾得問”: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後,你且看他!”

這一問一答給我們展現的便是寬容,也可以說是佛家的寬容。世人總是浮躁的,你只需要寬容他,你會發現,自己又昇華了一步。關於這兩人,江浙一帶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兩人是由天上兩位大仙轉化而來,被稱作為“和合二仙”。他們來到人間以後,便從小是好朋友。寒山的父母在寒山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給他指了一門婚事,無奈,這名女子卻喜歡拾得。寒山由此陷入了十天的痛苦思慮期,最後他決定將這名女子讓給拾得,自己遁入空門,去“妙利普明塔院”出家。在臨行前他留了一封書信給拾得,沒曾想拾得看完信以後,也決定去“妙利普明塔院”出家。

他輾轉多地,在前往蘇州的時候,看到路旁池塘裡盛開著一片紅豔豔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終於在到達蘇州寒山寺以後,他碰到了昔日好友寒山。寒山見到拾得,內心十分開心,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而拾得手中的荷花卻並沒有枯萎,依然那樣芬芳。後來兩人一起在寒山寺教化民眾,寒山寺也因為他們二人而改名。

▲和合二仙

這一段傳說在蘇州一帶的江南廣為傳唱,蘇州一帶的江南,舊時門神所粘貼的便是拾得、寒山兩位“和合二仙”。

後來,據說拾得還曾經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日本由於原來的鑑真大師的影響,對佛法十分痴迷。而拾得的到來,更是激起了日本人的喜愛。拾得在日本不僅將佛法的廣闊都教給了日本人,還將寒山和尚的詩也帶來了,寒山和尚是有名的詩人。他的詩,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簡明,深得日本人喜歡。日本人為了紀念兩位偉大的和尚,便在日本模仿蘇州寒山寺,建起了日本“寒山寺”。

▲日本寒山寺

現如今,寒山寺也成為中日之間友好的象徵。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日本人慕名來到寒山寺聽張繼詩中那縹緲顧忌的鐘聲。


藤樹先生


這與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有關。

一、詩歌本身的魅力

先來看一下這首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晚秋時節,獨自躺在江中孤舟上,耳旁傳來寒山寺的鐘聲,襯得這夜晚格外寂靜,陪伴詩人的只有濃濃哀愁。

這是張繼的一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如果說全詩撲面而來的究竟是什麼,那自然是“愁”和“寂”。

這就是詩歌所說的意境,而這種意境,恰恰和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有關。

二、日本獨特的文化審美傾向

(一)殘缺美

日本是一個很獨特的民族,關於日本文化形成原因的研究幾大本書也說不完,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殘缺”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飄落的秋葉、櫻花,即將消失的晚霞,殘荷……都是日本的審美偏好,甚至我們可以據此瞭解到日本的恐怖片為什麼是那種“殘缺”的風格,像短腿斷手啊等等……而《楓橋夜泊》這種晚秋天,不圓滿的孤眠之夜,就很符合日本人的審美。

(二)寒意

日本對寒也是很情有獨鍾的,寒代表著蕭瑟、靜寂,我們看日本電影的時候常常會感受到這種情緒,像《情書》,欲言未言的沉默的魅力就是這種文化審美的體現。

而《楓橋夜泊》最不缺的就是寒意。

三、淺顯易懂

對的,《楓橋夜泊》就是淺顯易懂,甚至與中國其他名作相比,它簡直就是大白話。這也是中國流傳到國外的許多詩作並非我們認為的精品,而是在中國浩瀚詩海中僅能稱得上尚可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畢竟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早已浸潤其中,隨口一吟就是千古名作,光李白一人就足夠照耀整個大唐,而最好的詩詞,也早已被我們的祖輩們所說盡了,因此對於中國詩的文學修養,中國人當之無愧是居於各國第一的。因此其他國家的選擇和我們不同,也不是什麼特別值得驚訝的事。

四、寒山對於日本人的吸引力

寒山是一箇中國人,寒山詩是中國那麼多詩派中,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一派。敦煌文學的發現使得學界對寒山的研究更近了一步,而寒山為日本人所喜愛的原因有兩個——

(一)白話詩

是的,寒山詩是唐代白話詩的代表。而白話詩的魅力,上文已說明。

(二)禪意

寒山是詩僧,他的詩雖然語言淺顯,但是由於佛教哲理的思辨,他的詩也是具有韻味的。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而日本的佛教是發展得比較好的,日本對於佛是比較尊崇的,因此對於寒山詩這樣的詩作,很容易在日本風靡起來。

結語:每個民族對於文化的選取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歷史機緣。《楓橋夜泊》的確是首好詩,但和中國無數頂峰詩作相比,終究遜色了些。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請不要忘記點贊哦~喜歡請關注我,帶你體會專業文學的魅力。


亭林文學


日本非常注重漢詩教育。

在日本遊覽,見一水庫壩上,鐫刻有兩句唐詩: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踟躕。

當時,我就想,教育,不只是課堂上、書本上的。生活,才是最大的教育。你看人家,在石頭上整兩句唐代陳子昂先生的詩,立馬讓人俗慮頓消,而漸生懷古之幽情,達到了提升人生境界之良好效果。這比起那些空洞無物大而不當的標語口號來,高明很多。

唐代詩人白居易詩傳入日本,因其明白曉暢,一時傳誦。另一唐人張繼先生的《楓橋夜泊》詩,在日本尤為知名,大約從天皇到平民、從丈二和尚到三尺童稚,無不倒背如流。此詩似已成該國之“國詩”也。張繼詩固然極佳,而《楓橋夜泊》在日本的流行,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即日本尊崇寒山和尚。



張繼《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讓寒山寺名聲大振。“寒山寺”的“寒山”,實是唐代著名詩僧寒山子。自從大唐鑑真大師東渡弘法,佛教文化在日本影響深遠,而寒山和尚的詩流傳日本,早被奉為經典。

寒山和尚的詩,比白居易還要通俗易懂,加上佛法中的無常精神,隱逸的風度,以及對凋亡、破敗之美的賞音,都很符合日本人的胃口。比如這一首:

吾家如隱淪,居處絕囂塵。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今日婆娑樹,幾年為一春。

日本人崇敬寒山和尚,歷史上不乏日本僧人來華搜求寒山詩作,甚至最後在日本仿建了寒山寺:

(日本京都西北御嶽溪谷的寒山寺)

張繼《楓橋夜泊》名世後,據說唐武宗御製了詩碑,立於寒山寺內。後來北宋的王珪重刻,明代文徵明又刻,清人俞樾再刻,而這三位,都在刻碑後不久即撒手人寰。更離奇的是,民國元老,有一位張繼先生,與唐代寫詩的張繼同名,當時受吳湖帆之邀,重新寫刻《楓橋夜泊》詩碑,此誠文壇之佳話也。不過,第二天,張繼先生就離世了。於是,人們傳言,詩碑被唐武宗下了詛咒……

據說,抗戰時期,日本天皇因極愛《楓橋夜泊》詩,也掂記上了寒山寺的詩碑。松井石根欲將詩碑運回日本,寒山寺僧無奈,找人制作仿品,不料那人隨後也暴屍街頭……最後,詩碑終於保住。

2006年,時任日本首相森喜郎參觀了寒山寺。2009年,蘇州贈與日本《楓橋夜泊》複製詩碑。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經典詩詞,中國之美!


莫安排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亮落下去了,烏雅在枝頭啼叫,天空中秋霜瀰漫。江邊楓樹搖曳,船上漁火忽明忽暗,思鄉的愁緒讓我難以入睡。半月裡蘇州城外寒山寺響起的鐘聲傳進了我的客船裡。

我也不大清楚日本人為什麼祟尚這首《楓橋夜泊》的中國古詩,並把這首詩當作日本國的教科書。但我從一些雜書上看到過:說日本人非常敬畏神靈宗教,他們禮拜一切的寺院`禪院,對於古廟寺院不敢越入雷池一步。也曾偶爾聽老輩們說過,日本人侵華時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等三光政策,但他們就不敢闖入寺廟行兇,所以當時很多手無寸鐵的婦女孩子都躲在寺廟裡避難,很多躲過一劫。

在這首詩題裡的"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可能是日本人對這寺情有獨鍾吧。


劉楚雲817


都說大唐文化的精髓在日本,日本的文化中處處都有大唐的影子,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這首詩成為日本婦孺皆知的國詩。《楓橋夜泊》這首詩中有一股淡淡的憂傷,他意境優美而精神悲傷,正是這種憂傷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歡的唐詩。日本人孤懸大洋,四周除了他們就沒有別人,要與別人相見,則需要冒險跨過大洋,因此日本人天生有一種孤獨感;日本國內火山頻發,有朝不保夕的感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落後於中華,因此內心也是頗為落寞的。

《楓橋夜泊》這首詩寫的是羈旅之思,家國之憂,這也正是日本文人常有的心態。當時日本文人都需要跨越大洋來大唐取經學習,他們離家萬里,憂思家鄉,而這《楓橋夜泊》正好表達了他們的思鄉之情。這首詩語言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於是日本的文人騷客們將這詩帶回國內,廣為傳播,日本的小孩子讀書識文都從這首詩開始,於是有了婦孺皆知的效果。

除了憂傷、落寞外,《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跟日本人的生活狀態十分接近。日本人除了耕田外,還經常下海捕魚,魚是日本人常見的食品;日本人經常結伴出海捕魚,一出海就會離家數日甚至更久。晚上日本人在海邊烤魚吃,明月星稀,海風陣陣,這會讓他們想家思念親人,而這時《楓橋夜泊》就能充分表達他們的思鄉之情。日本漁民會在飲詩吃魚時想自己的家人:漫漫長夜,無卿相伴,何以成眠;輾轉反側,憂思成疾,歸家似箭,擁卿如眠。

寒山是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僧人,他的詩通俗易懂,表現山林逸趣與佛教出世思想,蘊含人生哲理,譏諷時態,同情貧民。後人將他的詩作輯成《寒山子詩集》3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寒山詩遠涉重洋傳入美國,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捧,而寒山詩在元代時就傳入了日本;日本人與美國人都喜歡寒山,這是他們溝通的一座橋樑。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與他的好友拾得封為"和合二聖",成了老百姓禮拜的婚姻神和愛神,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嬉皮士運動中寒山被封為祖師爺。《楓橋夜泊》中出現了日本人喜聞樂見的寒山大師,他們自然更加喜歡這首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