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寖種,為什麼有的農戶,年年寖種水稻秧田期還是發生病害呢?

神農35


水稻浸種之後仍然會有一部分秧苗出現病害。其實這也比較正常,浸種主要是防治惡苗病,而對於苗床上經常發生的立枯病、青枯病、綿腐病來說,和浸種沒什麼關係。

水稻浸種時添加的藥劑主要是殺菌劑,目的是浸種期間對種子進行消毒,減少種子攜帶的病菌數量。種子攜帶的病菌比較多,比如惡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都可以通過浸種的方式來進行殺菌、消毒。但是,浸種之後能夠有效減少病害發生情況的只有惡苗病。


惡苗病的發病主要是通過種子攜帶的病菌進行侵擾,從而造成育秧田和本田的惡苗病發生。通過藥劑浸種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惡苗病的發生情況。


而對於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和立枯病來說,病原菌來源較為複雜,有的是土傳病害、有的是通過空氣或者水分傳播,而且傳播能力也比較強。單純的依靠藥劑浸種只能消毒種子攜帶的病菌。而對於播種、移栽之後出現的病菌侵擾就不是藥劑浸種能夠解決的了的。

所以,藥劑浸種對於防治苗床育秧期間的惡苗病還是比較有效的。其餘的病害還是需要從田間管理、病害防治等日常管理方面來進行控制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年年浸種,秧田期還是年年發生病害,一般多為以下4種情況影響。

1不是藥劑浸種防治對象。水稻浸種只能是殺滅種子表面病菌,預防稻瘟病,惡苗病等種傳病害好,但是像立枯病,綿腐病等土壤傳播病害,浸種預防對其就沒有效果,即使藥劑浸種了,如果秧苗生長期間,低溫冷害頻繁發生,棚溫或水肥管理不當,使苗床ph值過高,秧苗生長過旺,或營養不良根系不好等,加之長期低溫寡照天氣影響,秧苗抗病性抗逆性差,立枯病等土傳病害就會趁機侵染為害發生。因此除浸種外,還有做好苗床消毒處理,並加強秧田期管理,培育壯苗利於減少防止發病

2藥劑使用不當,防效不好。像水稻稻瘟病,惡苗病,線蟲病及細條病等都是可經由種子帶菌引起,但是不同病害有效浸種防止藥劑不同,比如稻瘟病一般稻瘟靈或咪鮮胺較好,而惡苗病一般氰烯菌酯最好。其次浸種靈,而細條病一般氯溴異氰尿酸浸種較好。而線蟲病則要殺蟲雙或殺螟松藥劑,殺菌劑無效。所以,種子帶菌不同,如果選用浸種藥劑不對路,就會防效下降或效果不好,進而浸種後也是會再次發病。

3抗藥性增強。據監測,因長期用咪鮮胺浸種預防稻瘟病,兼防惡苗病,使病害抗藥性增強,尤其惡苗病像在東北江蘇用咪鮮胺浸種已經達到無效境界了,其它多數地區也效果明顯下降。同樣,如果一個地區長期使用一種藥劑進行浸種時,也會導致效果下降,防效不好,如果在管理不當,秧苗素質不好,抗病性抗逆性下降時,就會容易使病害再次侵染髮生。

4浸種藥劑用量低。比如咪鮮胺一般2500-3000有效,而氰烯菌酯多1500-4000倍液效果較好,如果稀釋濃度大,藥劑用量過少時,即使浸種,對病菌效果不好,田間溫溼度適宜時也會造成再次發病為害。同樣濃度過大會造成藥害影響生長。

總之,藥劑浸種對種傳病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但也要根據病蟲害發生種類選用好對路藥劑,避免抗藥性影響效果,並保持適宜藥劑濃度,同時加強秧田期管理,提高秧苗素質,增強抗逆性抗病性,才能有效減少預防病害侵染髮生。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侵種不能夠永保水稻一季無憂。侵種的作用更多的在於預防地下害蟲危害,保證發芽整齊,以及苗期前期的病害預防,而且預防效果還跟預防對象和用量等有關。在水稻中後期或者育秧後插秧類型的種植田,還需要進行一些措施預防該階段的一些病害,如沾根促進活棵返青預防土傳病害,中後期稻瘟病等。推薦大家使用真優稻,既能預防病害還能增產提質,讓你收益更多。


衍豔屈


其實水稻寖種跟以後生長生不生病。沒太大關係。寖種只預防稻種早期的一種措施。以後栽到大田裡。還是要看生長情況。比如稻瘟病。隍蟲。死葉子了。螞蚱。都是水稻生長中。長遇見一種病。在水稻幾個月的生長中。還是要經長到田裡觀察一下。早發現早施藥。不然對後期的產量。有直接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