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怎麼解釋豹跑得最快而死得早,烏龜爬得慢而壽命最長呢?

品味人生1659320


有些人總是望文生義,孤立片面地看問題,比如說我們經常說的“生命在於運動”,什麼是運動?狹義的運動是跑步,動起來,廣義上的運動就是指一切事物的變化,包括我們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萬事萬物都在運動,運動是絕對的!

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生命。舉個通俗的例子,問題中所說的烏龜,即使看起來一動不動,身體內部仍舊不停地在運動,甚至某些時候會比認可身體內部運動的更加劇烈,真紅運動是微觀領域的運動,我們看不到!

而通常我們所說的運動是指宏觀運動,看得見的運動。於是有人就經常拿烏龜調侃,烏龜不經常運動而且運動很慢,為何如此長壽?

這種想法看起有道理,其實不自覺地陷入一個誤區,兩個不同的物種進行比較本身就沒有意義,每個物種的生命特徵不一樣就沒有可比性!如果這樣比較,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都有!

比如說,夏天的知了(不會叫的那種)一動不動地趴在樹上,結果一個夏天就死去了,為什麼?如果按照烏龜不懂壽命就長的理論去衡量,知了應該很長壽,但為什麼知了最多活一個夏天?

所以說,不要總是用烏龜的例子刻意讓自己陷入誤區,基於我們對生命的認知,起碼對於人類來說,運動肯定是對人類有益的,當然是適量的運動,不要說“過分劇烈運動”,這是抬槓。


宇宙探索


怎麼解釋豹跑得最快而死的早,烏龜爬的最慢而壽命卻最長?

一談到生命在於運動,總有那麼幾個人會跳出來,拿烏龜說事。現在又拿爬得慢的烏龜和跑得快的豹來做比較。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你能不能先解釋一下為什麼樹上的知了整天趴著不動,只偶爾叫兩聲卻只能活一個夏天,而豹子整天奔跑卻能活好多年。這兩個動物相比較,是不是能證明生命在於運動?









首先,拿不同的物種來比毫無意義。況且還是拿了兩個極端的例子來作比。如果允許這樣比較的話,不管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都能得出來。

比如烏龜和豹子比得出的結論是,生命在於靜止。知了和豹子比得出的結論是生命在於運動。

知了和豹子比得出的結論是生命在於體積大。烏龜和豹子比得出的結論是生命在於體積小。

不管想要什麼結論統統說出來,都能找到足夠的例子給你證明。但這證明毫無價值。


其次,誰又能證明如果豹子減少活動量,壽命就一定會比現在更長。同理,誰又能判定,如果烏龜加大活動量,說明就比原來短呢。


我還說,如果烏龜加大活動量,說不定烏龜的壽命是現在的兩倍三倍呢?無理取鬧胡攪蠻纏誰不會?


最後,壽命在於質量還是在於長度,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


在能活到100歲,卻大部分時間在病房、疼痛、折磨中度過和能活70歲,卻在活著的每一天身體健康,遠離病痛,行動自如,腿腳便利之間選擇。你會選哪一種人生?

說到這兒,很多人能給你舉一堆的例子,證明誰一直在運動很早就去世了,誰從來不運動反而高壽。對於世界人口這麼龐大的基數,你能舉一千一萬個例子也不能說明什麼。



況且真正愛好運動科學運動的人都知道運動要適量。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凡一瑜伽


非常有趣的問題!

想到以前有人說過的一句話:人的一生拋開意外的話,心臟的跳動數是有一個值的,也就是說當你越接近這個值就離死亡不遠了。有的人心臟跳動的慢,活的也就越久,有的人心臟跳的越快,死的也越早。

獵豹作為“速度”的代名詞,始終都在奔跑著,這既增加了產生意外的風險,又是對身體的一種消耗。雖然生命在於運動,但是運動過量了,並無益處。

烏龜的長壽看起來和人類類似。我們看那些長壽的人,他們似乎都有一些特質:

  1. 心裡素質好,遇到事情不急不慢。
  2. 生活作息飲食規律。
  3. 適當的進行體力活動,但從不做超負荷的工作。

盧阿浪


生命在於運動,其實,這個運動是相對的。

在以前,甚至是現在,我們都被告知,經常跑步經常運動有益於健康,這是沒錯的絕對沒錯。經常運動的機理是加速身體這個生命系統內的細胞的運行速度。身體運行的速度快了,體內的雜質細菌或者有害物質等就會更容易地隨著血流,隨著汗給拍出體外,減少了有害細菌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身體運行的速度快了,身體細胞更新換代的也快了,一些老弱病殘的細胞會很多地被新細胞替換,這樣的情況下,身體的各項機能器官以及免系統大都是年輕力壯的細胞在崗工作。相比於那些不愛運動的人,他們的身體器官,以及免疫系統中的老弱病殘的細胞比例會比愛運動的人的多,所以他們在病毒的抵抗力,以及一些身體器官運行的狀況上肯定是跟不上那些愛運動的人的。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的本質就在於此。可實際上,這話是不夠準確的,因為生命更傾向於在於活動,在於健康!

在這裡,我想說一下我個人的感覺,那就是察覺到運動員的平均壽命通常都是非常短的,不管你接不接受,事實就是這樣。普遍來說,如果一個正常人能活80歲,那麼,運動員活個65歲基本也就完事了。



有句話說,人的一生的心跳次數是早已經被規定下來了的,當你把它跳完了,你的人生也就走到盡頭了。這話雖然沒有什麼根據,但就感覺之上,好像確是如此!

一個生命體,其基因所規定細胞能分裂的次數就是那麼多,你在年輕的時候用力過猛,相當於提前消耗了大量的未來資源,這樣當你到老了,沒有資源給你消耗了,那麼等著你的就只有一個結果了。

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並非是在於一種競技類的劇烈運動,而是在於活動,在於一種不會讓心跳,不會讓呼吸產生過劇烈變化的活動!


民科小才女


這個問題很蠢😂

首先沒有可比性,壽命很大程度取決於基因。

比如樹懶可比烏龜慢多了,大部分時間在💤,然而壽命呢?可不比獵豹長。。。

其次呢,生命在於運動的意義是保持生命的活力,如果像個烏龜一樣活那麼久,有意思嗎?

第三,你非要向烏龜學習,烏龜不運動活那麼長,但烏龜吃得少啊。現代人的毛病除了不運動還有就是吃得忒多忒雜忒不講究,或者很講究地吃得很多。可是不運動你向烏龜看齊,在吃的方面,你向烏龜看齊了麼?

第四,運動是適度運動,不代表要作死運動,過度運動的危害確實比不運動要大得多。特別現在運動的人流行一種觀點,就是我作死得吃然後作死得運動保持健康,我認識的很多跑友就是喜歡跑了就去吃頓好的,或者吃頓好的以後就去跑個超長距離的。他們覺得又享受了美食又保持了身材。殊不知這是傷害加成,你還不如學烏龜少吃點不運動。


愛游泳的柳


生命在於運動只是我們預設立場而已。

豹跑得最快而壽命最短,烏龜不動卻能延年益壽。

如果我們說的句子是:生命在於靜止,那麼這兩種動物作為例子沒有毛病。

而生命在於運動只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的一句格言。而在歷史的發展中,正如獅子和羚羊這對動物,如果獅子不動,就會餓死。如果羚羊不動就會被獅子抓住吃掉。這種以實際情況證實問題很容易舉例,而經常運動的人也會身體更強壯有力,而漸漸容易被人接受。

如果說伏爾泰提出這樣觀點只是為了鼓勵運動則無可厚非。

但是就根據目前所知的知識,人類的生命能力取決於其細胞分裂次數,人體的細胞以及其對應的生命機能都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老化死亡。而癌細胞只要有無限的資源無限次就能無限的增殖。所以癌細胞更加蘊含著人類生命延長的秘密。

所以用豹子和我烏龜來證明:生命在於運動這句格言不正確並沒什麼意義。因為他有廣泛的意義,而不對每個個例負責。

以上。


閱讀修身


生命的長短很大程度取決於心臟的壽命。心臟是人體生命系統的發動機,是新陳代謝,能量循環的動力。但心臟也有壽命,也會出現衰退了磨損。正象一臺機器,用的次數越多,壽命越短。但不使用也會放壞。所以運動適可而止。獵豹跑得快,心動快,磨損也快,壽命就短。烏龜跑得慢,心動慢,壽命就長。自然界,凡是心跳快的動物壽命就短,這是一條很普遍的規律。愛護你的心臟,適量運動,長壽延年吧!


1968花果山


運動的快樂永遠是烏龜無法瞭解到

的!



面觀鏡湖


都知道功夫巨星李連杰,他的運動量常人望塵莫及!只是過猶不及,見其近況,我有去出家參禪的衝動。



愛我特爽airsun


簡單說,沒那麼複雜。不同的物種比較壽命沒有意義,烏龜就是比豹子活得長。對我們有意義的比較是,愛運動的烏龜活得比不愛運動的烏龜更長,這就是我們應該動起來的理由。別再懶惰了,問這個問題的是在給自己找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